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指路明灯[1/2页]

陈江海林婉秋 重生1998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恐怕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能够拥有秋海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态势。
      秋海能有这样的发展,前提的把自己的根基打的很牢固。
      所有的技术,都是自己研发,所有的供应商,秋海也开始由自己掌控。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秋海一家。
      至于其他的企业,想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
      而且他们未必会有陈江海这种魄力。
      即便是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也根本学不来。
      这就必须提到陈江海对于秋海绝对的掌控了。
      其他人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自然也就没法学习秋海的模式。
      就冲着这一点,秋海跟这些国内的企业比起来就已经利于了不败之地。
      根基牢固,就意味着以后的发展,不用担心内部出现什么问题了。
      长宏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
      它就是根基没有打牢,才导致了今天这尴尬的局面。
      没有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都是组装的,一旦新产品出现,它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于这些东西,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了如今经济学院学生们的教材或者老师的讲义里。
      “秋海能够拥有这样的成绩,对于整个华夏经济来说,都是很有重要意义的。”
      陈勤山忍不住说道。
      作为一个经济学者,他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含义。
      透过现象看本质。
      秋海的成功,可以说给华夏的企业,指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华夏的企业想要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属于自己的技术。
      现如今这个世界,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在核心技术上面。
      彭志勇则十分激动道:“老陈,我今天晚上准备不睡觉,我要赶一篇文章出来。”
      听到彭志勇这样说,陈勤山眼睛微微一亮:“你想写秋海的事?”
      彭志勇也没有想要隐瞒的意思,直接回答道:“没错,我要把秋海的发展做成一个案例。”
      “我觉得这个案例一出来,对于华夏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指路明灯。”
      “咱们之前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还是太过于片面,许多核心的东西都没有阐述到。
      这次我必须得把它给整理全面了。”
      听到彭志勇这样说,陈勤山也跟着激动了起来。
      他点了点头:“你说的没有错,秋海的成功完全可以让华夏更多的企业去借鉴,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这样一来的话,华夏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一条明路可以走了。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搞得战战兢兢,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两个学者一说到这些问题,立马就激动了起来。
      话题一打开,两个人就根本停不下来,彼此交流着自己的想法,互为补充。
      转眼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杯子里的茶都被他们喝白了。
      就在陈勤山他们聊得尽兴的时候,彭志勇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起来。
      被电话打断的两人,稍微有点不悦。
      此时的他们,正聊到了兴头上。
      即便是茶叶已经泛白,茶水已经没有味道,也没有想要更换的意思。
   &nbs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指路明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