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御厨爷爷指了指天,宁歌吃点心的动作慢了下来。
天吗?
帝王。
难道是大隆皇帝来了?
宁歌还没见过这个世界的男主,却也不妨碍她多磕磕男女主之间的cp。
听说女主已经被男主选定为后妃,只差册封。
京都中人人知而不宣。
一旦女主入宫,那么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会直接开始,届时宁歌也能完成任务了。
思及此,宁歌弯了眉眼,与御厨爷爷道谢后便捏着盘子沿小路回了房间。
而前院大厅——
司晨坐下侧,右手边是天子宠臣苏临誉。
正上座正悠然品茶的男子便是大隆天子——司耀。
此刻下人尽数退出大厅,只留于厅外俯首伺候,三人虽坐于一室,气氛却格外冷凝。
司晨敛眉小啄一口杯中茶,见座上人放下茶杯,这才从容的将手中杯子放于桌案上。
“不知陛下此番前来可能留下用膳?厨房已准备妥当了。”
司晨拱手于身前,虽未下跪,神情却十分恭敬,眼睛望着地面,身形微屈,朗朗出口道。
“王兄不必多礼。”
见司晨率先开口,司耀也就没了端着的姿态,他起身上前扶起司晨,口中话语含着几分温情。
“陛下,礼不可废。”
司晨却坚持要行一礼,礼数周全才行。
司耀望着面容坚毅的司晨,他面上并无不快怨怼,只有对他这位天子的恭敬与身为臣子的敬服,一时间心里盘旋不去的疑云消散几分,眼底的阴鸷也隐匿下去。
他朗声一笑,待司晨完整行完礼后才将其扶起,轻拍司晨肩膀,“王兄日后不必如此多礼,我们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是啊,一母同胞。
儿时少年欢快童稚的跟在他身后唤着一声又一声的哥哥,眼里满是稚嫩童真的笑意与亲昵,而今两人身份悬殊,明为亲近人,实为卑微臣。
午夜梦回之时,司晨当真想起过儿时的两人来,可无论回忆如何令他愉悦,现实中天子冷眼疑他时,他终究是伤了心的。
君君臣臣,哪有什么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司晨身形微震,眼底却像是融化了冰雪般,再次抬眼看待司耀时也多了几分亲近,“陛下说的是。”
瞧见司晨的变化,司耀心中满意几分,脸上笑意也似真实了起来。
“王兄此行收货颇丰,为大隆国库又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只是王兄却只要了个小小御厨作为赏赐,耀心中实在不快……”
“恰逢国事繁多之秋,各国人马躁动,动乱不止,为安定隆朝内外,耀欲在四阁基础下新设一阁。”
“思来想去,阁主忠臣唯王兄最适合耳。”
未尽之言皆隐于口中,他瞧着司晨脸上表情的变化,微微垂眸,眼眸中情绪未明,缓缓吐出剩下的话,“专调王兄差遣,如何?”
大隆朝廷分为两朝四阁。
外朝每七日举行一次朝觐,官员分别为地方所有身负功绩的七品官员,所处要事便是大隆朝领土下发生的除天灾人祸外的各例事宜。
最终结果呈交内朝。
由内朝审核通过后选择最优方案移入陛下桌案,若圣上朱笔轻题准字,则外朝可派官员前往地方治理。
圣上虽登基不过七年,可龙威雄厚,励精图治,赏罚分明,臣子无一不服。
早年便有官员借地方之事宜,于案折上书写滑稽之语,丝毫不提地方祸事,自以为能得陛下赏识,以为自己治理之下人人皆可安定,夜不闭户。
却不想圣上龙颜大怒,赐官员凌迟之死以摄群臣,自此众臣皆不敢行隐晦之语,纷纷以实事录之笔下,由此大隆才开始兴盛繁荣起来。
若说外朝都如此引陛下注意,那么内朝更不外如是了。
内朝每三日召开一次朝觐。
由皇帝身边近侍举行,皇帝则坐观龙椅,专听台下臣子细辩。
内朝官员皆为三品以上,有是天子近臣,有是世袭侯爵,皆要上朝参与朝觐,不可缺席。
讨论事宜多是国家大事,例如两国交战问题,或是严重恶劣的天灾人祸。
在其位,谋其政。
既身居高位,那么当国家遭受重大创伤时,内朝官员就得一一献计以平灾祸,因为陛下亲口言明,无用之计不施,无用之人不留。
内朝官员绞尽脑汁并获得陛下准予的计划方案便会移交办案四阁。
即军务阁,掌国家军备,操练兵戈铁马。
万密阁,能人异士众多,游走于各国内外,掌暗部消息动向。
禁卫阁,皇宫内外第一禁卫营,专供皇帝调遣。
粮务阁,掌隆朝上下粮食总量,外包括边防粮草,内包括朝廷治理之下的粮仓米仓等等。
而内朝呈交上来的结果便是交给执行力度最强的禁卫阁,由其进行下一步动作。
但近些年大隆外各国皆有浮动之象,朝廷不稳,朝政不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乱。
为此,司耀便决定新设一阁,吸收江湖武林内外众多如云高手为国家效命,一旦功绩突出,他不吝加官赐爵。
此前出现了武林盟意欲谋反一事,司耀便认定了武林太过散漫绝非好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是大隆的武林江湖,便是司耀可为之一用的利刃。
更何况,谁又能确定武林中人完成不了大事呢?他司耀向来吸收贤能为己用,而除开朝廷民间,武林同样是个巨大的板块。
甚至可用之人绝不比官宦家族精心培养下来的臣子少,既如此,他又为何不用呢?
将人收拢于眼下,既是对他们的认同,也是对他们的防备。
“臣才学微薄,又怎敢遣调一阁?还望陛下三思。”
司晨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言辞果决,透露出的信息很明显,他绝对不会贪图自己不属于自己的高位。
司耀对此不发一语,可脸色显然阴沉下来,“王兄这是在推脱?王兄有治理大能,阁臣是耀心腹,同样是朝廷不可缺少的骨干之臣,于江山社稷有极大的裨益,可王兄却不假思索的推脱,难不成……有人在王兄耳边嚼舌根不成?”
闻言,司晨心尖苦涩微显,掀袍跪于地上,背脊挺直,面容不卑不亢道,“臣并无此意,望陛下明查。”
&
第211章 入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