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二章 是祸躲不过[2/2页]

混在明朝 红色四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会最终掉落下来,而不是飞往天上?”
      这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但众人闻言却全都再次傻了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一个个皱眉苦思,却全然没有头绪。东西扔起来会向下掉,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常识了,谁又去想过为什么?可现在王锐这么认真一问,众人这才惊觉,这么简单的常识,还真想不出是为什么来!
      其实越是简单的现象里面,可能越包含着不简单玄机,只有天才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牛顿就是这样一个绝代的天才,竟然从再平常不过的熟透苹果的掉落,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刘成学等人照这位伟大的天才比起来要天差地远了,所以搅尽了脑汁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王锐见状也不忍心再耗费他这些爱将的脑细胞了,于是微笑着开口解说道:“这苹果会向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大地有一种引力,拉住了苹果往下掉落。如果没有这种引力,这苹果就的确会一直向天上飞去,再也不会掉下来!同样的道理,包括我们人在内的所有万物都是被这种引力吸住,因此不会往天上掉。在地球另一端的万物也是一样,相对于他们来说,我们不亦是头朝下么?但尔等可曾感觉到有任何异状?”
      这万有引力对于物理学知识几乎为零的刘成学等人来说的确是有些过于高深了,因此众人像听天书一样听了半天,只是隐约明白了一点。
      对于王锐竟然懂得这么高深的东西,众人倒是没有半点怀疑。因为早在他穿越之前,邓玉函、汤若望等外国人就已经来到了大明传播科学知识。这些人基本上分不清天文、物理、数学有什么区别,还以为王锐今天所说的这些都是从邓玉函等人处学得。
      如果地球是圆的、万有引力这些东西今天是邓玉函、汤若望等人所讲,那海龙卫的军官们恐怕绝不会相信。但王锐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无人能比,所以他说的话没有人敢怀疑。尽管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却相信大帅说的一定不会有假,只不过自己才疏学浅、脑子也不灵光,一时搞不懂罢了。
      王锐也懂见好就收的道理,心知自己今天说的这些已经够刘成学等人好好消化一阵了。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自己所懂的那些自然科学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过于高深,还需慢慢来才行。
      想到这里,他哈哈一笑说道:“好了,今天本帅就讲这么多吧,尔等下去后还要用心才是!我早就说过,我们不但要在武器上强过所有的对手,而且将领和士兵也要一样,那样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之师!眼下我大明的海域里是英荷舰队在横行无忌,阁臣竟提议招抚海寇来组建大明的水师。这是大明的耻辱,更是每一个大明官兵的耻辱!现今皇上圣明,重开海禁、下旨筹建海龙卫。重兴大明水师,保我万里海疆,乃至于未来纵横各大洋的重任就落在了尔等肩上。还望尔等能尽心竭力,莫要有负皇恩、丢了龙虎卫的脸和让本帅失望!”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已是齐齐跪倒在地,各自脸色凛然高声叫道:“大帅放心,我等定当尽心竭力,绝不有负皇恩、让大帅失望!”
      王锐微笑点头,当下也不再多言。这些都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他对他们也是有着绝对的信心。
      眼见海龙卫的筹建十分顺利,王锐完全放下了心,在又嘱咐了刘成学一番注意的事情后,便即赶回了京师。
      刚一回到京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王锐就忽然接到了小皇帝传来的口谕,命他立刻进宫面圣,有要事商议。
      在前往皇宫的路上,王锐向传旨的小太监探听口风,问小皇帝究竟是何事,这般着急宣自己进宫。
      那小太监尖着嗓子笑道:“威国公有所不知,前日里阁部就接到了陕西的六百里加急快报,听说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叛乱,并且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皇上十分着急,立刻就命传您进宫去议事。可不巧您去了大沽口一直没回来,咱家这已经是跑了第三趟呢,还好终于赶上了您回来!”
      王锐闻言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心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前些日子自己还在考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事情,想不到这么快就来了!
      他微微一笑说道:“原来是这样,有劳公公了!”
      说罢,他也不再多言,一边赶路,一边默默想着心事。不多时的功夫,已然赶到了乾清宫。
      李永贞、温体仁、周延儒、李标已经都在这里,另外还有刚刚枚推出来的何如宠、钱象坤和吴宗达三位新阁臣,这三人自然也都不是无名之辈。
      何如宠,字康侯,号芝岳,安徽桐城人,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天启元年,他升任礼部侍郎。后遭魏广微弹劾,说他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实为同党,因此被革职。
      崇祯即位后,起用其为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礼部尚书。
      钱象坤,字弘载,号麟武,会稽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泰昌帝时,任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天启六年,廷推南京礼部尚书,因不附老魏,被指为缪昌期党,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拜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
      吴宗达,字上于,号青门,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廷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崇祯元年,进礼部尚书。
      他们三人都是为人正直,德行操守俱佳,在百官中人望较高,所以此番被枚推为了新的阁臣。
      王锐和他们三个没什么交情,对三人的入阁也无意见。他原本就对阁部抱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前番的廷战是不得已为之。只要阁部不妨碍自己的大计,他对朝政也从不想插手。
      眼见王锐到来,小皇帝不禁喜形于色,连忙命他免礼平身,赐座说话。

第四百零二章 是祸躲不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