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钱青健便按奈不住迫切的心情前往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的五乳峰下,正对少室山,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建造的。因寺座落于少室山阴的丛林之中,故名。正如景日?《说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是我国颇负盛名的寺院,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
从登封县打马向西北行去,一路鸟语花香,溪水淙淙,林木茂盛,景致幽雅。不一会就来了少室山下的初祖庵,这是后人为了纪念达摩面壁修建的小型古建筑群,又称“面壁庵”,也是少林寺的山门,来到这就算正式到了少林了。且停马进去瞧瞧,安顿好马,缓步进入庵内。只见厚重沉练的大殿内,当中一尊雕像正是那达摩面壁,在达摩面壁像的周围树着十六根石柱,这些石柱雕满了各式浮雕,或是婀?多姿的飞天、或是清雅典致的莲花,或是英勇无比的武士……,这些浮雕个造型奇特,雕刻精巧,这精工细雕可谓是中华五千年艺术之瑰宝啊,要是在现在可不多见了。
这时,虽然还是清早,但在初祖庵上香的游客已然不少,大都能安静上香拜佛,所以大殿内香客虽多,也不见一丝吵嚷,大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弥漫着一种现在再也不多见的清静味儿,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啊!钱青健也求上一柱香,向着达摩佛像,遥遥一拜,心中默默念道:达摩宗师在上,小可钱青健有礼了,这次前来也就是求九阳真经一阅,这等武功放在那经文上也太可惜了,不如我学了,用在行侠侠义上。望保佑我这次借经成功。
“施主这么虔诚,结个善缘吧!”旁边的知客僧向钱青健说道。汗,什么结个善缘啊,不就是要银子吗?前几日才受了一秃驴的气,要不看在九阳真经份上。算了,且忍了,钱青健含笑说道:“早就听闻少林寺佛法无边,今特来瞻仰,也罢,就结个善缘吧!”于是拿出十两纹银恭恭敬敬的放在功德箱,我佛慈悲,保佑那和尚不得好死!阿弥陀佛!心中默念。那知客僧见他如此大方,当下满面春风:“阿弥陀佛,施主果然一心向佛,我佛慈悲,必保佑施主心想事成!玄枫,来啊,把施主的这一笔在功德簿上好生记下。”这少林寺也颇有生意头脑啊,这么一记,还真让人心里舒坦。闲话少说,那小和尚告诉钱青健,从初祖庵的后门出去就山门――也是少林寺的大门呢!
慢慢至初祖庵后门而出几步,一眼就见到正对初祖庵的少林山门。心下暗暗喝道:好个气派的山门!山门前是前朝石狮一对,一雄一雌,相向相对,虎视眈眈。石狮两侧有一对石制旗座,这是当年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僧兵插旗的地方。虽然已经过多年的风雨洗刷,但依稀仍见当年十三棍僧救唐王点兵时的影子。山门两侧还有前代建造的石坊两座,二坊形制相同,均为双柱单孔庑殿顶建筑。东石坊的东面,题额为“祖源谛本”,对联是“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此坊西面题额为“跋陀开创”,柱上无对联。西石坊的东面,题额刻“大乘胜地”,对联为:“心传古洞,严冬雪拥
第十七回 少室山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