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入屋后,童天赶紧说道“施老,我叫童天,广大学生”。
刚坐下,老者说道“不知小老弟是杏林哪门?”。
童天赶紧答道:“年少年时,跟人家学了点皮毛,无门无派”。
里屋走出一穿着素净,老年妇人,将茶盘置于木墩,微笑着朝童天道“你慢用”,接着又回里屋忙去了。
施济民见童天不便说师承,就开始同童天聊了开来。
原来施济民医术来自家传,早年,施济民随父亲在金陵城开药铺,后因为战争,父亲带着年幼的他离开金陵,回到广都老家,继续经营药铺,老人仙逝后,施济民继承了祖业,一直在广都开药铺,后因政府开发征收,才迁至城东。
自己三个儿女,都长大成人,分居金陵与广都,不愿继承祖业,并多次接他去安享天年,施济民不肯,于是继续经营祖业,帮助周围街坊邻居熬药看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医院、西药行增多,施济民生意也大不如前,还好房子是自己的,也不靠这手艺盘生活,日子过的到也安逸。
童天赞道:“施老医德高尚,一心为民”。
施济民谦虚的笑了笑。
童天端起盘中茶杯,一股清香入鼻,入口后,连声道“好茶,色正,气香,入喉回甘,正宗剑斗铁观音,制茶工艺一流”。
施济民说道:“茶是自己一老友,亲自采摘炒制,小老弟喜欢的话,等下带点回去喝”。
童天赶紧道“谢谢施老厚爱,君子不夺他人所爱”。
接着道“现代中医渐趋势微,同科学发展,社会进步有很大关系”。
施济民应声是,颇有同感。
童天又道“其次中医本身,没有跟随时代进步而改良,中医没有系统科学理论,全按五行玄学来论,中医本源兼顾起效慢,学医周期长,临床难以验证,成药制作工艺复杂,也是个问题”。
施济民对童天投来赞许的目光,叹声道“现在的年轻人啊,哪能沉下心境,静心学习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啊”。
童天说道“施老,我斗胆向你提点小建议,希望你不要见笑”。
接着童天就将自己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中药药质方面,因为科技进步,现在所用中草药,几乎全是人工培植,追求产量,大肆使用化肥,影响药效。
人的体质,药物的滥用,人体对不同的物质都产生了耐受性,所以药物疗效降低。
制药流程,古人在药物熬制过程,都有专门的药童,掌握制药的火候,药物放入时间,都精确有序,现在为提高效率一锅焖。
童天刚说完,施济民一脸顿悟,忙道“小老弟,高人啊”。
童天见时间不早,起身道谢,准备告辞。
施济民见童天要走,说道“童老弟,你我有缘,随时欢迎来老哥这喝茶,”。
童天应声道“有时间一定来看施老,向你学习”。
说完就朝施济民拱手告辞,朝学校走去。
边走边想,并不是所谓的江湖不在,而是江湖将我们这些凡俗之人遗忘而已。
刚到寝室,罗大炮就对童天说道“说上午有个叫苏步青的,打扣机找他,并让他转告童天,他们已安徽回家”。
童天听完,谢过罗大炮,就朝洗手间跑去,脱下衣服,开始粘贴狗皮膏药,刚贴上,感觉一阵凉意在手臂上散开。
十一章 偶遇郎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