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二章节 使团[2/2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 叶北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隆基凝视着他,抬手示意,禁军士兵放开了加里,加里悻悻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右手握住左肩,单膝跪倒,“大食国使臣加里参见大唐皇帝。”
      李隆基淡淡道:“平身。”
      加里起身,这才认真地环视了一周,满朝朱紫泰然不惊,从容自若,朝廷将帅铠甲鲜明,英姿伟岸,只是满朝文武中目前只有李林甫一个人发言,而大唐皇帝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言。
      加里之所以出使大唐,其对大唐的也略有了解,虽然李亨最终成为太子,但是寿王李瑁仍然是李亨最有力的竞争者,李林甫其先后打压了张九龄李适之韦坚等重臣,随着这些人离开朝堂,李林甫在朝堂中权势滔天,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叫刘羡之的人,此人是青州司马,非科举出身,在地方为官是颇有才学,不党不争,深得大唐皇帝赏识看重。
      加里方才的狂妄之态早已消失不见,随即进入了正题,“大唐皇帝,石国被大唐所灭,其国王逃至我大食境内,声称唐军残忍凶蛮,意欲夺取石国,石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唐皇帝以强兵欺凌小国,这不是大国的作风,大食国一向主张扶住弱小,此次前来就是为了伸张正义,将大唐占领的石国交还给石国国王。”
      刘羡之听出了加里的话中之意,大食是想利用石国,在西域进行势力扩张。
      “信口开河!”李隆基声色俱厉,“石国国王贪图享乐,石国赋税严重,民不聊生,又处处以各种借口对丝路商道的商旅收取重税,使商道不通,朕发兵攻打石国便是为了保护商道,想必大食主君伸张正义是假,将石国为作为附庸国,控制丝路商道是真。”
      李隆基一语道出了大食的意图,加里从李隆基的话语里听出了对大食的强硬态度,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回应道:“石国国王到底应该由谁接任,我想石国百姓最应该有发言权,皇帝陛下的言语,我会禀告我国的哈里发。关于西域商路一事,哈里发阁下想与皇帝陛下共同促进西域商路的畅通,从而加强西域诸国之间的贸易。大食有文书一封,请皇帝陛下过目。”说罢,加里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双手捧上。
      高力士从加里的手里接过文书,走上台阶交给了李隆基,李隆基结果文书,看了一眼,随即道:“大食主君的文书,朕会详细阅读,此事关乎西域各国的民生,朕会审慎待之,三日之内,朕会令大臣与贵使商议此事。”
      加里道:“西域各国多数为大唐附属国,西域商道掌控权实则是在大唐手中,若大唐真为西域民生考虑,应该将掌控权交由西域各国。”
      “使臣阁下,此言差矣!”李林甫出班冷言道:“西域各国有各自的货币税额,若大唐身为宗主国不统一规定,西域商道根本不会连成一片,更不会福泽西域各国百姓,这也是西域小国联合大唐抗击大食的原因。”
      刘羡之觉得朝堂的气氛又开始继续升温,如此这般维护国家威严对两国谈判实在无益。
      刘羡之缓步迈出,出班奏道:“使臣阁下,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通丝绸之路,经过三百多年的维护才有如此规模,这三百多年来,这条路不仅是商品往来的道路,也是文化往来的道路,西域诸国皆与中原保持这良好的友谊,我们当然欢迎朋友。”刘羡之话锋一转,“但是,若是这位朋友想要主宰这条道路,或许大唐和西域诸国都不会同意。”刘羡之的一番话,柔中带刚,又不失大国气度,虽然西域各国风俗不同,但是自汉代以来的七百多年的交流,西域和中原早已经融为一天,大食若是想争夺丝路,便是和整个西域还有大唐为敌。
      朝堂上的几位大臣都微微颔首,加里听完之后,将眼神转向刘羡之,用一种相对平和的语气道:“这位大人所说的也是哈里发阁下的意思,这条道路是西域共有,哈里发阁下也希望看到的繁荣和和平,这就是我出使大唐的原因。”
      “看来大唐和大食找到了共同点,那就是西域的繁荣和和平,我相信这也是西域百姓所乐意看到的。”刘羡之一番言语让气氛缓和了不少。
      加里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刘羡之,方才的敌对之意减轻了不少,“百姓所希冀之事,便是我们所为之事,此行,我是为和平而来。”
      双方没有了当初的敌对,对话进入了一种比较平和的气氛。
      接着加里表明了大食在西域的态度,还有大食国对于西域各国的政策。
      刘羡之和两位尚书也阐述了大唐对于西域的态度,双方交换了意见之后,朝会结束,吏部安排大食国使团居住在崇仁坊的四方馆。

第四十二章节 使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