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工厂[2/2页]

混在明朝 红色四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锐早就已经想过飞天神翼和燧发火枪的消息肯定会泄露的问题,不过他却并不太担心。
      一来因为这个时代的通信实在是原始和落后,等到建虏接到了探子的消息并加以确认的话,没准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有绝对地信心可以令火器的花样和战术再上几层楼。到时给敌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二来由于观念的限制。建虏即便是得到了燧发火枪的消息也未必会放在心上。他们从未将明军的火器放在眼里,只迷信自己天下无敌的骑射功夫。
      这一点历史上早已从清朝皇帝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如果康熙和乾隆等几个满清皇帝能够承接明朝留下地大好火器底子而大力发展此项优势地话,又如何日后会反被人家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这对于曾经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火器技术中国来说真是一个莫大地讽刺!
      尽管王锐没太将泄露消息的事情放在心上,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做了精心的准备。
      由于条陈的内容太多而且事关重大,所以皇帝也不可能当场拍板。于是当天回去后朱由校即刻召集了信王、成国公、定国公、王锐、老魏以及一班阁臣共同商议这些事项,几天后才将所有的事情都定了下来。
      因为这一次的演武太过震撼,王锐和龙骧卫的表现只能用无可争议来形容,所以基本上无人敢再当着皇帝的面来提反对意见,只是略微提了些修改的建议而已,事情差不多全部按照王锐的预想而达成。
      首先是对诸人地封赏,王锐虽然没有加官进爵。但也恩加三等,眼下已经是一等侯并世袭罔替。同时赏黄金万两,良田千倾。
      姚福欣授工部左侍郎衔,主持火器局与飞翼局。他这一次可算是押对了宝,从小小的六品主事一跃变成为三品的左侍郎,并且同时执掌新设的两局,真可谓是一步登天了。为此这家伙连做梦都会笑醒过来,更是下定决心继续紧抱住王锐的大腿。
      林斌和张圣泉也都升为火器局主事。自是主持新式火器的研发。他们从小小的工匠一跃成为了六品主事,心中的高兴与感激自不必提。
      另外小皇帝采纳了王锐地建议,新设了兵工厂(这可不是工厂的意思!),由李永贞任掌印太监,下辖火器与飞翼局。
      这飞翼局是小皇帝主动提议所设立,因为那日他已亲眼看到了天空中成群飞天神翼的壮观景象,相信其必能像王锐所说的那样将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所以愈加重视起此事来。已经完全改变了当初只是觉得好玩的想法。
      可是他身为堂堂的九五之尊,自然不可能真的将大明之军飞天神翼地制造全部包了下来。况且他就算是想这么干,以一人之力也绝无法办到。因此他主动提出设立了飞翼局,暂时由姚福欣一并主持,并调了雷振海来做主事。主要负责带人进行飞天神翼的制造。
      最后就是关于钱的问题,这一点与王锐所想的果然也一样。有了演武的成绩,他自然很容易地就“忽悠”地小皇帝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二话不说就从内库拨了20万两银子给兵工厂。姚福欣也痛快得很。立刻就将拖欠三大炼坊的银子给如数全部还上。
      说到这里就要谈谈有关于皇帝“私房钱”的事情,实际上到了这个时期,内库与国库已是完全两码事,并非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皇帝要花钱只需从国库拿就行。
      到底这个内库与国库怎么区别呢?皇帝地财产和公家财产是怎么收支与分配的呢?
      其实明代建国伊始,是只有内库的,内库即国库。
      内库共有十库。
      1、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而金花银最大,岁进百万两有奇。(属于户部)
      2、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
      3、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
      4、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
      5、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
      6、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
      7、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
      8、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
      9、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
      10、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䌷绢。(属于工部)
      明代初期。田赋的并不征收金银,而是征收粮食,只有矿税等是金银形式上缴,放入内承运库,偶尔有田赋折合成金银的,送往南京作为武将的俸禄。在这段时期,内库就是国库。
      正统元年,英宗允许将一部分漕粮折为金银,每年一百万两银为额度,就是所谓的“金花银”。这些钱全部放入内承运库,不再送往南京。除了十来万两银作为武将俸禄外,其他全部归御用。
      至此,内承运库充当了国库和皇帝小金库的双重作用。一部分为京中武将提供了工资,一部分变成了纯粹皇帝地私人财产。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户部对内承运库的资金没有任何权力支配了。
      正统七年,设立了户部的太仓库,真正的国库正式建立。从此有了国库和内库的正式区别。可笑的是,皇帝们有了自己的私人仓库后,便想法设法把钱从太仓库转移到自己地内库,并且横征暴敛,想着法子增加自己地私房钱。
      皇帝充盈内库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巧设各种名目从岁入与太仓库截流,二就是在各地派设税监,竭尽一切所能往自己地腰包里搂钱。正是这一做法,从根本上毁坏了明朝的赋税制度。
      与捉襟见肘的国库相比,皇帝的内库里从来就不缺钱。李自成攻破京师时,从内库里劫掠的白银就有七千万两!而明朝一年的岁入最高时也就四、五百万两左右,由此就可见皇帝的私人腰包里是多么有钱!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皇帝宁可丢了江山、性命,竟也死抱着这些钱不用。试想一下若是随便给国库里拨个千八百万的救一救急,又何至于最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王锐很清楚这一点,因此才会想方设法也要从小皇帝的腰包里掏出钱来。当然,这可不是仅凭着“忽悠”就能够做到,你必须拿出成绩和真本事来打动他才行,而龙骧卫和天武神枪的成功就使他做到了此点。
      有了体制和钱的保障,王锐马上就投入到进一步的火器改良工作之中,他与林斌首先商议的就是尽快设计制造骑射燧发火枪和线镗枪的问题。
      他以自己的见识,对骑兵用的火枪提出了两点建议和要求。一是整体的枪身要更短、更轻便,二是最好能够双管连续击发。
      因为骑兵若想再次装填弹药的难度太大,所以如果能双管射击两次的话,将极大地提高战斗力。
      对于线镗枪王锐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解决射程和精度问题。因为线镗枪的装填速度很慢,大批量的生产意义不大。但他所设想的是在军中增加特种射手的战术,由持有线镗枪的神枪手对特种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有时候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毫不稀奇,只不过是将现代狙击手的战术引用过来罢了。
      双管火枪虽说与单管火枪有所区别,尤其是击发装置上需要重新设计。但有了先前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也难不倒林斌,他很快就射击制造出了样枪,并成功进行了测试。
      双管骑兵火枪长约12米左右,重量不到10斤,能够连续射击两次。尽管射程有所略微降低,但能连续射击两次却足以弥补这一点小小的缺憾绰绰有余。试想一下骑兵拿上这么一支能够快速射击两次的火枪,将会有多大的威力?若是每个人再带携带上两支、三支……甚至更多呢?
      史梁对此自然是最为兴奋不已,当演武那天他看到火枪手将火牛阵摧枯拉朽般地摧毁之时,自豪的同时也为骑兵感到了一丝悲哀。身为骑兵出身,他当然不愿意看到骑兵今后就如此衰落下去。
      但骑兵火枪的出现却有如给他打了针强心剂一样,他大喜之下立下决心,定要打造出一支可以横扫天下的火枪骑兵!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工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