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主父偃那里敢说是俸禄的问题只好连声称罪。(bs刘彻坐在龙椅上接着说道:“你看看人家李卿穿的光鲜吃的好住的更好走在长安的大街上天下人见了自然会知道效忠大汉的臣子朕是绝对不会亏待的可卿……唉……这事若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朕是刻薄之主呢!”
      李云听了忍不住插嘴道:“秉陛下臣有话说!”
      刘彻点头道:“卿直说无妨这里不是朝堂没那么罗嗦的规矩!”
      李云奏道:“臣以为主父大人的例子并非个别事实上我大汉自龙兴以来俸禄的标准一直未有改动在高祖年间一千石粮食可换钱十万可是现在一千石粮食只能换钱几万。高祖年间一百钱足够一家三口一年之用而今天一百钱却连一个人半年的正常用度也维持也了此消彼长之下我大汉国官员的俸禄至少已减少七成在许多郡县一般官员若无门阀文持恐怕早连饭都吃不起了。
      刘彻闻言脸色微变道:“果真?”
      李云点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
      刘彻在龙椅上急的团团转道:“那依卿之见这官员俸禄是该涨了?”
      李云点头同意道:“回陛下此事确实该立刻着手以免地方廉吏因此受苦臣建议陛下可将俸禄改为金钱与粮食的双重放当粮价贵时粮贱时钱如此就可避免官员因此受害!”
      刘彻又问道:“那么卿觉的这个俸禄该调到什么程度?”
      李云想了想还是决定应该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便道:“臣以为可参照高祖时物价的标准再向上调高一定的尺度具体如何去做这自有丞相操劳臣不敢逾越不过臣却还有一策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贪黔以及庸才误民!”
      “卿快快说来!”刘彻高兴的道每次李云主动说话时总能带给他意想不到的东西。
      “臣之计无他耳唯能者上庸者下唯贤是举高薪养廉八字而已”李云絮絮而谈“所谓能者臣觉的在县令县丞这一层以及更下的一层这些官员的政绩考核以及品行不应该只由丞相及内阁决定更应该分权与民!”
      “怎么个分权法?”刘彻有点不高兴了。事实上没有哪个皇帝会愿意这样干不过出于对李云的信任他还是没直接驳李云的面子。
      李云轻轻一笑他可没那么傻去动什么民主民权之类的红线他想的是另外一种统治方法即所谓精英统治法。
      他接口道:“陛下臣以为我大汉国的乡老制度委实不错孝者天下大道也乡老者一乡之长宗族望也虽时有愚昧之人抵触帝国但是总体上乡老是帝国的磐石是教化天下的基础!”
      刘彻听了大为点头他本是孝子而且帝国的传统一直就是标榜孝顺上下有别这是他的统治基础和核心利益便道:“接着说!”
      李云话锋一转道:“但是陛下您也应该要看到在帝国大多数乡老本是门阀之人门阀者何也只知有家而不知有国只知自己而不知陛下此帝国之患累年之积此患不除大汉难有辉煌之日!”
      刘彻赞同道:“是极!卿真朕知己也门阀国之大蜷朕只恐无下手之地!”
      李云笑道:“陛下缪赞了臣之计乃在于改革乡老制度。每七年于长安召开天下乡老大会陛下亲临会场选忠孝之人赋其以代天督察之责倘若现地方有贪污者乡老可直书陛下而若现地方官员贪污舞弊而乡老不告者问其督察不力之责若有同污者罪加一等处理!”
      这已经是李云所能做的极限了不过末了他又加上一句道:“而地方官员每三年由乡老会同丞相内吏考其地方政绩再由朝廷制定一个具体的奖罚标准譬如说某地官员在某年上任时其时地有人口三万土地数万顷亩产粮食一石若其在三年任内人口每增长一万升之赏之土地每增加半成再升再赏若连粮食也增产臣请陛下诏其于御前问答执政之法并赐其玉带金腰使史官为其著书立传明告天下我大汉国只认才不认亲!”
      刘彻连连点头他哪里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这样一来中央对地方的指挥能力就大大增强了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干什么科举就可以直接从地方上现人才更可利用文人学者的爱名心理激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此大汉国何愁不兴?

第五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