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手段缺一不可。
更别说视而不见诸侯王阴谋反叛事,太过掩耳盗铃,此无异于让天子自欺欺人。
可是这些不得不做。
这是不得不做的妥协,安抚意欲反叛的关东诸侯王不再反叛的筹码。
不如此做,就不足以让关东诸侯王安心,真以为准备了很久的反叛之事,是说停就能停的吗?
诸侯王从来不缺不惜一搏的决心。
一如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虽只有短短三个月,但长安与关东双方近百万大军参战,波及大汉一半疆土,军民死伤几十万,数位藩王死去,宗室被波及数千上万。
这些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所以,为了给自己插手历史的契机,寻找进入朝堂的阶梯,更为了以后在政治上赢得辗转腾挪的空间,杨玉也必须摁下这场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不然七国之乱一如历史上发生,然后三月间平定。
天子与勋贵双方,没了诸侯王这一最大威胁,双方权势双双膨胀。
天子刘启,七国之乱的结果证明他与晁错是对的,身为天子他天生占据大义名分,且随着年龄增加,他施政手腕越来越娴熟,哪里会容忍他人指手画脚。
勋贵方面,周亚夫身为平定七国之乱的最大功臣,跻身丞相之位,率领勋贵集团整体的权威再上一层台阶。
君臣双方的权势充斥整个朝堂。
如此一来,还有杨玉什么事?
朝廷大事有天子发号施令,有三公九卿权衡处置,诸侯叛乱有勋贵领衔率军平叛,有他这个庶民插手的余地,施展手段的空间吗?
这就是杨玉为何要擒贼擒王,釜底抽薪,生生压下七国之乱爆发的背后原因。
这就是他为自己寻找的契机。
所以,为了达成目的,杨玉自动舍弃功劳。
哪怕现在全长安的人都知道杨玉是幕后的最大功臣,他也无法从其中获得一丝好处。
他现在的官职只是天子认命的中郎。
六百石的郎官。
他这样的人,杀了也就杀了。
勋贵与宗室子弟真想杀他,可不会因为天子一道诏令就放弃想法。
他若死了,伤心的可能只有天子一个人。
政治从来都是妥协的艺术。
历史也从来不以一时论英雄。
一时为先,一世才为嬴。
当然可以说杨玉是操弄政治,操弄人心的小人,但他不操弄人命。
权贵死不足惜,庶民但需敬畏。
杨玉深知那些对他喊杀喊打的游侠多是被人蛊惑,所以,他给那些被蒙蔽的游侠一个机会。
不然就不会有天子诛杀荥阳豪强郑氏的诏书了。
杨玉是想通过此举,借天子威名震慑游侠,让那些人惜命也好,幡然醒悟也罢,给他们退出的机会。
不然,杨玉大可隐忍不发,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再让天子下发诏书,将所有或主动或被动参与进来的游侠一网打尽。
可是杨玉没有那样做,反而给了他们机会,就看游侠们珍惜不珍惜了。
有了天子诏书在前,仍然执迷不悟执意掺和进来的游侠,就真的是死有余辜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65章 推波助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