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一旁的张机,也帮着劝蔡铭就成全他们夫妻。
这古人人啊!蔡铭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在蔡铭想来,只要有希望谁愿意为人奴仆,可偏偏黄忠就这样坚持。
略加思考,蔡铭想到:或许他们是在担心自己不能尽心为黄叙治疗吧!毕竟在他们想来,自己现在是要名有名,要钱财也不缺钱财,自己与他们又非亲非故,哪里会尽心尽力的为了一个陌生人操此贱役。而他们夫妇既不能给蔡铭带来大的名声,又没有大的富贵送给他,唯一能值得称道的就是他自己的一手弓箭本领和刀上功夫尚佳,将自己卖给蔡铭能够为蔡铭保家护院做些贡献,所以他们才会一再坚持要为奴为仆。
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虎将,蔡铭还是很尊敬的,尽管自己很希望得到他的投效,但是却绝不是这种近乎趁人之危的让他卖身为奴,成为自己的家奴。
心思急转之下蔡铭却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对黄忠说道:“黄忠,我看令郎尽管疾病缠身,但却极为坚毅,孝顺,虽然以后可能不能继承黄兄的一身绝世武学,但是却是一个学习文事,医术的好苗子,在下虽然在医学一道有些偏薄不全,想来令郎学来至少对他自己的疾病护理大有好处,若是令郎看得上我这点微薄本事的话,我想收令郎为我的第五个弟子如何。为了令郎的未来着想,能够就近照顾令郎,同时这一路上能够护卫我等安全前往洛阳,我希望黄兄能够屈身担任我蔡家外系执事。”
有这样的好事自然是在好不过了。说实话,古人虽然纯朴,但是确实没有谁愿意为人奴仆。毕竟一旦入了奴籍,以后世代都将为奴为仆。原本黄忠之所以要坚持为奴为仆,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如同蔡铭所想的那样怕蔡铭以后不会尽心为黄叙尽心治疗。现在蔡铭能够破格收黄叙为弟子,自能会尽心治疗自己的弟子,而且如同蔡铭所说只要习得蔡铭的医术不但能够更好的护理自己的病而且有了一技之长以后也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就算是为了儿子的未来着想,黄忠也不会坚持为奴为仆的事。再加上蔡铭的请求,自然也就顺势应下蔡铭的请求成为蔡铭家的又一位执事。
黄忠答应下来之后,介绍他的儿子,果真是历史上早夭的黄叙。而且不管是黄忠还是蔡铭都不想夜长梦多出现什么变故,当即就在张家别院,在张机等人的见证下行过拜师礼,正式成为蔡铭的第五个弟子。
蔡铭受过黄叙四拜,拜帖和敬师茶后,对黄叙道:“你今年已经十八了,已经成年了,我就托大为你起个字吧!你名叙,叙者序也,诗·周颂·闵予小子言: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就起字继思吧!”
“谢谢师傅赐字。”黄叙高兴的谢过,过去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有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在成年之后,家人要请有权势或辈分比较高的人为孩子举行冠礼,在这个活动中为孩子赐一个字。以后人便叫这个人的字,很少再叫他的名,这是对人的尊敬。现在蔡铭为他起字,一是说明蔡铭认同了他的身份,其二则是认为他已经成年了,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的决定了。这怎么能不让他高兴。
对于这张皆大欢喜的结局,除了黄忠父子,就属张机了。这一刻他不但见证了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病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目睹了一副父慈子孝,仁爱有义,的感人事迹。最终能够父有所托付,而不用卖身为奴,做儿子的不但能够得道医治还能够拜得名师。眼见得一场人间悲剧,变成了一桩喜事,让见惯了势态炎凉,迫人为奴的社会黑暗的张机犹如看到了暗黑中的一盏明灯,欣慰不已,大叹只要还有像蔡铭这样有情有义的人在,这个社会就不会彻底沉沦,就还有救。
眼见得蔡铭就要带着黄忠等人离去,张机突然想到什么。一时间大为着急,马上拦住蔡铭等人。张口欲言,一时间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张公有什么事请尽管直说就是,只要是我蔡铭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尽力而为。”看到张机欲言又止的样子,蔡铭知道张机肯定是有求于自己,但是自己和他毕竟只有一面之言,所以难以开口。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到张机,蔡铭是很乐意的。
张机见蔡铭都已经说得如此直白,虽然还是不好意思,但是考虑到,以后若是还碰到这种情况,自己也不会无能为力,因此还是厚着脸皮对蔡明说道:“易之先生,我看您对继思的病况颇为了解,似乎还懂得治疗方法,我冒昧的希望能够像先生请教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还希望先生能够成全。”
原来是这回事!不过这才像是未来的医圣嘛!张机的这个要求蔡铭自然不会拒绝,这是能够受益千秋万代哮喘病患者的大事,在医学史上哮喘又叫“哮症”,直到元朝才出现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若是自己将有关哮喘的病理原因,和一些自己知道的治疗方法传给张机说不定凭着他的医学的了解和研究最终能够找到完全治愈哮喘的方法呢?
看到三十多岁了的张机,为了一个并不是直接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是为了医学,为了可能出现的病人,而惴惴不安的看着自己。蔡铭心中感慨不已,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正如在他的序文中引用孔子的语录,说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正是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朴实的求学精神,使得他的医术日益精湛。同时也像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的另一句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一样仁心仁德以后才会成为被万世称颂的医圣。
虽说现在很多艺人,其中也包括医生都一个个敝帚自珍,对于自己的独家技艺捂得死死的,宁愿带到棺材里面都不愿意轻易传给外人。不过蔡铭可不是个纯粹的现代人,因此并不反对将自己知道的医学知识传授出去,于是笑着对张机说道:“张公客套了,蔡铭此来本就是希望能与张公交流。”
于是蔡铭让黄忠父子先回去准备,先收拾好一些日用的东西,晚上就到驿馆一起聚一聚,到明天大家一起赶赴洛阳,而自己这是留下来与张机交流医术。
其实说是交流,更多的时候是蔡铭借着刚才的表现,在像张机灌输一些现在的医学理念,和自己知道的一些现成的后世常见疾病的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这里面重点讲得就是对疫病,特别是伤寒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可惜时间实在是太短,之后蔡铭不得不在张机敬服钦佩和万分不舍得心情下离开,离开前,蔡铭答应有空会整理出自己的一些医学心得以后会让人送到张机这里来,同时张机也送给蔡铭一份自己这些年整理出的医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蔡铭有所启发,这才依依不舍的将蔡铭送出张家别院。
其实通过交流张机也发现,蔡铭对医学的研究确实有些偏薄,有些方面研究得极为深刻透彻,可是偏偏有些张机看似很简单的基础性的东西,蔡铭却反而不甚了了,对于张机来说蔡铭这么好的医学苗子不能专心的好好研究医学实在是太可惜了。因此张机才会送出,他自己从学徒到现在十数年来通过临床实践整理出来的通过实践验证的基础医学,希望能够很好的弥补蔡铭对基础的不足。
第12章 医圣张机 慈父黄忠 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