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我话一出口,刚才听说要和他们做买卖时只是脸色微变的三人,这下子就像是变色龙一样,脸色蹭的一下就涨得通红,年纪最大的柴老爷子,手脚甚至是略略的开始有些发抖,看哪个样子,我甚至开始有些担心,“这老先生不会有心脏病吧?要是因为这个事挂在这里,那我的麻烦就比较大了!”
好在这位柴栾柴老先生的生命力还是相当旺盛的,哆嗦了半天之后,终于略略平静了下来,开口对我说道:“听闻寨主也曾精读圣人之书,闻听圣人教诲,今日如何会说出如此之言?老朽不才,自六岁蒙学至今,也聆听了六十年的圣人教诲,今日寨主若不说出一番道理来,恐怕难以对天下士子一个交代!”说到这里,言语之间是越来越严厉,到最后,甚至有了不惜和我一博的意思,着实是让我对孔老二的力量感到佩服之至!
考虑到三位老先生的年纪,如果把计划中更加刺激性的言语统统说出来的话,恐怕也不用辩论了,这三位老先生估计八成就得直接被气死在这里,于是跳过这一部分,对三位老先生开口说道:“三位老先生莫要激动,刚才那句话我并不是无的放失,胡言乱语,而是我就事论事罢了!”
“哦?如此到要听听寨主的‘高论了!”听到我刹有其事的回答,柴栾虽然在心里不已为然,但仍旧开口回了一句,毕竟现在这个地点和时间,说起来也只是闲谈之时,既然我有话说,当然要听听我的说法了!
“天下常言‘士农工商其商在最末,且孔圣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只知往来行走,高买低卖,尽行盘剥之事,所以商贾之人必多是奸诈小人。而况商贾之钱财珠宝,饿不当食,寒不当衣,不过是奢华之物。于国于民并无好处。是不是?”柴栾话一说完,我便将古人反对商贾之事的最大众化的理由说了出来,见三人点头称是后,继续说道:“但我认为,孔圣人在春秋之时反对商贾是对政下药,但在如今,若是再强行反对商贾之事,则只能是灭国之策!”也许是前面经历了我的那些言语已经让三位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了。所以我的话到没有引起他们太大地反应,只是在那里等待我的下文。
见三人的反应不是那么激烈之后,我再此开口说道:“需知孔子在世之时乃是春秋之时。当时中原诸侯林立,相互征伐,以图霸权之事不绝于耳。即便是灭国之事也稀松平常,乃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于乱世之中,不管愿意于否,你都是要陷入到这样或那样的战争之中!面对多年征战。粮食便成了各国君主眼中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毕竟没有粮食,你就是有再多再强大的军队也是无用。而那时耕种之法比之现在相差甚远,粮食产量更是无法相比,所以注定了农事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而频繁地战事又将更多的青壮送上了战场。为此,才有了重农抑商的观念了做法。这也是当时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但时至今日,农具的更新。和耕作技术的发展,耕种一亩土地所需之人力大大低于春秋之时,而现今之人口之数比之春秋多了不知多少倍。如此算来,现在的人口比之土地来说,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将这些空闲地人口解决,那这些人随时便将成为危害天下的流民。可以说,自唐以来。历朝历代所要面临的不再是春秋、秦汉之时人口不足的局面。而是该如何妥善安置富裕的人口。既如此,千年以前地孔圣之说。又如何不需要更改呢?”
一番从现代各网站论坛上整理出来的言论,显然大大出乎了屋子里其他三位老先生的意料。一时之间,三位老先生楞在那里。过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缓过神来的三人相互看了对方一眼,最后还是由柴栾出面说道:“寨主所言不无道理,但照寨主之意,似乎多行商贾之事,所有地事情便可应刃而解,可商事利润颇重,若是大兴商事,则无知百姓蜂拥而至,田中土地恐无人照料,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出饥荒?”
“工商之事自然可以大量吸纳闲散富裕人口!”面对柴栾的质问,我高声断言道:“要知山东李富原本就是我梁山之人,他所开办的纺织场遍不山东,大大小小的工场所容纳的人员便有数千之人,若是再算上遍布大宋京内的大小商号,所活之人恐怕还要更多。若是没有李富,这几千人的生计该如何维持?这还只是李富一家,若是天下像李富般的商贾多上十人,多上百人,多上千人。那又可吸呐多少无地
第一百三十四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