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章 养精蓄锐(二)[1/2页]

万里山河 孤独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夫明教教主文半山…”光这几个字就让李佑吃了一大惊,继而将一口全喷在了黑衣人身上,至于后面的话,压根没听见。
      “哦,这个…这个,原来您老人家就是大名鼎鼎,威震江湖的文教主啊,今日小子真是巧识英雄,大长见识啊,这个…小子乍闻大名,心中实是惊喜交加,得罪之处,前辈大人大量,还请莫要怪罪。”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小命不保的严重后果,李佑立马攒出一番好话来,并识相地递上一条帕子。
      果然,马屁人人都受用,听了李佑的话,这位文教主的脸上虽然还挂着茶水,但已经不似先前那般目露凶光了,毫不客气地从他手中接过帕子,颇有些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味道。
      李佑见状,却着实感受了一下冒冷汗的滋味,一时不敢再造次,但又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整了整思路,平静了下心绪,便问道:“前辈您既然身为明教教主,今日却似乎是孤身犯险啊,只不知所为何事?”记得无论是真实历史上的摩尼教还是金庸小说中的明教,可都是高手如云,教众无数的江湖大帮啊,怎么如今这教主大人竟然单刀赴会,还被人打伤,又被官府追缉,这不是太过骇人听闻了吗?可不能让人给蒙了!李佑这么想,话便这么问了。
      谁知文半山听了这话,原本平复的心情重又激动起来,恨声道:“哼,还不是让那所谓的名门正派给害的,要不是近年来我教屡遭官府打压,那些宵小鼠辈哪里会有机会,想当年我教在徐教主和李大将军的统领下,痛击突厥,扬威大漠的时候,他们只怕还在娘肚子里呢!”仿佛出了口天大口气般,文半山的话到了后面已不复先前的气愤,却充满了不屑。
      ‘明教,‘突厥,‘李大将军…直觉告诉李佑,他似乎正在接近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按奈不住心中好奇,当下便道:“哦?此话怎讲?前辈可否告知小子,说不定小子尚能帮些忙呢。”
      “你?帮我?哈哈,小孩子莫要说笑,嘿嘿,你不过是闲着的王爷罢了,又怎能帮到老夫?”老者说罢,露出一脸坚决不信的表情。
      “这个…我,虽然年纪尚幼,但古时甘罗十二而拜相,我虽不才,亦当效法古人,勤勉自励,习文练武,日后定要扫平天下,为百姓谋福祉。”眼见老者不信,李佑一时情急,便说出了这番似有大逆不道之嫌,却又包含自己理想抱负的话。
      “哈哈,小娃儿年纪轻轻,志向到是不凡,也罢,老夫便将其中原委道与你听,也叫你这皇子贵胄知晓你李家是如何欺灭忠良的。”文半山说着,却大有悲凉之意。
      “这话得从头说起,我教来自西域,早在隋大业年间就传入中土,只是早期教众多是西域胡人,因此虽然教义所倡乃行福利于百姓,却没多少人加入,而后及至隋末大乱,天下纷争,我教教主徐天明不忍见天下百姓受苦,便在河西天山建立明教总坛,又四方游历,收留苦难百姓,让他们去总坛,有个安身之地。而经过如此发展,我教教众也有了近万之数,徐教主又亲自挑选其中精壮者百人,授其武艺,之后的十年里,这些教徒已然学有所成,又下山收了更多弟子,这样,虽于乱世之中,因我教能战者已达三千多人,而总坛所处又是西北荒凉之地,故也无人前来挑衅。后来,徐教主见秦王也就是当朝的太宗皇帝英明果决,便带了教中诸人投靠了大唐,此后于洛阳大战王世充,至北方抵挡梁师都,到最后建策玄武门,功劳之大,即管太宗皇帝也对徐教主礼敬有加,又感念于明教教徒多为军中精锐,因此后来所置‘飞骑中,倒有三分之二出自我明教。”
      顿了一顿,他又续道:“贞观三年,太宗皇帝派李大将军率五大总管,统兵十万,北伐东突厥,其中我教徐教主便领兵三千作为李大将军帐中亲兵,后来李将军率部万余,衔枚轻装,千里奔袭,在阴山大破突厥牙帐。据教中故老相传,那一仗,我教弟子作为大将军亲兵,冲锋在前,可突厥牙帐俱是精兵,即便突遭袭击,而他们可汗又无意迎战,但其人毕竟都是能征惯战,精善骑射之辈,又数倍于我军,我军奋力激战,仍死伤近千人,但终于击溃突厥大军,迫使其可汗西逃,最终被我大唐俘获。是役,我明教教众始终为大军先锋,往往孤军侵入突厥军中,所以虽然人人武功高强,但伤亡颇巨,战功自然也格外显赫。班师回朝之后,那些我教从军弟子都被纳入北衙禁军,是为精锐中的精锐,而太宗皇帝欲封徐教主为青山王,但教主坚辞,最后留信挂印,悄然而去,信中只一语,请皇帝善待天下百姓。”说到这里,文半山轻叹一口起,望着那幽幽的烛火,似乎出了神,又仿佛想象着当年明教子弟纵横大漠,千里转战的往事,竟没了后话。
      李佑此时也是心潮澎湃,遥想先人,万军出征,扬威异域,又以奇兵克敌,当真是武功赫赫,顿时激动之余,难以自制,慨然吟道:“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想着当年唐军大破突厥的胜景,一时竟有些痴了。
      却听见文半山道:“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嘿嘿,想不到你这个小王爷,金枝玉叶,倒也能吟出如此气魄的诗,倒是难得,孺子可教啊,呵呵。”听他这么讲,李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幸亏房中不亮,脸红也看不出来,但李佑还是岔开道:“那后来呢,贵教既有如此功勋,又如何会为朝廷打压呢?”
      听李佑这么一问,文半山脸上愤然之色重又显,强忍道:“哼,那还不是全拜武媚那贱人所赐,她篡夺大唐江山,又杀害诸李子弟,我教历来为大唐所器重,见此情景,不由有人出声指责,后来扬州徐敬业起兵反武,北衙禁军之中我教数名弟子暗中与其勾通,准备待大军北上之日,即举兵于京中响应,免了天下战火,哪知

第六章 养精蓄锐(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