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65章 实诚的苏轼,强硬的皇子[1/2页]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京城,从赵曙走了之后,赵顼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赵曙在时,他只需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去琢磨就好了,不需要承担什么。
      那时候他觉得日子很苦闷。
      现在他奉命监国,按理该不苦闷了吧?
      哎!
      清晨,赵顼早早就起了。
      身边的女人动了一下,赵顼说道:“你无需管。”
      女人赶紧坐了起来,一股子属于女子的气息扑过来,赵顼不禁心中微动。
      但他随即就想起了沈安的嘱咐。
      年轻人,现在不节制,小心以后用不上。
      他没学会自家老爹的痴情,不,更多的是高滔滔给他选的媳妇向氏不算彪悍,所以他能肆无忌惮的做小蜜蜂。
      这个女人长相妩媚,让他爱不释手。
      不过女人不可骄纵,就算是喜爱也不能形于色。
      他起床洗漱,然后吃了早饭,就去了朝中。
      韩琦和富弼去了北方,剩下的是包拯,外加一个文彦博,这就是一个小朝廷。
      “范阳一下,剩下的就是幽州,这是决战,有陛下在大名府坐镇,大宋定然能获胜。”
      文彦博很遗憾,觉得自己没能参加北伐,而韩琦却去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摸摸大腿。
      哎!
      赵顼是监国,大部分事情只是听,然后简单表态。
      文彦博和包拯是老臣子,文彦博更是前首相,两个臭皮匠处理政事的速度超快。
      没多久事情就差不多了。
      最后一个议题,包拯面色凝重。
      朝政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议题往往都不小。
      赵顼眯眼看着虚空,仿佛是在神游物外。
      这是姿态。
      ——我没想过沾染权利!
      皇家父子就是这种常态。
      “今春的雨水多。”包拯看了看笏板,“只是却比往年多了些,三司有人下去查验了,臣就有些担心会不会发生水患。”
      黄河就在汴梁的不远处,蜿蜒如长龙。
      这条长龙的脾气不好,特别是有人想让它换个地方时,那必然是要咆哮的。
      文彦博干咳一声,准备说话。
      黄河对于他而言不怎么友好。
      先帝时他担任首相美滋滋,结果就有人炮制了河图事件,捅了他一刀子。
      而河图就是黄河最有名的出产。
      哎!
      想起这个,连赵顼看向他的目光中都带着同情。
      河图事件大伙儿都知道是假的,但当时的局势需要这个事件,于是就变成了真的。
      文彦博说道:“此事要谨慎,如今千头万绪,北伐最大,一切都要以北伐为主。”
      这是基调。
      老臣就是老臣,这一记警钟敲得恰到好处。
      包拯没吭气,稍后散去,他径直去了三司。
      韩绛很忙。
      “三司的事务本就繁重,北伐一起,事情多的让老夫只想一头撞死在值房里。”
      韩绛看了一眼墙壁,包拯非常耿直的道:“那墙壁撞不死人。”
      韩绛捂额。
      包拯很认真的道:“那年老夫任职三司使时,有个官员贪腐,抓他时他一头撞在了墙壁上,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包,人却没死,只是后来疯疯癫癫的。”
      “希仁……”
      韩绛想和包拯决斗,但觉得自己不一定有胜算。
      他放开手,“你说的粮草之事……托这几年风调雨顺的福,加之大宋解决了西贼,所以粮草积蓄了不少,可你知道的,北伐一起,大军就是吞金的饕餮,粮草更是流水般的送过去。”
      “希仁。”他身体微微前俯,“可是为了春雨之事?”
      宰辅就没有良善之辈,韩绛顷刻间就猜到了包拯的来意。
      包拯点头,“此事老夫在想,可否拨些钱粮……好歹把河堤修补一番。”
      “难!”
      韩绛看来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你要知道,老夫这个三司使如今只盯着北伐,北伐成功,什么事老夫都能接受,希仁……”
      韩绛放低了些声音,却面露凶狠之色,“这是大宋百年来的唯一一次机会,说句……”,他看看关闭的房门,再度把声音放低了些,“说句不该说的话,只要北伐成功,就算是黄河决堤了,老夫……”
      他用力捶打了一下桌子,呼吸急促了起来。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而韩绛显然是选择北伐为主。
      ……
      宫中,赵顼已经把王雱等人召了来。
      “今春的雨水你等可有发现?”
      王雱孤傲,苏轼含笑。
      “今年的雨水多了些。”苏轼说道:“春雨缤纷,可今年却是春雨磅礴,某的诗词却少了些,不该。”
      赵顼看了他一眼,觉得苏轼作为供品挺合适的。
      王雱微微仰头看着虚空,“此事不可小觑。”
      赵顼颔首,王雱继续说道:“黄河一旦决堤,沿岸……关键是河北路会倒霉,朝中的宰辅们定然是关注着北伐,至于黄河决堤,某以为,就算是决了,只要北伐胜利,他们都认为值得。”
      苏轼干咳一声,“为何不能修补?招募民夫,这个不是问题。只是钱粮罢了。”
      王雱看了他一眼,“北伐耗费的钱粮多的吓死人,关键在于,要看北伐持续多久,若是耶律洪基加派援军,到时候再打一两个月,子瞻,那钱粮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1765章 实诚的苏轼,强硬的皇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