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七章 威震高原(二)[2/2页]

万里山河 孤独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砸落在唐军骑兵头上。
      发布  但如此之短的距离,不容吐蕃人射出第二轮箭,唐军便冲入了对手阵中。吐蕃人列阵前端的长矛手并没有成功抵挡住对方的冲锋。笑话,千余名矛手如何能挡住唐军两千骑兵的正面冲击。那连唐军马槊一半长度都不到的长矛不过掀翻了几十名敌人骑兵而已。就在这人仰马翻之际,唐军铁骑已然冲入敌阵之中,那随意翻刺的长槊有如灵蛇一般,吞噬着一条条生命。
      发布  李佑知道此刻必须要狠,如此方能唬住对岸尚未渡河的吐蕃主力,使得从左边绕道而过的高秀岩部有机会从敌人侧翼密林中杀出,这才是他真正的伏兵。
      发布  只见他运足内力,振臂高呼道:“众军听令,杀无赦,不收降!”短短一句,如雷鸣一般,响彻在战场之上。唐军振奋之下,随着李佑往来冲杀,一时所向披靡,无人敢撄其锋。
      发布  望着对岸紊乱的人群和阵形,马重英知道勒白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但他暗自盘算,想必此刻丹巴的奇兵已经在路上,一旦那八千大军及时赶到,整个战场形势必将为之转向,到时已经往来冲杀多时的唐军骑兵必定已成强弩之末,再加上渡口附近地势又是偏窄,不利于骑兵展开。“这般一来,瑞王殿下,我看你还能折腾多久!”连一向沉稳淡然的马重英此刻也不自知地换上了一脸阴狠。
      发布  眼见吐蕃兵阵势虽乱,却无溃败之象,李佑大感心烦。原来按照他的计划,唐军放敌人前锋过河,然后施以雷霆打击,如此则吐蕃军为救援己方并巩固渡口,必然遣军增援,说不定便是全军压上。而与此同时,一万唐军步卒便在高秀岩带领下,往西面翻过一座小山,再于澜沧江上游渡江,潜行至吐蕃主力侧翼,在其半渡时,一举击之,必能大获全胜。
      发布  只是,眼下吐蕃人既未增援,形势虽然有利于唐军,但他也无把握便能在这一时三刻彻底击溃对方这些步卒。若是吐蕃人保留主力,隔河观战,那高秀岩又如何出其不意呢。只怕到时一万士卒迎头撞上了吐蕃主力,未必能讨得了好去,何况一个不慎,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发布  他心中暗暗焦急,无奈之下,便领着众军直冲这队吐蕃军的将旗之处而去。只求能一举击杀敌将,乱了敌人军心,就此瓦解该部吐蕃军的斗志。
      发布  只是就在他率军突入敌人中军,眼看那个浓眉大眼的敌将就在十步以外时,低沉的号角声由远及近,传入李佑耳中。他听得很清楚,这决不是出自唐军,何况己方目下只有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部队尚在离此地五里外待命,而那号角声分明是传自右边树林之中。
      发布  眼见那人听着号角声,顿时大为兴奋起来,大呼声中,此人身边亲卫也是昂然振作,李佑见此情势,知道事机不妙,不用多想,定是吐蕃援军到来。只是望着突然从林中如潮涌出的吐蕃士兵,他心中不解,那马重英何时在此伏下这支兵马,难道自己计策已经被他识破?但他心下郁闷归郁闷,却也知道此刻优势正逐渐倾向于吐蕃一方。
      发布  唐军骑兵在李佑率领下,左冲右突,不知杀了对方多少士兵,却只觉那吐蕃人越来越多,不到一刻工夫,已经隐然有包围之势。李佑见状,心知不能再做耽搁,于是命人点了号炮,巨响之下,数里可闻。现下他才知道马重英此人果然厉害,自己以身诱敌,反倒在不经意间被对方以奇兵突袭,闹得这般灰头土脸,还要求助于己方伏兵,否则是否能够杀出重围还是未知之数。
      发布  但五里多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是一时半会二便能到的。眼看身边士兵越战越少,李佑暗自心惊,他知道如果长此下去,必定会被敌人团团围住,最终力战而亡。虽然心有不甘,但毕竟大局为紧,他咬牙下令全军撤退。只是来时容易,去时难,此处地势虽然平缓,但两边是大片密林,兼之道路不宽,是以唐军虽仗着骑兵马快,但却被汹涌而至的吐蕃士兵挤在阵中,又如何能说走便走。
      发布  李佑却也顾不了这许多,他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战死此处,实于大局无益。所以,心中既然决定,他便领着身边众亲卫奋力朝着吐蕃军最弱处袭去,以求能打开局面,突围而去。只是,似乎吐蕃人也发现了他这个入寇其心腹之地的元凶祸首便在此处,一时间号声数响,只见对方士兵不断冲来,毫不畏惧。而李佑等人往来驰骋多时,却始终不能突破敌阵,身边亲卫反倒接连摔落马下。
      发布  就在他剑眉紧锁,拼力冲杀时,阵阵蹄声,宛如仙籁之音一般,传入耳中。前方林荫大道上,渐渐出现了一些朦胧模糊的身影,只是那高高竖起的大旗却清晰可见,上面赫然绣着偌大一个“唐”字。
      发布

第八十七章 威震高原(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