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6章 激动的赵祯[2/2页]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官家!”
      沈安得了消息出迎,那些乡兵傻眼了。
      “真是官家?”
      “见过官家。”
      这是赵祯第二次来到沈家庄,马上就引发了轰动。
      “娘子,官家来了,赶紧来看啊!”
      “爹,赶紧把爹爹背出来,让他看一眼官家,沾沾福气。”
      “大郎,快来给官家看一眼,说不定你就变聪明了。”
      赵祯才将被扶着下了马车,周围就被围满了。
      “见过官家。”
      众人行礼,有老人眯眼看着,然后说道:“官家可是身体不好吗?”
      这是机密,没人会回答他。
      “官家,您可要保重啊!”
      “对,您要万岁才好。”
      “咱们在家早晚祈祷,指望您能万岁呢!”
      “官家万岁!”
      从老人到孩子都在呼喊着,赵祯的眼睛红了,不停的眨巴着。
      赵曙和赵仲鍼退后,把这份荣耀留给了他。
      “这便是民心!”
      赵曙在教儿子:“你仁慈,百姓能看得到。你虚伪,百姓也能看得到。好与坏只是一念之间。所以要始终如一。”
      “是。”
      几个老人出来,颤颤巍巍的拱手,然后又说了些祝贺的话,赵祯也微笑着和他们拉起了家常,问了家中的收入和人口,甚至连婚嫁都过问。
      一番交流下来,他的面色微红,精神更好了。
      “棉花呢?”
      沈安陪着他进了作坊,里面此刻有几个妇人在忙活,两人纺纱,两人织布。
      韩琦捡起一坨棉花,捏了捏,说道:“蓬松,很轻。”
      他把棉花贴在脸上,眼中多了喜色:“还暖和。”
      赵祯伸手要了棉花过来,仔细体会了一番,就欢喜的道:“是个好东西,看看,好好看看。”
      他看了纺纱,两个妇人见他来了有些心慌,连续断了几次线。
      “莫慌莫慌,好好的。”
      赵祯又过去看了织布。
      织布机来回动作着,赵祯伸手摸了摸前方成型的布料,仔细感受了一会儿,说道:“是个好东西!”
      宰辅们都上去摸了摸,动作很是轻柔。
      “官家,这里只是一些,若是多种些,铺天盖地都是棉花,那场景……”
      欧阳修的眼神不大好,就拿了棉花在手中把玩着,只是把玩把玩的,那棉花就进了他的袖口里,然后他又去抓棉花。
      沈安看在眼里也不说,因为大头都在他那里。
      赵祯坐在那里等着,等前面的布料得了,就令人送来。
      “披上!”
      他伸手,陈忠珩把新鲜出来的棉布先披在自己的身上,仿佛是在试毒。
      赵祯笑道:“哪有什么毒,赶紧拿来。”
      他披上了棉布,然后拉紧了些。
      “暖和!”
      他一说暖和,韩琦就忍不住了,顾不得什么犯忌讳,就伸手摸了摸布料。
      很结实!
      棉布当然结实,沈安在边上笑咧开了嘴,觉得这些土包子真的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后世的棉布遍地都是,谁也没当回事,可现在这个东西却是神器,能炸晕许多人的神器。
      赵祯松开手,激动的道:“是很暖和!包卿,麻布多少一匹?”
      包拯说道:“臣记着好像是四百文。”
      赵祯想了想,“这一亩地收多少棉花?”
      “七十斤多一些。”
      “七十斤……”
      只是简单的换算后,包拯就得出了结果:“官家,值当种!”
      “好!”
      赵祯满面红光的道:“种子呢?”
      这是要准备过河拆桥?
      沈安说道:“官家,种子都收着呢,再有一个多月就要下种了。”
      “交出来!”
      赵祯的心情很好,说道:“上次你非得让邙山军去弄这个什么白叠子,我还以为是胡闹,就算是种子弄来了我也没多关注,如今看来你却是对的,我错了。”
      官家竟然认错了?
      他带头认错,韩琦也只能捏着鼻子说道:“若是遍地种了此物,沈安,天下人能温饱,你有大功。”
      沈安正色道;“这是某的本分而已,并不奢望什么大功。”
      回过头他就找个由头,和赵仲鍼一起告退。
      等他们走后,赵祯唏嘘道:“我以为自己见识多,所以总觉得年轻人靠不住,可沈安却弄了这个棉花出来,让我无话可说。诸卿可有话?”
      韩琦摇头,“臣无话可说。”
      能说什么?
      这个棉花若是广泛种植,大宋就不缺布了。
      张昇说道:“官家,以前大宋的军服都是从辽人那边买布来做,若是这个棉花能大兴于天下,辽人怕是要头痛了。”
      包拯赞许的道:“正是如此。辽人依旧在织布,却不知道大宋在蓄积棉花,等够了就停止买他们的布……那些布能卖给谁?”
      曾公亮幸灾乐祸的道:“怕是要压在自己的手里了。”
      赵祯含笑道:“那么多的布,耶律洪基可以卖给西夏人嘛!”
      赵曙最近接触了不少政事,所以此刻才敢说话:“辽人的布料贵,西夏人舍不得买。”
      包拯笑道:“那就折半吧,大宋的人口多,他们若是肯折半卖,全都买了来。”
      “那辽人岂不是要亏本?”
      君臣相对一视,一种看到别人家要倒霉,自己忍不住想狂笑的情绪在滋生。
      “哈哈哈哈!”
      ……
      第三更送上,晚安!

第636章 激动的赵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