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圣上口谕,李林甫刘羡之入宫觐见。”
李林甫走了过来,刘羡之躬身行礼,“右相大人。”
两人结伴而行,李林甫一边走一边问道:“你怎么看?”
刘羡之淡淡道:“下官在询问了当值的鸿胪寺丞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李林甫道:“哦?”
“当时使团的副使塔里卜发现加里在自己房间被人杀害的时候,居然没有向大唐官府报案,竟然跑到大街上嚷叫。”
李林甫眉眼一动,“作为一个大国的使臣,此举确实有些违背常理。”
刘羡之接着道:“所以现在使团正使被杀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长安。”
李林甫眉眼一凝,“你是说他是故意的?”
“我现在只是怀疑。”
李林甫道:“此案为查清之前,绝不能令任何一人走出四方馆。”
刘羡之道:“下官也是此意。”
两人此事似乎对此案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李林甫并没有看刘羡之,“你认为是谁?”
“那就要看受益最大的那个人是谁了。”
两人彼此交换了一下意见,便走出了四方馆,朝大明宫走去。
李隆基紧急召见了两人,李林甫和刘羡之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阴谋,但是现在并没有任何头绪,因此两人的回答都比较谨慎,李林甫建议现在案情并没有查清,先将此事件封锁。
刘羡之也同意李林甫的建议。
李隆基道:“现在大唐与大食的关系微妙,此事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与大食之间的战争。”
“陛下,臣与右相方才已经商议过,此时我们应该派使者向大食说明情况,现将使团保护起来,此案查清之后,大唐亲自护送大食使团回国。”
李隆基背着手,眼眸一凝,“你是想将使团先扣下来?”
“正是。”刘羡之禀道:“陛下,毕竟大食使者在大唐被杀,现在此案并没有查清,若使团此时冒然回国,很可能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事。”
李隆基沉默了很久,“朕准你们所奏,但是你们要加快破案的进度。”李隆基将目光移向了刘羡之,“羡之,此案由你负责察查,有权调集朝廷各部司官员协助,朕给你十天的时间,侦破此案。”
刘羡之的表情依然平静,“臣遵旨。”
“李卿全协助刘羡之。”
李林甫微微顿了顿,随即道:“臣遵旨。”
吐蕃,逻些。
在吐蕃的朝廷中朝臣中有一个人总领朝政,并且出身吐蕃贵族集团,此人便是吐蕃的大论,职位相当于唐庭的中书令。其手握一部分的军权,为主战派的代表,手下也聚集了一部分与大唐一争高低的将领,而论青便是其中的一位。
大论赤素香聂站在华丽的貂绒地毯上与论青谈论着长安发生的事情。
论青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兴奋,“我最尊贵的大论阁下,从长安送来的消息,计划进展顺利。”
赤素香聂一声华服,他在绣有云纹的地毯上踱了几步,“告诉我们的人,不能松懈。”
“是。”
赤素香聂接着道:“关于楼兰计划,我们的兵马是否已经开拔?”
“我们的骑兵已经从吐谷浑故地分批进入了西域境内,当我们抵达楼兰的时候,安西四镇的主力根本来不及反应。”
赤素香聂点了点头,“自从松州之战唐军击败我军之后,吐蕃再也没有一次催人振奋的胜利,吐蕃想要走出高原,就必须要拿下安西。”
论青的脸升露出一丝阴忌之色,“大论所言极是,大唐看似强大,实则内含隐忧,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两点,使大唐内忧不断外患又起,其自然不攻自破。”
吐蕃朝中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大论赤素香聂为为主战一派,主张于开疆拓土,颇有野心,一直对大唐的疆土虎视眈眈,在赤素香聂的建言下,吐蕃其经常派出伪装成强盗的骑兵在西域进行军事侦察,这些骑兵聚散如风,聚则组成军队,散则伪装成商队,靠抢劫商队的粮草为辎重,安西唐军派兵出击多次,始终不能将其完全剿灭。
随着这些骑兵的出现,预示着吐蕃早晚都会与大唐在西域进行争夺,两国在表面上依然是和亲状态,但是这种关系随时都有可能破裂。
第四十六章 凶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