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匀邺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上次见你喜欢喝,我就多买了点。”
带过来五袋,家里还有几十袋。
一袋约莫二十包奶粉。
够宁歌多喝一阵子。
回去还得买。
小孩嘴挑,只喜欢这一种,他得多准备准备。
“嗯。”
宁歌慢慢喝完奶,见匀邺还站在门边,她问道,“怎么了吗?”
没什么。
匀邺心道。
他变魔术似的拿出一片湿巾,然后轻轻擦擦宁歌的嘴角。
“杯子我拿去洗,你不能碰冷水。”
宁歌还真准备去洗杯子。
不然放到第二天,杯子味道很难闻的。
匀邺接过杯子,道了声晚安。
然后就下楼了。
宁歌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嘴角,脸微微红晕。
难道她喝牛奶溢出来了?
没感觉啊。
啊啊啊啊……
好丢人,还要让他帮自己擦。
(????????)
但宁歌不知道。
这是匀邺唯一可以近距离接触她的机会。
所以匀邺一直很珍惜。
身上随时都放着湿纸巾,在她喝完牛奶后,帮小迷糊擦擦嘴角什么的。
别看匀邺看似淡定。
但他手也在发抖。
第二天宁歌醒的晚了些。
吃了外婆给她留的自制小包子。
宁歌就出去晃哒了。
匀邺不知道去哪儿了。
匀珏也没人影儿。
她一路漫无目的的走,然后在小溪流旁边看到一个正挽着裤腿低头捉东西的男孩。
岸上不远处还有一个男孩,是匀珏。
宁歌正准备叫匀珏。
就发现弯腰捉东西的男孩起身,一脸笑意的对着匀珏喊道,“小虾米你要吃吗?”
这溪流很干净。
捡回家洗洗然后就可以下锅了。
方便得很。
男孩手里抓着一只很大的虾,还在摆弄着自己的大钳子,看起来很急躁。
男孩走到岸上,将虾放到桶里。
然后拍拍匀珏的肩膀。
“你真的不下来玩?水很舒服,你想抓什么都可以。”
男孩絮絮叨叨,比之王叔也不差。
匀珏一句话也没说。
他就是很疑惑。
自己长了张让别人犯话痨的脸吗?
而且这人他不认识啊!
他只是大清早出来溜达溜达,正准备回去呢,这人就兴奋的拍了拍自己的肩膀,“哥们儿,去玩儿啊。”
然后匀珏就被扯过来了。
两人不认识,他很肯定。
男孩见匀珏不理自己,又自顾自叭叭叭了一大堆。
最后成功把匀珏说烦了,跟着他在水边玩玩。
刚脱下鞋,就见前面的男孩兴奋的将一只超大的螃蟹从大石缝里拖出来,然后一脸高兴的扔给匀珏。
“看蟹。”
然后男孩又弯腰在大石头旁边晃。
看看还能不能捉到大蟹。
突然,身后的许久不理他的男孩子突然大声说了声“谢!”
哎呀,城里的男孩子真有礼貌。
严越点点头,随口说了声不用谢。
然后继续摸索。
但后面的男孩又开始喊,“谢谢谢!”
这也太有礼貌了!
严越对匀珏的好感更高了。
连忙摆手说,“不用谢不用谢!”
突然,眼前被放大了一只张牙舞爪的蟹,它的双钳都夹得很紧,小绿豆眼很亮的盯着严越。
“蟹啊!”
匀珏蒙了。
他不清楚这只螃蟹被丢过来时,为什么还可以一翻几个身逃开他的手。
然后迅猛有力的夹住自己的两个大拇指!
成精了这是!!
严越手忙脚乱的掰开螃蟹的钳子,最后是狠狠拔了蟹钳,那蟹才不甘心的被丢进桶里。
两个钳子还在匀珏大拇指那里夹着。
不过力道已经松了不少。
匀珏不爱吃蟹。
可他今天很想吃蟹钳!
“那个,还好吧?我去给你拿点药来吧。”
“不用。”
手被夹红了,已经开始渗血了。
但匀珏没在意,拿纸擦了擦。
男孩见此也不好继续摸蟹了,拿着桶跟在匀珏身后,见匀珏表情没有生气和不耐烦,他不禁又开了话匣子。
“你叫啥名字啊?”
“……”
“我叫严越,今年20岁,母胎单身,喜欢读书摸蟹。”
“你看起来和我一样大,也……也挺好看的。”
严越说着,突然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他是真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男孩子。
瞧着还怪让人心动的……
宁歌撑着下巴躲在树后看着远去的两人,表情很明显带着一些期待。
磕到了(???)!
正当宁歌在暗自磕糖的时候,匀邺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喜欢花吗?”
宁歌转身,身后的匀邺穿着很普通的衬衫,怀里抱着一大束小花。
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紫色的,浅粉色的……
每一束小花的花瓣上还染着晨露,一滴滴晶莹剔透,像一面面透明的镜子,折射出不同的五颜六色。
“好漂亮。”
宁歌不禁伸手摸了摸花瓣。
“送给你。”
匀邺见宁歌很喜欢,内心的忐忑烟消云散。
“这花叫玉圆花。”
因为花瓣近乎圆形,颜色剔透如宝玉而得名。
是这里的乡花。
“有什么含义吗?”
“这花可以送远道而来的客人,代表尊敬。”
还可以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玉圆花。
遇缘花。
此名来源是很久以前的一对夫妻。
他们恩爱甜蜜,但是其妻子却多年疾病缠身。
丈夫舍弃了自己的功名陪同妻子迁居于此。
妻子的病果然好了很多。
但也无济于事。
迁来这里的第三年便去世了。
丈夫悲痛欲绝,在妻子埋身之处种上这些无名小花。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这些花越开越烂漫,越来越漂亮。
因自己名中有圆,妻子名玉。
所以男人称它们为玉圆花。
也是遇缘花。
因为丈夫期盼着自己死后,这些花能够指引自己找到妻子,再与她结一世情缘。
而这花好像也随了这名。
花瓣圆润无棱,五颜六色。
花心却只是唯一的颜色,纯净无暇。
象征着纯净的爱情。
它们很顽强,也很坚韧。
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不仅没能使他们灭种,反而愈加繁茂。
渐渐的,山头,田野,树林等所有的地方都有了这些花的影子。
有些人家里穷,向心爱之人表白时便用了这玉圆花,果然结成良缘。
所以这花便逐渐发展为这个地方的名花。
后来这里被归为乡镇,这花自然也就成了乡花。
第71章 玉圆花,遇缘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