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7章 一夫当关(为‘当年、驸马爷’加更)[1/2页]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沈安竟然去教书了。
      而且很认真。
      每天风雨无阻。
      大家都把这事儿当做笑话看。
      在枢密院时,枢密院上下被他折腾的苦不堪言,宋庠甚至放话说不欢迎他回归。
      现在到了国子监,那里只有小猫两三只,怕是要被他弄疯去。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事儿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此刻朝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司使的人选。
      官家提名包拯。
      不,是任命。
      可群臣却怒了。
      那个包黑子弹劾了两任三司使,结果自己来接任,要不要脸?!
      大伙儿还等什么?
      弹他!
      于是弹劾就没停歇过,并且越演越烈。
      赵祯也觉得不对了。
      这事儿怕是有些触及了众怒。
      “官家……”
      陈忠珩的脸色煞白,就像是遇到了风暴。
      赵祯把目光从奏疏上移开,目光淡淡的。
      “说吧。”
      这个帝国总是有许多麻烦事,作为皇帝,他必须要不断调整心态,否则早就被气死了。
      作为他身边的近侍,陈忠珩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可现在陈忠珩看着有些慌张,可见确实是出事了。
      出大事了!
      陈忠珩紧张的道:“那些人要求包拯告病归家避嫌,可包拯不肯,如今……如今御史台的外面全是人……”
      按照规矩,被弹劾的人就该主动告病回家,以示自己问心无愧,愿意等待君王的处置。
      可包拯却不肯,他觉得老夫没错,为嘛要回家?
      赵祯捂额道:“包拯执拗,那些人尖刻……奈何。”
      包拯认定了的事情,可不会退让,而那些人就希望他不退让,否则哪来闹事的借口?
      陈忠珩苦笑道:“官家,此事得尽快着手,否则那些人一旦冲进了御史台,就收不了场了呀!”
      ……
      “……诸位别看现在只有二十余人,沈某担保,只要你等认真教,他们认真学,用不了一个月,国子监里就能坐满学生。”
      几个大儒被沈安带着参观国子监,郭谦和陈本反而被拉在了后面。
      大儒们很满意,纷纷表示要倾尽全力,为国子监的未来而奋斗终生。
      把几位大儒安顿好了,沈安和郭谦陈本二人议事。
      “沈待诏,官家那边……”
      郭谦担心有人会弹劾,却又喜欢国子监渐渐充满活力的景象。
      “请几个教授罢了。”
      沈安觉得这些人太过谨小慎微,怪不得把国子监弄的每况愈下。
      “官家知道此事。”
      给他们吃了定心丸,沈安准备去上课。
      姚链急匆匆的赶来,送来了一个不大好的消息。
      “许多人围住了御史台,说是要赶包公回家。”
      国子监是象牙塔,郭谦几乎是与世无争,所以闻言就痛心疾首的道:“为何就不能好好说呢!”
      沈安缓缓起身,说道:“这是一股风潮,有人带头,有人蛊惑,目的就是想把包拯赶下去。三司使是个肥差,御史中丞更是个跳台,两个位置若是都空出来了,那岂不是件美事?”
      还能这么操作?
      郭谦和陈本都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朵小百花,压根不知道外面世界的险恶。
      “当然能,你们想想文彦博是怎么下台的就知道了。”
      文彦博当初打死不走,那些人干脆就给他来了一记狠的。
      ——有人在黄河边上得了河图,悄然送给了文彦博。
      得了这个河图……大抵就像是后世有人说:某人得了一枚大伊万,完蛋了,他要无敌了,弄不好会自立为王。
      大伊万就是超级核弹!
      为了赶文彦博下台,这些人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现在轮到了包拯。
      “那现在怎么弄?”
      “还是退吧,不退挡不住啊!”
      两个国子监的大佬在唏嘘着,连沈安走了都不知道。
      “沈待诏呢?”
      边上的小吏说道:“走了,临走时说什么要让那些蠢货好看。”
      这是什么意思?
      陈本和郭谦面面相觑。
      沈安怎么给那些人好看?
      ……
      “叫陈洛他们来!”
      沈安赶走了姚链,独自策马奔向御史台。
      他冲进了朱雀门,有人喊道:“沈安来了!”
      一群人在城门处看着,有人问道:“他来了就来了,怕什么?”
      “包拯对他多有照拂,他肯定是去御史台解围的。”
      “御史台那边全是人,他怎么解围?”
      御史台的大门外全是人,幸而边上就是开封府府衙,欧阳修也不计前嫌派人来维持秩序,否则早就被破门而入了。
      几百人堵在外面,有人喊道:“让包拯出来说话!”
      “不要脸!”
      “滚出来!”
      “滚……”
      包拯不能出来,以现在的狂热气氛,他若是出来,很有可能会引发一场骚乱。
      官家已经派人来了,在里面和包拯谈话。
      外面就任由这些人闹腾。
      虽然这样会让包拯的名声大损,但总是得有人妥协。
      目前需要妥协的就是包拯。
      所以他妥协了,外面的人就更得意了。
     &nb

第237章 一夫当关(为‘当年、驸马爷’加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