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3章 湖广总督府[2/2页]

夺清 Robin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辜鸿铭想不到张之洞将几篇文章上升到这么一个高度,他又扫了一遍文章,理了理自己的思绪,说道:“制台大人,容学生斗胆。学生也从市井买了几份《风雨报》读了,依学生看来,这张洋人办的报纸是披着洋人的皮,里面的骨肉还是我们国内的人。其宗旨也和制台大人的宏愿相差不大,他们之所以拿我们汉阳铁厂做文章,也仅仅是做文章而已,并非反对制台大人强国之为。他们这样纯粹是哗众取宠,只是借与制台大人斗来提高他们报纸的名气,以万两白银之巨来博取市井、朝廷内外的目光。”
      张之洞苦笑道:“张某何尝不知道他们是借我来树名气?可是他们这么做是将老夫架到火上烤。张某心里担心这文章一语成谶,朝廷知道以后就麻烦了。这么多年来,张某做的事得罪了不少清流,得罪了不少暮气老朽,那些御史清流正巴不得有这些事,他们还不趋之若鹜?如不出所料,参我张某的折子将如雪花一般飘进大内。当今太后六十大寿在即,正是缺银子的时候,我们汉阳铁厂需四五百万两白银,还不是一个败家子项目?”
      辜鸿铭点了点头,说道:“制台大人考虑极是,虽然制台大人已经和李制台大人他们一起捐献了银子,但六十大寿所缺的银子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的汉阳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真如这篇文章所言不堪使用,那么我们还需要大量的银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之洞叹了一口气道:“张某当时不也是为了能快一点出铁吗?哎,现在是不做事的无错,做事的有错,做的事越多错的越多。如果当时按洋人一步一步地来,又是验矿石又是验煤炭,几经来回往返,恐怕铁厂还没动工就被扼杀在图纸上。老夫我不独断专行不行啊。就是我们生产的钢铁差一点,总比没有强吧?再说,这是洋人的预计,事实未必如此。”
      说到这里,张之洞伸手在茶几上一拍,说道:“到时候老夫看这家《风雨报》是不是真的能拿出一万两白银,哼!”
      辜鸿铭说道:“制台大人息怒。这事还得从长计议,我们还是要有备无患。洋人这么说,报纸这么说,也许我们生产的铁还真会这样,与其到时陷入被动,还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学生的意见是改造!”
      张之洞看着辜鸿铭,苦笑道:“汤生不会不知道我们的家底吧?改造二字说出来容易,可做起来难啊,银子呢?”
      辜鸿铭说道:“学生知道这事的难处,但比今后处处被动强。我们可以放缓整个工程进度,着力进行一台炼炉的更改。这样的话,资金缺口不大,如果能证明现在的炼炉真的不行,我们可以将还未安装的设备退回去更换,或者转卖给他人,贴进去的钱就会更少一点。”
      张之洞想了一会,问道:“你的意思是减少铁厂的规模,用换回来的钱和补进去的钱来更换炼炉?可报纸一样会穷追不舍,还会利用这事吹嘘他们有先见之明。老夫……我们的汉阳铁厂一样难逃厄运。再说,时间来得及吗?”
      辜鸿铭说道:“时间肯定要拖一些,不过,现在矿石和煤炭都已经经过了洋人的检验,只要他们根据这些资料重新订购设备就行。学生要求他们尽量利用现在已有的附属设备,也要求他们以原价接收原来的设备,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只需赔偿运费就行。学生先跟铁厂的洋人协商好之后再赶往上海与《风雨报》接洽,他们应该不是见钱忘义之徒。”
      张之洞说道:“看来只有这样了。如果他们真要跟老夫对着干,老夫也只好全力而为。八年前老夫能在安南将法国洋鬼子杀得鬼哭狼嚎,老夫就不信他们躲在洋租界比洋鬼子还厉害。刘先生那篇反驳文章不应该写,别人会以为是老夫授意的。我张之洞有这么沉不住气,有这么肤浅吗?他们还不配跟老夫斗。”
      辜鸿铭小声道:“刘先生也是出于义愤。京里的那位不也出来了?”
      “嘿嘿,老夫估计也是下面的人自告奋勇做的事,未必是翁大司徒真想出什么风头。”张之洞笑了笑,说道,“汤生,你给其他人提一个醒,不要无事找事做。”
      “是。”
      ……
      天津北洋大臣府邸
      当辜鸿铭竭尽全力扭转张之洞在汉阳铁厂所犯的错误时,天津的李鸿章也是喜忧参半,哭笑不得。
      他将张佩纶递给他的几张报纸扔在书桌上,轻轻摇着头说道:“老夫真不知道是该破口大骂还是仰头长笑。一群书呆子还开口大清朝闭口大清朝,好像离了他们大清朝的天就会垮下来似的,真是不自量力。我李鸿章身经百战,一刀一枪才走到今天,难道老夫还不知兵?难道老夫的兵真的都是酒囊饭袋?笑话,放眼我们大清,有谁的兵能有老夫的北洋兵精锐?”

第143章 湖广总督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