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的番外,其实很早以前就差不多构思好了,正结局反倒是还想了不少时间,后来,想想不如就让它停驻在最美好的时刻,金榜题名,游马过街,风光无限好。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一切糟糕的都还没能发生。
至于,这一卷正出现的食物服饰官职,科举流程,节日风俗,都是查了资料的,并不是瞎编的哟。
第87章第三个世界番外四
萧灵隐,字瑜,号轩,时人皆称之为轩居士。是晋朝知名的政治家,书画家,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为相三十余年,在位其间,恪尽职守,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曾有一友,字铭章,时人不知其人,出生籍贯,而闻其名,知其才学。
其诗其其画,似乎总有这么一人出现过,其实,若说出现的次数,倒也不多,相比他的至交好友,这人不过是偶尔隐隐一提,只是令人惊讶的是,纵观晋人同一时期的时人日记,遗留下的墨书画,还是史书资料,竟是从未有个字铭章的才,更别提他曾在萧瑜身边过,与萧瑜相识,为友。
这就不得不引起一小部分特别敏感细心的人关注。
那么这人,究竟是谁,现尚未有任何定论。但在研究萧瑜生平的学者来讲,这个人是一个永远都绕不过的人。如今学界隐隐皆有定论,这人字号应当是化名,所以才存在,除了萧瑜所遗留下的那点滴只言片语外,史书典籍完全找不到他的痕迹。
其实,学术界之所以会如此关注这个仿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化名人,仅仅是一首诗。
一首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诗。
而这首诗,应是萧瑜晚年所做。
若说这诗的好坏,从流传度来看,看似也确实说不上很好,甚至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毕竟出名的诗人实在过多,像萧瑜,能有一两首传世之作,已是万人羡嫉。
再说,其人被传诵至今的诗句,也并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自然也是在他的集之,虽然不少集已经散落,但大致的还是在后人的收集与整理勉强保存了原貌。
这首诗,甚至没有名字,世人便叫它无名诗。
诗句,其实也不是说不好,只不过,过分晦涩,让人难以琢磨其人写此诗的原因,以及想表达些什么。
这是一首少见的游仙诗,同萧瑜以往的诗词截然不同。
大多数人读萧瑜的诗,大多会感到一种沉重,禁锢,束缚。他的诗大多永远格律森严,用典精巧,一字一词读来虽寻常,却又恰到好处。他写诗下笔总是很重,似乎要把这天这地撕碎,撕的彻彻底底,撕的一干二净,露出那本被包裹着真实。他很少讴歌美好,写佳节欢乐,写至情至性。
这便是他的诗,读来心生胆怯,与他的词完全截然不同。
与诗恰恰相反,他用词写天下万物,写万物轮回,极尽灵动潇洒,也并不拘束于音律。
若说这词,大家也大多知道,起初本是小
分卷阅读17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