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续打听了一下其他同学的情况,发现林龙海简直就是大学同学情报集中站,他工作最早定下来,刚到新单位的时候没多少事情,就按照毕业纪念册上的地址给同学们写信,大多数同学也都回信了,所以他知道同学们的近况是最多的。
“现在在上海的就咱们两个,”林龙海告诉丁辉。“不过老班长都业秋考上了华东师大的研究生,估计8月底9月初就到上海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找他。副班长王大良去年考咱们学校研究生没考上,现在回河北老家闷头读书去了,他说咱们青岛海大研究生太难考了,明年他准备报考上海水产大学。”
两人聊着聊着,时间差不多2点半了,林龙海站起身来,
“走,丁辉,咱们去办借宿手续。”
“啊,你没跟我说啊,这个怎么办?”丁辉吃了一惊。
“没事没事,很简单的,”林龙海说道。“带上你的身份证和毕业证书,去填个表就行。”
原来,一开始林龙海也不知道要办理借宿手续,在养殖基地和副所长聊天的时候说起有个同学要来上海找工作,想住所里,副所长才提醒他,要让他帮着来的同学办理一下借宿手续,这样比较符合规定。林龙海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还没来得及通知丁辉。
既然是规定,丁辉当然也只能执行。拿好了身份证和毕业证书,丁辉跟着林龙海出了宿舍,来到了池塘对面的那幢3层办公楼。在2楼林龙海带着丁辉找到了水产研究所的副所长张明玉,张所长让丁辉填了张表格,无非就是些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之类的内容,然后又复印了丁辉的身份证和毕业证书。
“行了,办好了,”张所长边说边把表格和复印件收拾起来装进了文件夹,“一个月借宿费50元,含水电费。这个月就算了,下个月开始一月一交。”
丁辉和林龙海连声表示感谢。
“小丁啊,”张所长询问道,“你来上海准备找什么样的工作啊?”
“我现在也没什么方向,”丁辉实话实说道,“还不知道怎么找呢?”
“其实呢,我们养殖基地还是缺人手的,”张所长热情的看着丁辉,说道,“虽然不是像林龙海他们这样的事业编制,但也是正式的合同工,怎么样?小丁,你本专业的,挺适合的。说不定过几年又有了编制,还能解决上海户口。”听的出来张所长是欢迎丁辉的。但是丁辉本来就对养殖缺乏兴趣,而且自己什么水平自己还是有数的。
“谢谢所长,”丁辉先表示了感谢,接着说道,“这样吧,我也刚来,您让我先考虑考虑。”虽然心里是拒绝的,但丁辉嘴上还是没有把话说死,因为他也知道,这也许是自己的一条后路也说不定呢。
又寒暄了几句,丁辉和林龙海向张所长告了辞。出来后,林龙海让丁辉陪他去图书馆借书,丁辉正好也想借几本小说看看,便和林龙海来到了小楼的3层。水产研究所的图书馆不大,基本都是水产学方面的书籍,丁辉自然没有兴趣,查找了好一会,才找到几本武侠小说,虽然都看过几遍了,但丁辉还是借了,聊胜于无。
回到宿舍,丁辉询问起合同工的事情。原来水产研究所的养殖基地因为地处农村,的确有为数不少的合同工,都是上海农村的村民,家远的就和林龙海他们一样,上班时候住在基地,放假回家;家在附近的就朝九晚五,和厂里的工人一样。水产研究所事业编制的最近这几年就很少,除了这届林龙海他们三个,也就是5年前从上海水产中专毕业后进来的几个上海本地人了。
“那你的户口进来了?”丁辉问道。
“对呀,”林龙海兴奋的说,“不过现在是集体户口,要等我上海有了房子才能落定居民户口。”
可能从小就是城镇户口的缘故,丁辉不像林龙海那样对户口的变迁很敏感,不过看着林龙海高兴,丁辉打心眼里替他开心。
丁辉又问了问林龙海关于找工作的事情,林龙海还真是帮丁辉上了心了。林龙海告诉丁辉,上海在各个区都有人才市场,他们所在的杨浦区人才市场在隆昌路上,林龙海已经帮丁辉去看过了,每周二和周五固定有比较大的企业招聘会。据说隔壁的虹口区的人才市场离佳木斯路也不远,林龙海还没去过。另外全市的人才招聘信息主要刊登在《人才市场报》上,每周五出版。
“哦,原来是这样啊,”丁辉这才知道在上海找工作的方式,“还好我周末没去,要不也不开门。”
丁辉告诉了林龙海周日的时候本来想顶着烈日出去找人才市场,结果问门卫老曹没问出结果,加上太晒了只能回来的事情。
“你啊,就是太不能吃苦了。”林龙海说道,“好了,明天我和你一起去杨浦人才市场。”
两人正说着话,施大海带着她女朋友回来了。原来施大海给他女朋友打电话打了几次没打通,就直接跑到女朋友的学校去接她。施大海和他女朋友是大学同班同学,他女朋友大学毕业后考到延吉中学做起了数学老师。林龙海已经和她见过几次了,所以只用介绍丁辉就可以了。丁辉只记住这个结实的女孩叫杨静,连脸还没看清,林龙海就招呼着大家一起出去吃饭了。
林龙海说在营口路上有家吃海鲜的饭店,虽然没去吃过,但从外面看上去不错。四个人在林龙海的带领下沿着佳木斯路朝营口路走去,没多少路就走到了一条与佳木斯路垂直的大马路。马路对面,树立着两幢崭新的大厦,巨大的条幅从楼上垂下,“营口大厦1980元平米”。
“就是这里了,”林龙海指着大厦说道,“等我工资拿到7000一个月,我就去买这里。”
“7000,别做梦了,”施大海在一旁说道,“咱们现在才700块一个月,要能拿到7000块估计都要20年后了吧。”。
四人转到营口路上,没走多远就看到了林龙海说的海鲜饭店,这是一家经营小海鲜和上海本帮菜的小饭店。因为时间还比较早,饭店没什么客人,老板很热情的迎了上来,安排四人落座,端茶倒水,并自我介绍自己是宁波人,这里的小海鲜都是当天从宁波运来的,保证新鲜。
“你是宁波哪里的?”施大海突然问道,
“宁波象山的。”老板说,
“我是宁波余姚的。”施大海说道。
“你们是老乡啊,”林龙海叫道,“老板,来,给我们推荐几个拿手菜。”
施大海和老板一起从饭店的海鲜摊挑了3个海鲜菜,又接受了老板推荐的椒盐排条和时令的丝瓜毛豆,施大海因为晚上还要送女朋友回学校宿舍,不想喝酒,丁辉和林龙海就又叫了2瓶冰力波。等冰力波上来了,施大海女朋友杨静看着冰的凉爽,就又要了一瓶,于是乎施大海也和杨静喝起了啤酒。
等菜上来了,四人一尝,味道的确很鲜美,但除了施大海以外,另外三人都觉得咸的要命,连忙叫来老板,老板解释是因为刚才和老婆说了是宁波老乡,他老婆就按宁波人的口味烧菜了,把盐放多了。现在知道其他都不是宁波人了,急忙跑到后厨和老婆说明去了。等剩余的菜再上桌,味道就淡了一些,但还是比较咸,不过应该是能吃了。
四个人有说有笑吃着喝着。林龙海和丁辉一样,经历过青岛酒场的历练,一两瓶啤酒就跟水一样,施大海酒量不行,女朋友杨静到还不错,两个人的一瓶啤酒倒是杨静喝了大半。丁辉和林龙海每人又喝了2瓶,又帮施大海和杨静点了一盘米饭和番茄蛋汤。吃完一结账,3个海鲜、两个菜、一个汤,再加上这些个啤酒,居然才100块不到,林龙海愉快的买了单。四个人出门更是一路盛赞老板有良心。
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