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翊也没在意王御史插话,眉梢微挑,问老鸨和琴娘:“想必你们也看清楚了,那么现在告诉朕,你们昨夜可曾见过她?”
摇头,再摇头,只要不傻的人都得摇头,不摇头难道要指认女帝陛下去逛青楼吗?!
明明看画像的时候说认识,这会儿倒是摇头了,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王御史彻底傻眼,在楚翊冷然拂袖中,这一场风波如同闹剧一般收场了。
楚翊不知道的是,若她今日表现出一丝半点儿的迟疑来,御史参奏程子安的事就不止是踏足青楼那样简单了。还有一条,联络程潜,里通外国!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程潜上一回送信给程子安的事终究是被人察觉了,可惜送信的人没抓住,其他证据也没找到,甚至守株待兔数月也一无所获。这种事说出去,皇帝若是信了,查一查程家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但如果皇帝不信,那参奏的人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青楼之事本就是个引子,世间没有哪个女子真能忍受心上人的不忠,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只要楚翊动摇了一瞬,有心人就能让这动摇变成怀疑,进而彻底将程子安拉下马。
可惜,便是那一瞬间的动摇,也不存在。
作者有话要说: 老鸨和琴娘(咆哮):是哪个作死的拉我们出来指认皇帝的?想死别拉着我们一起啊!!!
☆、第205章那个归战场的少年
今日之事看似偶然,但从长远来看,却也是必然。
楚翊并不知道有人已经将心思打到了程潜身上,但经过今日之事她却也清楚的意识到,现实容不得她们再嬉笑玩闹,程子安的处境早已是岌岌可危。
程远已经逝去太久,程家早不复往日威名,程子安被程潜带累,即便在北州立下了赫赫军功,也不能在北州军中立足。总的来说,如今赋闲在家的程子安可以说是无依无靠无权无势。她所能倚仗的,不过是皇帝陛下的信任和偏袒罢了。
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世人眼中,皇帝的宠信往往最不牢靠,谁也不知她何时会翻脸无情。
人心易变,君心难测,于是就有了今日之局。
楚翊对此很是气愤,可同时她也明白,会闹成这样的根源还是程子安根基太为浅薄。
有人针对她,有人设计她,有人诬陷她,如果没有楚翊护着,程子安甚至没有申辩的机会。而针对她设计她诬陷她的人,哪怕最后没有成功,也不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就好像这次一样,参奏的事最终也只是不了了之,没有人为此付出了任何代价,就连进谏的王御史也不过是得了楚翊的一个冷眼罢了。其中自然有皇帝陛下心虚,所以不好深查的缘故,但在外人看来,便是没人追究没有问责。
不需要代价的陷害,成功了平白得利,失败也不过是白废了些功夫,下次还可以再来。这样有利无害的事情自然多的是人想做,若是开了头,将来便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等着她们。
楚翊面色如常的走出了宣政殿,一扭头却是阴沉了一张脸。
回到御书房之后来回踱步足走了半刻钟的功夫,楚翊最终下定了决心,走回御案前拿出一卷空白的圣旨就开始提笔书写——她亲拟圣旨,
第290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