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换好衣衫,坐在床边的他,俊朗雅的脸却面无表情,陷入一片沉思之。
      他是记得的,这一年他原本是带着自小跟随着自己的书童一路上京赶考,带着恩师的推荐和一位朋友帮忙写的拜帖。
      只可惜行到一半路途,书童卷走了他的行李和银两,还想把他迷倒,丢到河里。
      幸得他察觉有几分不对劲,江边水急汹涌,他识得几分水性,又正逢渔翁路过,救了他一命。
      丢了书的他一路跋涉来到京城,又遇大雨,四肢无力,晕倒在地,待醒来时已是寺庙之,幽幽佛音萦绕于耳尖。
      可是这一次,却是被人所救。
      按小厮所言的种种细节,推及今年发生的事情,他对救他之人已有猜测。
      若不出意外,应是皇。
      只是,倒是有些奇怪,按照自己的记忆这一年应是没发生过什么大事情。
      待小厮回来后,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插肉面,出声说道“公,你的面好了”
      只是坐在床边的公却仿佛换了个人一样,温尔雅,风度翩翩,全身上下竟是读书人的风骨和品性。
      就连说话也变得轻声和气,丝毫不见之前问话时的强硬和威严。
      倒是谦谦君,温雅厚重的感觉尤其之重。
      只听得犹坐在床边的男问道,“是何人送我至此处”
      灰衣小厮心只一阵的糊涂,连忙问道,“公,之前才和你解释了不少时间”
      “你又忘了”说完,灰衣小厮急忙看了看坐在床边,换好一身白色圆领澜衫的书生。
      小厮抬头一看,书生的剑眉微皱着,神色倒有几分深沉和疑惑,似乎是在思考。
      萧灵隐,字瑜,川地柳州人士。
      生于当地二等江卿,赫赫有名的萧氏家族。
      但并非为萧氏主家,而是三房弟,父母在他幼年间曾外出为官,却年纪轻轻因兵乱而去。
      只留他年纪小小,寄养在长房。
      他自小聪明伶俐,在诗书一道上颇有灵气,颇受祖父看,年纪小小就在柳州城内扬名,后又被当地大儒看,收作弟。
      这次进京赶考,恩师本并不允许,希望他再多读几年书,沉淀积累一些。
      他却不愿,只希望高,早日进入官途。
      他并不想待在那个家,嫉妒自己的长房大哥,待自己不咸不淡的伯父伯母。
      如果高,入官途,若名次好自然能通判一州。
      按照惯例,通判一州是万万不会在考生的出生地的。
      而他所在的三房,只余他一人,他在哪,家便在哪,既然这样,还不如上京赶考,早日为官。
      “公,你可知如今是何年何月何日”那灰衣小厮问道。
      萧灵隐一听,颇有几分纳闷,但还是出声道,“

分卷阅读11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