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决心。当年,你上我开设的晋朝政治史课程时就特别积极,但我也只是以为你是一时兴趣。每年,踏进历史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可是毕业后能够从事学术研究,或者说愿意投身于历史的人太少了,而这其,选择晋朝方向更是少之又少。我最初也没想过,你会愿意毕业后留下了,继续深造。其实,当初,我并不是很看好你。”
      “这个专业,不仅需要足够的时间支撑,更需要良好富足的家庭,只有这样,学生搞研究时才能无后顾之忧。我看过太多太多在这个专业上有足够灵气的人,也看过不少真正热爱这个专业的人,但他们不是败给了家庭,便是败给了时间。搞历史研究,出研究成果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那么长时间的冷板凳,又得不到足够的报酬,那可不是多少人能够忍得了的。你确定,你真的要继续这条道路吗再好好考虑一下吧。”
      “导师,我实话说吧,我和你一样,一直都对晋朝慧宗一朝很感兴趣。你写的那本紫钗记的前世今生我特别喜欢,看了很多遍。还有,我从前,怎么说,就是野路,以前特别喜欢晋朝的轩居士,十分敬佩他的经历,看了不少关于他的史料。再后来,读了大学,进行了专业的教导,以及在学校老师们的指点,我才逐渐从那种状态摆脱出来,真正以一个历史专业的学习者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历史。”
      “但看的史料越多,历史素养也慢慢提升不少,我对这个时代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理宗后期,慧宗一朝,神宗前期,这段三十多年的历史,我看的越多,便越好奇。我一直觉得这段时期的历史对神宗后期以及神宗之后的宗时期,影响很大,甚至,晋朝绵延的两百多年,从安居一隅之地,到逐渐统一的发展都和这段时期的举措有着很大的联系。我知道,当前晋朝方向,主要集于神宗一朝,但我和导师您一样,更关注的是慧宗一朝,虽然只有二十多年,虽然这段时期的史料也比较少”
      “唉”年男人叹了口气,神色渐渐变深沉了起来,“史料的问题,确实很大。神宗晚年不顾大臣的意见,执意任命史官篡改了不少慧宗一朝的史料。后面宗又不认真修订慧宗一朝的史料,宗之后的明宗更是一如既往,晋朝后期的史官对慧宗临朝的这段时间仿佛都在避免和忽视,修缮的史料不仅不详细,还存在很多的错误,理宗神宗宗明宗四朝的史料记事都极为详细,唯一不受重视的便是夹在晋理宗之后的晋慧宗。明明神宗时的名臣有不少在慧宗时期就出现了,更有着不少的成就。比如你说的轩居士,萧瑜,在慧宗一朝便当了十多年的宰辅。虽说当时宰辅不仅仅只有一名,可是萧瑜,不过三十余岁,年纪轻轻便官拜宰辅,这明明就是深受帝王宠信的证据。可是,那些官员遗留下来的笔记和集却很少谈到这点。”
      “唉,年代久远,历史所掩

分卷阅读16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