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21 清流状元[2/2页]

逐鹿1900 仙人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謇暗想,这军队里面最讲究体系、纪律和提拔关系,哪里有军官们纷纷北上的事儿?不对劲儿!他忙道:“莫非,是段芝泉出了问题?慰亭啊,不是我多心,毕竟芝泉是合肥人,是李相拔擢出来的人才呢!”
      “我待芝泉不薄,芝泉也是忠直之性情中人,必然不会……嘶!是了,是了!最先递辞呈的,正是芝泉营中之人!季师,您看,这如何是好?”
      张謇心道,你袁世凯自作聪明,到头来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此事急不得,当然能拉段芝泉回来最好,实在不行,就得打打督办政务处的主意了。新政诏令已下,编练禁卫军和新军的事儿也就有了由头,如今朝廷没有财权,只能由地方编练,而直隶拱卫京师,能够编练之军必然不少,拿住这个机会还是有可能在军队问题上翻盘的!说到底,还是得把直隶总督这个位置站住了才行!”
      “出银子,供朝廷编练禁卫军之用?”袁世凯心中有了眉目。
      张謇含笑点头。
      袁世凯再次长揖作礼道:“季师识事,已然明鉴千里!今日一席话,让学生受用终身呐!”
      “只愿抚台高升之后,别忘了南通张謇才是。”张謇语气平淡地说着,眼睛却灼灼地看着袁世凯的眼睛。
      “季师见外了,袁世凯果然成事,必再度叩拜恩师于堂前!”袁世凯说得诚挚万分,见张謇满意地点头微笑了,才道:“季师,不知现下您有何事需要学生帮忙?”
      张謇可不敢相信袁世凯在当上天下第一总督后,还会再拜到自己门下。他忙摆手道:“不敢,切切不可。不过,张謇倒是意欲北上锦州。”
      袁世凯立时醒悟到张謇的意图。眼看着辽西举办洋务搞得如火如荼,那朱畴顶了辽西开发沪上融资代表的名头,如今在江浙沪的名头是越见响亮,不仅仅是融资轻而易举,连带着在上海的纱厂生意也是连连见喜。张謇的大生纱厂,恐怕难以与其竞争了!
      “季师,这是否有邯郸学步之嫌呢?”
      “抚台为何有此一说?张謇是真心实意地北上举办实业。在商言商,有利可图就要钻营,辽西开发的诸项条件实在优越的紧!不能不说,那李焘有大格局、大气魄呢!”
      袁世凯心中对李焘恨得牙痒痒,却是不好在张謇面前显露出来,只得随和地笑笑道:“正是呢,前几日德国胶澳总督曾说起过一事,足以见得这李焘眼界确不寻常。”
      “噢?”张謇对这话来了兴趣。
      “李相对辽西可谓倾力相助,直隶的机器、人才、军械几乎统统搬到辽西,以后的直隶总督恐怕只得一个空架子罢!轮船招商局和开滦煤铁的股子作价转让后,李焘用这钱不是买炮!而是,跟克虏伯合资在锦州建冶铁厂、炮厂!”
      张謇奇道:“现如今的局面,德国人会同意?”
      袁世凯凑拢张謇,神秘地笑了笑:“您是商人,在商言商嘛!列强的和谈条件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对大清国禁运武器和原材料。淮系一直是克虏伯的大客,他们岂不是要丢掉一大笔生意了?如此,还不如合资在锦州生产大炮呢!”
      张謇轻轻拍了一下桌子,赞道:“这法子,可算把德国人算计准了!不过,德国政府会答应吗?”
      “怎么不会?”袁世凯心道,张老夫子对欧陆的事情还是了解不深啊!他移了桌上的茶杯作势道:“德人如今要扩张势力,左边是俄国,右边是法国,隔海是英国,难啊!对德人来说,一个能与俄军对抗的辽西足以牵制俄国不少军力、财力,何乐而不为呢?恐怕今后,德国毛瑟也会去锦州合资合资的!”
      张謇点头道:“合资,与洋人合资,这个主意比李相只聘请洋人技师、顾问要高明一些。看来,李焘身边的能人不少,慰亭,你身边就缺了一些懂洋务、有见识的人才。”
      “未必!”袁世凯摆手笑道:“战火未熄、和约未成,辽西就与德国合资、在美国引资,这个口实捅出去的话,恐怕李焘在天下臣民中的印象要大打折扣了!”
      “此事,抚台大人您可动不得心思!也最好不要理会!”张謇一脸严肃地道:“李相耳目通灵、手段高妙,此事一旦发生,他可很快探得真相!慰亭,您是要当直隶总督的,李相还在这个位置一天,您就得好好伺候着,能尽量修复嫌隙最好不过,千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袁世凯岂能不知其中厉害,见张謇说得真切,乃道:“学生也只是在此地、此时方才说说而已。李相在和谈一事上久拖不决,其用意不言自明,学生可不敢在此时去捋虎须啊!季师此去锦州,学生倒是有一计献上。”
      张謇侧耳倾听。
      “银行募股,暂时别进;实业举办,也可稍缓一步。那朱家、沈家已然先行,此时季师北上就落了后手,很难得到李焘的支持。那,就得在李焘幕府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成。辽西如今最缺什么?资金,已经不缺了,实业投资也不缺,唯缺学堂!”
      张謇细细一想,正是啊!袁世凯巡抚山东,在厉行镇压义和团之际也举办了学堂和一些实业,这才在山东博了一些名声站住了脚。李焘要办洋务,要大办洋务,这新式教育可是基础,万万马虎不得!
      “慰亭一语,让张謇对锦州之行信心大增呐!”
      “学生只是投桃报李而已,季师方便时,可否探探段芝泉的口风呢?”
      张謇默默地含笑点头,袁世凯也是微笑望着张謇,少顷,两人同时“哈哈”一笑,默契自然达成。

121 清流状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