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查阅却找不到,那么天子伪造诏书之事,必然曝光。
天子伪造诏书,对任何一个皇帝的声望都是巨大的打击。而且,不光如此,朝廷威信也必被波及。
天子带头造假,这对大汉朝廷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一旦泄露,天下必哗然,随之面临的便是朝廷信誉丧失,大汉政权根基动摇。
刘启这位年轻的天子固然执拗,莽撞,激进,可他也不敢轻易做这样的尝试。
所以如今天子的补救措施来了。
送来此封诏书原件,只要陶青在这份来自三天前,已经明发天下的诏书上加盖了丞相玺印。
为此事背书。
那么就证明这是合法诏书,不是伪召。
陶青也明白了,吴王入朝果然是天子策划之事。且能让吴王如此听话,或者说逼的吴王不得不听话,天子在这背后一定还做了些什么。
一册诏书不足以让吴王偃旗息鼓,放弃反叛打算,更不足以让吴王安心来长安朝见,那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
如果说先前还只是猜测,那么如今已是笃定。
一朝瓦解诸侯之患,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如今陶青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如此重大之事,可是天子却绕过了丞相府。这证明天子对臣下已经没有丁点信任,在提防着丞相府。
“君臣何以割裂至此邪!”陶青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汉立国已五十载,历经五世,丞相也传了十一位,可是从未有哪位丞相在位期间发生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这是他这个丞相的巨大失败,也是对他个人的羞辱。
“也许从上梳逼天子杀晁错那刻起,就埋下了天子对丞相府,对吾的怨恨。”陶青喃喃自语,心中有了一丝明悟。
“天子......”陶青顿了一下,询问道:“御史大夫府可有言语同时传来?”
“无”长史回答。
陶青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胸膛剧烈起伏。良久,他骤然睁开眼睛,心中恨声道:“我必杀晁错此人。”
不用说,此事定有晁错参与其中。
一,其为天子智囊,事事为天子谋划,此事朝野尽知,伪造诏书此等重大之事,天子不可能不与其商议。
二,自汉文帝时,为了制衡相权,加重御史大夫权柄,规定凡天子诏书,由御史大夫起草,并呈送于丞相府。
无论哪种情况,晁错身为御史大夫都不可能置身物外。
蛊惑天子伪造诏书,此为谋逆之罪,依汉律族诛。就算不是晁错怂恿,但身为御史大夫却不尽职责,不加以劝阻。
晁错难逃死罪。
位列三公,却带头破坏朝廷威严,动摇朝廷根基,陶青从未有对一个人有如此强烈的杀意。
但杀晁错之事,非一日可急。
如今,事情却摆在陶青面前,他有两个选择。
一,拒绝加盖丞相玺印,坐实天子伪造诏书之事,并宣扬天下,让天子颜面扫地。但那意味着君臣之间再无缓和可能,君上与臣下将成死敌。想到这里,陶青心中颤抖,他不敢想象若是到了那种地步,将会发生什么?
二,加盖玺印,为天子圆过此事,通过此举挽回天子之心,缓和君臣关系。
长史疑惑,丞相为何如此颓丧,呆坐原地,垂着头连连叹气。
不知过了多久,陶青抬起头,打开木匣,取出丞相玺印,盯着看了很久。然后闭上眼睛重重盖了上去。
长史欲接过诏书,安排使者发往天下。这也是所有诏书的流程,他哪里知道这份诏书早已发布了出去。
然而陶青拒绝了,他将诏书塞进袖中,独自朝外走去,步履有些蹒跚。他要亲自送入藏库,将此事彻底埋葬在心底。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54章 诏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