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九章 青山未曾老,昔人已白头,何必三两句?欲言已还休![2/2页]

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卢锅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她提着手中的酒,皱着秀眉,半晌才突然问道:
      “岳无双,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她看向季秋。
      眸子好像是氤氲飘散的水雾,轻淡而朦胧着。
      四目相对,此时季秋心中一跳,本来脸上的笑容渐渐消了下去,突然有了些沉默。
      喜欢
      什么样的姑娘?
      他的脑海里,想起了苏七秀的影子。
      半晌,道人闭上了眼睛。
      苏七秀曾经给他留下的印象,深刻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地步。
      一位成道的仙人,最起码都得是历经了千万年的沧桑,才会有那最后的道果结成。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最开始经历的大事,往往一定都是刻骨铭心的。
      他会在之后的无尽时光,去回忆这个过程。
      直至美化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如果说那不过是一场幻梦,那季秋大可以将那当做成道四万八千梦的一种,弹指一笑便忘。
      但他却知晓,那都是真实的,难以作假。
      悬空寺的练武、佛堂前的一顾、乾都决死、雪夜落幕
      这些事儿,都是真的。
      若不得见一面,恐今生都难以释怀。
      所以这个问题,他难以回答。
      他更不知,该如何去回答敖景。
      若只说动心,像是敖景,更甚者像是赵紫琼,他都无法否认。
      同生死,共患难,一生遭逢起于微末,历经甲子风风雨雨。
      这一世的经历,毫不夸张的讲,要比之大乾精彩了百倍千倍!
      他自是难忘的。
      但奈何啊
      那是最开始,也是最初的经历。
      “我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我无法回答你。”
      “抱歉了,龙君。”
      二人坐了很久很久。
      季秋将酒水一饮而尽,以法力化解,站起了身子。
      他背对着敖景,轻吐了口气后答道,继而摇了摇头。
      海风吹散了他的发丝。
      天色有些暗了。
      对此,敖景‘哦了一声,也没多问。
      二人有些沉默。
      直到,这姑娘柔软的身子贴了上来,修长的双臂环着他的胸膛,紧紧的贴在了道人的月袍后背时。
      季秋才反应过来。
      刚想有动作,却有闷声自后方传出:
      “别动。”
      “就一小会儿。”
      敖景闭上眼。
      黑漆漆的洞窟,暗无天日,充斥着阴冷与森寒。
      “多少年了啊”
      她轻声呢喃着,似在呻吟。
      “记得好好活着,咱们约定的是五百年呢。”
      这姑娘的话语,带着些更咽。
      “都要走了,能别叫我龙君了吗?”
      又过片刻,敖景擦了擦龙泪,自己退了两步,背着手看着眼前罕见有了些手足无措的道人,破涕为笑:
      “好了,去吧。”
      “希望下次见面,你能有了答案。”
      “别在叫我龙君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叫我阿景吧。”
      “百年之后,灵气潮涌通道大开,我会去找你。”
      “五百年还没到,你可别死了啊”
      将手中已一饮而尽的酒水一掷,女子这般说道。
      而季秋
      无言以对。
      他只是目送着这宫装女子踏着月色,于茫茫江海消失无踪后。
      驻足良久,这才离去。
      这一次的见面,叫得他心中触动,心绪久久难以平复。
      月色灯光满皇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大燕,景都。
      作为女帝登基以来,修建一甲子的皇城,此地繁华,难以用言语形容。
      夜幕下,万家灯火冉冉。
      嗖!嗖!嘭!!
      无数璀璨绚烂的烟火,在这景都集市街道各处绽放。
      一年一度的花灯节到了,是大燕难得的喜庆日子。
      街坊巷陌,各色各样的花灯悬挂于屋檐角落,孩童牵着大人的手,烟火冲霄,五彩纷飞的光雨下,各处一片欢声笑语。
      天际明月高悬,照亮一轮人间,烟火绘成一道虹霞,点缀此景无数。
      勤政了半甲子的女帝,重拾起了许久未曾着过的紫衣,一人出宫来。
      她在集市漫步,与一道人影同行。
      那人一身月白衣袍,面貌皎如玉树,正值风华。
      平静的日子,海晏河清,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二人并肩,看尽这花灯节风景。
      待到走至拐角处。
      紫衣女子这才停下,侧过了头:
      “师兄。”
      “你到了今天,竟连亲身而至,都不敢来见我么?”
      女子的黑眸幽幽,看不出多少情绪。
      久居高位,叫得她圣意难测。
      哪怕是季秋,都不觉有了许多压力,于是只得无奈一笑:
      “此去吉凶难觅,我也不知何时才有归期。”
      “最怕便是离别,既可能难见,又何必多添伤感。”
      与敖景在离别之时,突然表露朦胧心迹不同。
      这位少年时期便相逢的女帝,其实早在十年前,就上过紫霄山,亲自见过他一面。
      当时甚至还将岳宏图搬出来了,更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叫得季秋一时无言,这才独坐山巅静思闭关之事。
      所以,他才最后来见赵紫琼,告一声离别,而且连真身都不敢,只以法身降临。
      听到这道人词不达意。
      长空绚烂的花火绽放,紫衣女子轻勾唇齿,倒是笑了一声:
      “好。”
      “离别本不应多添伤感。”
      “那就这样吧。”
      “但你要答应朕。”
      赵紫琼面色认真:
      “出去了,就要活着回来。”
      “别死外面了。”
      “另外”
      紫衣女子凤眸微眯:“朕并不觉得,这天底下还能有比之朕与敖景,更能令人见之难忘的女子。”
      “你我既同历生死,都不能叫你应下与我成亲之事,那换了旁人,亦不能够。”
      看着眼前紫衣女帝不自觉,便有无边威严升腾,季秋不由抚额。
      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结果。
      又能说些什么呢?
      不过反正,想要再见也是颇为艰难了,更不知何年何月。
      身后事,便且交予身后再说吧。
      念及至此,季秋不由洒然一笑,点了点头:
      “我会活着,而且活的很好。”
      “这点,师兄还是很有信心的。”
      正说间,他的灵身散发着微微光华。
      “好了,差不多了。”
      “该走了。”
      “虽说你都当了四十年皇帝,论及此道,当比我更加精通,但师兄还是要在走时再说一次。”
      “灵气潮汐,大世将临,在这种时代下,是大机缘,也是大危机。”
      “紫琼,希望你能扶摇直上,带着大燕,也带着这些百姓,成立千万年不陨的无上运朝!”
      “俯瞰天下,坐视变迁,超越你大燕列祖列宗的功业!”
      “如此,实乃天下人之幸也!”
      “走了!”
      道人说罢,挥了挥手。
      随即月白道袍渐渐化作了光点,于漫天烟火照耀的璀璨霞光下,化作无形。
      赵紫琼伸出了手掌,片刻又放下,她目视着道人身影消散,而此时巷陌一侧,于花灯节摆上高台的戏子琵琶高弹,末了高歌唱了一曲,便道:
      ‘未见青山老,
      昔人已白头。
      何必三两句?
      欲言已还休
      曲调婉转哀戚,忽高忽低,落入此时赵紫琼耳畔,更是直击心坎。
      说是去了。
      可这一去,生还可能又有几分呢?
      若不是毫无退路,何须孤注一掷!
      赵紫琼第一次,只恨自己太弱,没有生而无敌。
      “本就不应是你去抗的东西。”
      “为什么要帮一个毫无干系的人呢”
      “鄂王叔是这样,你更是这样!”
      “让我怎么还啊”
      女子于巷陌久久立身。
      “青山未曾老。”
      “可叹却白头”
      “欲多言,再多言,又能有何用?”
      听了一曲罢了,紫衣女子身形一个踉跄,怅然不语,背影寂寥。
      良久,才往来时方向,默默离去。
      景都,镇北侯府。
      为昔日北伐除却鄂王之外,第一功者辛幼安所居。
      自鄂王卸甲,他便是如今大燕当之无愧的第一武侯!
      且是合文武两道,上能提笔安天下,下能上马定乾坤的绝代人物!
      这一年花灯节。
      位列大燕武侯的辛幼安,与一友久别重逢,后又再别,心中复杂难言。
      待到友人离去。
      其独自上了高楼,倚栏听风。
      一身便服的辛幼安,放眼眺望。
      只见得外界烟火璀璨,一轮清月倒挂,又有无数彩灯高悬,五光十色,实乃平日不可多见之景。
      兴之所至,心中思绪颇杂,一时心有所感,不由提笔落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末了罢笔,起纸轻轻一震,打量了两眼,顿时眸光大亮:
      “蓦然回首,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兴之所至,兴之所至啊!”
      “此生之后所作之文,可还能超越此乎?!”
      “只可惜,却是不知故人还能否再见了。”
      “唉”
      放下纸张,半鬓染霜的男子,一声长叹,于高楼回荡良久。
      仍余音绕梁,阵阵不休。
      (s:这章6k5,昨天半夜写,肯定写的不如今天,虽说这章不是结尾,但应该也算是对得起承上启下了。)
      (求月票!)

第二百四十九章 青山未曾老,昔人已白头,何必三两句?欲言已还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