阅读记录

第八章 :息息相关[2/2页]

兵戎 伐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不是怪他多事。
      做人不能违了人家好意,同时别人为自己好还得感恩,要是不急陈宗泽就不能还说要走,不然就不止是得罪人,还显得有些不知好歹,可他的情况真的很特殊,知道做了不对还是应该去做。
      “谢谢二叔和大伙儿,小侄的确是有急事应该进县城一趟……”陈宗泽见吕家二叔仍是不同意不由也有些急了:“是这样的,大伙儿也都知道陈家欠了三爷一些债,眼见期限就要到了,我家有位长辈在县城,我这是想进县城求长辈救救急。”
      长辈是没有的,不过欠债绝对是实情,村里的村民也都知道这么一件事,他们听陈宗泽说起也就释然。
      吕家二叔犹豫道:“这……”显然还是厚道地不想陈宗泽自己一个人在荒山野岭走路,“二叔是领队走不开,要不陈哥儿寻人一同前去?”
      陈宗泽见已经不再反对,欣喜道:“吕家两位哥儿,薛家的哥儿,还有朱家的朱哥儿拳拳好意,我们是想一块过去,明早就能回转。”
      这时,吕英、吕合两堂兄弟,薛旺、朱延寿两个玩伴走了过来站在陈宗泽身旁,那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吕家二叔见陈宗泽有几个愿意放弃打猎也要帮忙玩伴心里开心,村里当然也有人高兴村落村民之间互相帮助的友情,然而不免有些人心里嘀咕那四个哥儿放弃打猎有些傻,毕竟家里长辈让出来是想增加进项的,可不是闲着无聊出来晃悠。
      “既然陈家哥儿县城有长辈,去之无妨。”
      吕家二叔欣喜之情不会有假,他既然被选出来当领队也不见得光有名望而已,他将比较稳重的朱延寿叫到一旁交待,无非便是互相照顾,回转了可以到句辆山寻找队伍重新捕猎等事。
      交待完毕,陈宗泽等五人也就和村里的队伍分道,在薛旺的领路下,五个年纪不大的伙伴踏上前往镇江县的路。
      一路又是嬉闹,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后,陈宗泽总算看到了不远处镇江县的土城墙……
      镇江县临近一条大江,这条江叫长江,而这时的长江还没有经过人工改建,它的水道能到达的地方其实还是很有限。至于运河、渠道、漕运水道等水路,现在也并不发达,毕竟现在还是杨坚在位,那位开掘运河,强调漕运运输重要性的杨广还只是晋王,目前正在扬州(江都)当他的总管。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400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这些就不在这里长篇累牍了。
      大隋一统天下后,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次序,这肯定是一幅波澜壮阔且道路漫长的改革诗篇,在这里也不需要笔者多着笔墨。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杨坚先是将江南旧陈之地交由三儿子秦王杨俊经营治理,任命他为扬州总管。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8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
      这样的政策先不管合理不合理,但是有一个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
      杨坚在组织镇压叛乱的同时,调二儿子并州总管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移镇江都,原扬州总管秦王杨俊则调换为并州总管。但杨坚并不是要杨广总统军队,指挥平叛,而是让他以皇子身分坐镇一方,并规定‘每岁一朝,也就是每年都需要进国都大兴城一次。真正指挥平叛的统帅是宰相杨素。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17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杨广的功劳实不在杨素之下。
      杨广从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离开江都入朝,这一坐任就是整整的10年时间。
      也就是说杨广现在人还在江南,坐镇在江都城。他对江南的温和政策十分得江南的人心,重用南人之下不管是百姓还是世家门阀都十分感恩,如此一来也就在政治上有了雄厚的资本。
      一位还在为生活挣扎的人并不知道杨广坐镇江都给他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他现在正需要做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那就是赶快撇脚丫子跑过去,不快点城门就要关了。
      古时,入夜关城门,无命不出城,无令不进城是铁一般的定律。
      由于夜幕即将降临,陈宗泽又为了赶紧进城,可以说他根本没来及看看隋时的城是怎么样的就该烦恼要怎么过这一夜……

第八章 :息息相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