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壹章,游子有情归故里[2/2页]

朝云啸乾坤 灵昀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将军说道:“念,末将这便念。”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逍遥王——萧若渝,游历三载,今日归京入上书房后旨,钦此。”
      “淮竹,待我接旨。”
      “是。”车夫点头后,接下旨意。
      将军说道:“殿下,请吧。”
      “淮竹,启程回府。”
      “是。”
      “殿下,您不去上书房啊。”将军叫道。
      “我又没有接旨,他若是想要见我,让他自己来,又不是不知道路。”
      “那我该如何禀报?”
      “如实禀报。”
      “这……”看着渐行渐远的马车,他也没有办法,只得回去按实复旨。
      此时一人走来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倒是很行,连面都没有见到,表情还能出入谄媚,其他几位殿下若知你如此还不知是和想法。”
      “行了吧,若刚才之人不是我而换做你,你又能如何?你可别忘了三年前他能够让整个天下为之一振,三年后的今天必然也能。”
      来人绕道前面,他身着飞鱼服,腰悬量天尺,身子站的笔直,皮肤白皙到不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更像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看上去似儒生。
      但若是知晓他的名字,整个长安城都会因为这个名字而被吓一跳。
      黄粱,一个看上去并不是很可怕的名字。
      黄粱一梦终有醒,五根无极本归尘。
      他官至锦衣龙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掌管京畿安全,监察百官,上至御史下到各府衙吏,凡于长安为官之人,不论大小皆在其中,来无影,去无踪,是所有贪官最怕的一位锦衣龙卫之一。
      锦衣龙卫同御史台一样,有着监察天下之权,但只对天子一人负责,不同于御史台的一点在于除了监察百官之外,江湖之上的世家、宗门也在锦衣卫的监察之中。
      黄粱笑着点头道:“确实,十四位王爷中除去两位异姓王和八位郡王外,便只剩下四位亲王,其中政渊王已经年迈,不闻朝中之事;正德王年轻气盛,镇守边关,不得诏,不可归。还有一位不知去向;在众位皇子之中也只有他一人获亲王殊荣,时过三载有的账的确该还了。”
      将军道:“难道你就这样看着?”
      黄粱摇了摇头道:“不然我还有什么办法?他是逍遥王,自在逍遥,我虽在锦衣龙卫那莫要忘了,天子家室,外臣不得干扰,再者他府中除了淮竹子之外还有这几位高手,总不能让我手下的人进去打探消息吧?”
      “哎,算了,我要进宫复旨去了,若是忘了陛下发怒我可担待不起。”
      “一同去吧,我也有事禀奏天子。”
      “行,带我回家换一身衣服。”
      “行。”
      长安城,为臻国国都,分三城,为皇城、内城和外城,共有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条御街之外,还有九九八十一条道路,贯彻整座长安城。
      自迎旭门入长安城达南市,再向前过渭阳门入内城,行朱雀大街至朱雀门向右,入奎龙街便可见一座府邸,甚是气派,紧凑于皇城下,真正的龙兴之地。
      抬头可见龙飞凤舞四字“逍遥王府”,其下落款有一枚印章,书“皇帝行玺”。由此可见此座府邸,乃是皇帝所封,亲笔书写门匾,此一点便可羡煞旁人。
      车夫跳下前室,搬着马凳将男子接下,随后便去叩门,男子抬头看着“逍遥王府”四字,微微摇头,长叹一声,踏上台阶来到门外。
      此时侧门开启,跑出一人仔细打量了二人一番后问道:“你们二位是谁?”
      车夫转身走下台阶来到这少年身前说道:“王先生可在?”
      少年说道:“先生在侧院练剑,你找先生有何事?”
      车夫笑道:“让先生开正门,主人归府。”
      少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道:“你稍等一下,我去寻先生。”
      片刻之后正门开启,一老者携少年跪地行礼道:“恭迎殿下回府。”
      车夫想将老者扶起说道:“先生何必如此?”
      “王翁起来吧。”男子面带笑容说道。
      “诺。”这才拉着少年起身,看到男子后眼袋微红,长叹一声道:“殿下瘦了,在外三年,苦了殿下了。”
      男子进入府邸,笑着说道:“常年呆在长安也没有什么好处,这在外游历一圈,所见所闻也有增长,就是拿不起剑了。”
      王翁听到此言,眼神扫向车夫问道:“淮竹,发生了什么事?”
      车夫一溜烟的跑了,一边跑一边说道:“三年没有回来了,贫道先去洗一个澡,换套衣服再说。”
      “殿下……”见车夫如此,王翁看向男子,男子抬手打断道:“今日不谈这些,先将车厢内的书卷取下,存放玉衡阁,我也该清洗一番了。”
      “是。”王翁也不再多问点头道。
      男子进入府邸,王翁带着少年将车厢中的书卷一一搬出,这些书简堆积在一起,足有千册之多,少年本想问些什么,但看向王翁一言不发也就没有开口。
      日落西山外,染红半边堤。
      行舟江客满,游子归故里。
      (本章完)

第壹章,游子有情归故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