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2章 教化的作用[2/2页]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用吗?”
      自然是不能的。
      “臣想起了李白。”赵顼不顾母亲在边上使眼色,执拗的道:“李白的诗纵横大唐,可他能为官吗?唐玄宗都不肯给他高官做,可见还是有这个认知的。”
      “你想说我是昏君吗?”赵曙淡淡的问道,看不出什么喜怒之色。
      “官家说笑呢!”高滔滔给儿子一个眼色,让他认错。
      兔崽子,你老子可是要发火了啊!
      可赵顼却梗着脖子道:“您自然不是昏君。”
      赵曙看着他问道:“那谁是昏君?”
      火药味出来了,高滔滔急得不行,目视陈忠珩。
      关键时刻,该你出马了。
      可陈忠珩却诡异的保持了平静。在这等时候,他出头很有可能会被炮灰掉。
      “官家,臣以为……本朝有昏君,但绝不是您。”再进一步的话,赵顼不敢说了,说了就犯忌讳。
      比如说真宗,前面算是半个明君,后面纯属昏庸。
      可为尊者讳,他不能说啊!
      赵曙看着陈忠珩,突然吩咐道:“朕前阵子说让你去金明池凿冰,你可去了吗?”
      陈忠珩傻眼了,心想咋就扯上我了呢?
      他低头道;“臣还未去。”
      他当时觉得赵曙就是随口一说,后续压根就忘记了。
      那可是金明池啊!
      这段时日天气越发的冷了,去凿冰就是受罪啊!
      他吸吸鼻子,希望能听到一个好消息。
      “如此,明日就去吧,一百块冰。”
      赵曙的话让陈忠珩绝望了。
      一百块冰,咱得凿到什么时候?
      “官家……”
      陈忠珩吸吸鼻子,仿佛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
      赵曙摆摆手,陈忠珩告退,回去准备一下,明早上就得出发了。
      走到半路时,他突然身体一震,终于知道了官家为何提起了这茬。
      此事对赵顼的影响颇大,至少以后他就别想着权贵们的支持了。而冤有头,债有主,官家终究对沈安还是有些不满意。
      不满意就不满意吧,官家这是来某来开刀解气,为啥?
      不就是气不得吗?外加某和沈安有交情,就被牵累了。
      官家的气量真的很小啊!
      赵曙却觉得自己的气量很大,他看着儿子,突然笑了起来,“诗词文章,言由心生,你还年轻,不知道诗词的好处……这人啊!他都想流芳百世,可怎么能做到?”
      赵顼抬头,有些诧异。
      “你看看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有什么?什么最有名气?”赵曙饶有兴趣的问道。
      “嗯,先是仓颉造字,然后神农氏尝百草,大禹治水……其次便是诗词文章。”
      一想起华夏千年的传承,大抵就会先想起先民们的披荆斩棘,为后人创造出了无数珍贵的知识。
      其后便是诗词。
      “汉以前是诗经,其后便是汉赋,唐诗,及至本朝便是词。”
      诗经传承多年,汉赋亦是如此,而唐诗更是如雷贯耳。
      可见要想流芳百世,最好的法子还是留下自己的文字。
      赵顼默然,但依旧不认同。
      赵曙说道:“我的儿,这个中原千年传承至今靠的是什么?就是教化,融入血脉的教化。何为教化?每日聆听这些前人的诗词歌赋便是教化,儒学教导也是教化,这是融合之用。”
      赵顼抬头,然后拱手,“臣谨受教。”
      教化有许多种,骄傲也有许多种,诗词歌赋就是一种骄傲。
      看看,这就是我们华夏的灿烂文化,羡慕不?
      这就是一种认同感。
      “去吧。”
      等赵顼去了之后,赵曙说道:“此事沈安终究太过,坏了规矩不好,这样,明日让他也去金明池,一样要弄一百块冰。”
      ……
      回到自己宫中的赵顼看到了刚被弄醒的王崇年。
      “大王,沈安的人打晕了臣。”
      王崇年跪地请罪,他奉命去表明态度,可还没开口就被乡兵们打晕了,到现在都还有些恶心头晕。只是他心中忐忑,所以压根不敢说。
      赵顼面无表情的道:“明日你饿一天。”
      “是。”这是个不轻不重的处罚,但这事儿实际上王崇年并没错,所以只是象征性的。
      乔二在边上不禁偷笑了一下,觉得王崇年倒霉,自己的好日子可不是就不远了吗。
      赵顼看着他,突然吩咐道;“明日吃羊腿。”
      “是。”
      羊腿多半是烤制,味道浓郁啊!
      乔二想到烤羊腿的美味,不禁流口水了。
      按照他的理解,大王多半是吃不完的,最后剩下的全是他乔二的。
      美滋滋啊!
      ……
      第三更送上,月底求月票了。
      晚安!

第1162章 教化的作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