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4章 宣室问对(十)[2/2页]

汉大也 陈明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帝还能拉拢一方,打压另一方。如今景帝面对铁板一块,只能依靠晁错,周仁这样不属于功勋集团,没有根底从小吏爬起来的官吏派。
      其实文帝给景帝还是留了人马可用的,比如卫?,张释之,袁盎等,这些都是文帝时的老臣,晁错也在其中。
      可惜景帝有些小心眼,卫?,张释之都得罪过景帝,都被他在当皇帝这三年内从长安赶走,给踢到了地方郡国。
      袁盎呢,因得罪了晁错,如今被罢免,是庶人身份。
      杨玉话语停顿下来,刘启陷入思索中。杨玉通过上面一段话,让他渐渐明白了哪怕是文帝想任用丞相都如此艰难,何况是他,就别挣扎了。
      刘启不禁动摇了。
      但这还不够,杨玉还要再加把劲,让刘启印象再深刻些,让他明白合适的时机出现前,不要再妄想打勋贵集团把持的丞相主意。
      想都不要想。
      杨玉起身一礼,郑重道:“陛下,臣请为陛下梳理高祖以来历任丞相。”
      “可”刘启迟疑了一下。
      杨玉沉声道:“高祖时,萧何为相。十二年,适燕王卢绾反,高祖任樊哙为相,让樊哙以相国名义讨伐卢绾。”
      为何樊哙突然任了丞相,因为汉高祖十二年那一年,萧何被刘邦下狱了。为何?因为刘邦忌惮萧何了。
      连刘邦这个开国皇帝都忌惮丞相,就不用说其他皇帝了。
      杨玉虽然没有说这些,但在座所有人,无论是刘启,晁错,还是周仁都知道这个原因。毕竟事关刘邦颜面,不能宣之于口。
      “樊哙任相国不到一年,萧何重新为相。”
      “惠帝时,曹参为相。”
      “萧何,樊哙,曹参,此三人皆一人独相。”
      这三人都来自丰沛一系,可以说汉之初,相权已经被丰沛一系垄断了。
      “曹参死后,高后分丞相为二,置左右丞相,右丞相为首相,左丞相为副相。后,高后八年,罢陈平与审食其之相位,任吕产为相,短时为独相。”
      “文帝即位,周勃陈平互为左右丞相,后周勃免相,陈平为独相。一直到如今,丞相皆为独相。”
      丞相人数的变动,与功臣集团的强弱势头是有关的。刘邦在位,以乡党为首。所以,一直是独相,因为刘邦是开国皇帝压得住功臣。
      汉惠帝即位,萧何为相,死后曹参接任。惠帝欲参政做事,实则是想掌权。毕竟掌权了才能参政做事,连政事都处理不了,还谈什么掌权。
      结果被曹参以几句话给强势顶了回去。
      曹参问:“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惠帝回答:“朕安敢望先帝乎!”
      曹参又问:“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惠帝回答:“君似不及也。”
      曹参就说:“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看到“陛下垂拱”没有,意思不言自明。
      惠帝无奈,只能说:“善。君休矣!”
      用一句君休息休息吧这样关心对方的话来掩饰自己的窘迫。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由来,这在后世只是个成语,但当时将惠帝想掌权的念头直接给扼杀了。
      史书还有一句记载: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约束”,约束的是臣子也是皇帝,但从结果上看,权利一直掌握在臣子手中,“约束”显然对功臣集团有利,对皇权不利。
      谁输谁赢已无需多言。
      相权压过了皇权。

34章 宣室问对(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