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以工代赈,世袭公候!墨家来人?[2/2页]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帅帅辛普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老皇帝自然要给苏长歌化解危机的赏赐,以及治理江南政务的名分。
      “此次苏长歌敕封江河正神。”
      “护佑一方水土,惠及大江两岸极其支流数万万名百姓。”
      “所立功劳之大,非言语所能尽述。”
      “故而,朕决定加封苏长歌为大晋世袭国公,与国同休,世代沐浴皇恩。”
      老皇帝的话刚说完。
      丞相一派的官员有人顿时坐不住了。
      “陛下,之前江南百姓控告楚国公的罪名还未洗清,若是此时授封其为世袭国公,百姓们恐会对朝廷不明是非感到失望。。”
      “恳请陛下三思,待查明事情真相过后,再做定夺。”
      “陛下,莫要让江南百姓寒心啊!”
      “世袭国公兹事体大,还望陛下从长计议,待此事彻底了结后再做决定。”
      “自古以来,唯有上古帝王册封过正神,苏长歌一介臣子,竟敢代陛下册封,此乃僭越之罪,念在其为百姓,应当功过相抵。”
      一道道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刚开始只是想拖延,但到后面越离谱,甚至有人用僭越来离间君臣关系。
      “够了!”
      老皇帝一声怒喝打断他们的话。
      这群人的小心思他当然知道。
      无非是担心苏长歌的权势越来越大,然后反过来打压他们一派。
      但变法在即,苏长歌是绝对主力,不管是为了赏赐他此次立下的功劳,还是为了变法,他都要加强苏长歌的权势。
      至于说忌惮。
      还没听过有那位圣人觊觎帝位。
      而且主持变法改革。
      势必会得罪庞大的官员和士绅,少了这群人支持能篡位才怪。
      “朕心意已决。”
      “若尔等觉得救民千万,惠及江南万世之功,都不足以授封为世袭国公。”
      “现在就可以当着朕面脱下官袍!”
      老皇帝愤怒的声音响起。
      刚才还敢站出来的官员心中猛地一震。
      他们没想到,陛下竟然对苏长歌宠信到这种地步,难道就没有半点猜忌吗?
      僭越之事暂且不说,但二十岁的世袭国公,还身负民望,万一他以后搞点事情,陛下你就不怕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吗?
      如此想着。
      但在怒火上头的老皇帝面前。
      官员们却不敢争议,只能低头喊道:“吾等一时失言,还望陛下息怒。”
      闻言,老皇帝摆摆手,没再理会他们。
      继续颁布谕令。
      “近日来,朕命锦衣卫调查江南之事,发现诸多官员与商贾豪强勾结害民。”
      “因此为整顿江南吏治,也是为更好行安抚赈灾之事,朕决定任命楚国公苏长歌为江南布政使,总司江南六郡政务。”
      老皇帝声音落下。
      这一次。
      百官中没有人再站出来反对。
      或者说不是不想反对。
      而是看这架势,陛下摆明要重用重赏苏长歌,这时候跳出来纯属惹祸上身。
      因此,就算一百个不愿意,可只要没触犯到自身利益,忍忍也就过去,再者,苏长歌立下不世之功,他们也不好反对。
      江南出身的官员面色则难看的很。
      这哪是整顿吏治。
      根本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好不容易培养的人脉,不知多少年才能恢复。
      也就在这时。
      苏子由站出来朗声喊道。
      “臣苏子由,代舍弟谢过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兴奋无比,
      这可是世袭国公啊!
      从今往后,我苏家子孙代代公候,与国同休,这可比当丞相还要珍贵。
      “嗯。”
      老皇帝轻轻颔首。
      随后便准备退朝让人去写圣旨封赏。
      同时事急从权。
      让苏长歌先用那两万万两白银的赃款来赈灾,省掉中间官员贪污。
      毕竟解运费用这笔账,换谁来了都算不明白,还不如就近调拨,反正苏长歌都能上交两万万两,还怕他贪污不成?
      其次就是写信给卫国公。
      询问下吴王和官绅勾结一事查的如何。
      这一次,为了大晋江山社稷。
      他要借此机会将这群人给连根拔起,把钱粮全拿回来充实国库!
      .......
      吴王府内。
      赵珞整个人颓丧着脸坐在中堂。
      地震刚起时他还很兴奋,觉得龙椅朝自己一步步靠近。
      可谁曾想事情会变成如今这样。
      如今江南虽有灾情,但比他预想中的数千万百姓苦苦挣扎要相差甚远,六郡加起来受灾的百姓,也不过才几十万而已。
      灾难来了,但没完全来。
      而且朝廷近来也在调查他的一举一动,对他有所怀疑。
      这让赵珞很难受。
      不仅梦没了。
      还很有可能挨顿现实毒打。
      就在这时。
      一道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王爷,暗中监视的锦衣卫走了。”
      “嗯知道了。”
      闻言,赵珞点了点头。
      然后从座位上起身,小心翼翼的走进地下密室,穿过甬道。
      准备去找陶先生询问当前情况。
      很快,来到密室。
      一道熟悉的身影坐在正中央,但周围的金银珠宝跟之前相比少了一大半。
      “陶先生,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莫非是苏长歌...”
      吴王赵珞看着陶先生,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谁都知道他所指的是敕封一事。
      “确实是他,正如王爷所想的那样。”
      陶先生语气中满是恨意。
      托苏长歌的福。
      他不仅百年筹谋功亏一篑,道心也出现问题,修为直接暴跌。
      从原来的仙道四品,一路跌落到现在的仙道七品,而且若是不想办法修复道心,他最多只能维持现在的境界不再跌落。
      “可恶!早知道那时就该杀了他!”
      赵珞同样是一脸恨色。
      但已经过去的事再后悔也没用,他能来此的时间很短,必须问点要紧事。
      “陶先生,朝廷现在已经怀疑本王。”
      “本王现在该怎么做?”
      听到声音,陶先生眼神闪烁。
      他现在修为暴跌。
      根本无暇顾及吴王和其他人的生死。
      不过按照当下的情况,吴王自然是什么不做,安心做个富家翁最好。
      想到这里,陶先生出言说道:“吴王殿下莫要惊慌,地震关你吴王什么事,一切皆是自然天象,亦或者旁人所为。”
      “王爷现在要做的。”
      “就是趁此机会让商贾们涨价,并示意江南官员不配合苏长歌处理政务。”
      “尽可能的给朝廷添乱找麻烦。”
      “同时王爷再拿出钱粮来救济灾民,博取民望,不用太多,救济几千人就行。”
      “如此,只要王爷不露反心,朝廷也不能敢拿你怎么样。”
      “而等到将来蛮夷侵略大晋之时,王爷在露出獠牙,携民心割据江南六郡,以大江为天堑,到时朝廷也奈何不了你。”
      陶先生开口。
      经验老道的他继续编织梦想。
      而伴随声音响起。
      本来还有些惶恐不安的赵珞,顿时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确实,自己可是世袭王爷。
      就算朝廷有所怀疑,但顾忌舆论和宗室,不可能轻易对自己动手。
      而且现在将朝廷的政务搞乱,他们也就无暇在顾及自己,等到蛮夷那边南下入侵,自己未尝不能雄踞江南,等待时机!
      想到这。
      赵珞脸上不禁露出兴奋之色。
      “多谢陶先生指教。”
      “不必客气。”
      陶先生戏谑的看着赵珞,等着看他的取死之道,同时准备好转移地方。
      吴王被盯上,朝廷迟早会查到这里来,继续留在这唯有死路一条,还好自己有多个地方藏着,苏长歌不可能找得着自己!
      “先生,那本王先行告辞。”
      赵珞出言说道。
      “好,不过王爷以后尽量少来此处,以免被朝廷的人盯上。”
      陶先生开口。
      “嗯,本王明白。”
      赵珞点头答应一声,以为对方是替自己着想,随后转身离开密室。
      看着背影,陶先生露出轻蔑的笑意。
      他就等赵珞用命把水搅浑,给苏长歌添麻烦,到时他便可借机隐匿起来。
      抹除一切有关线索。
      ......
      庐江郡,府衙内。
      苏长歌在接到江南布政使一职后。
      就开始主持起各郡政务,还有统筹以工代赈的各项事宜。
      这几日,在政务上,他一上任就将庐江郡太守黄穰,还有一众消极怠政的官员全部撤职查办,送进大牢里面关押审问。
      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四十人的样子。
      但没关系。
      大晋的读书人很多,举人也不少。
      想做官的自然不在少数。
      苏长歌已经向皇帝上奏申请,将太学院学子,还有各地举人、官员调过来补充。
      对此,本就想给江南官场换血的老皇帝,当然是全力支持,而主管大晋吏治的又是亲兄长,在选人时也都是往好苗子选。
      而且全部都是加急送过来。
      也正是这样。
      在上面的帮扶之下。
      苏长歌的政务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至少不需要担心无人可用。
      但以工代赈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随着废墟被清理出来,临时房屋开始搭建,岗位在开始不断变少。
      虽然现在还够用,很多工作都可以交给灾民,但想撑到秋收却很难,而且还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个人生产力太低。
      简而言之。
      灾民们无法创造太多的收益。
      甚至持平都很难。
      当然,这不是以工代赈的问题,而是农耕社会生产力层面的问题。
      纵然苏长歌可以让他们去学冶炼打铁,亦或者其他技术,但谁来教,这个岗位需不需要那么多人,又成了一个问题。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创造出能带来收益的岗位,而且最好是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为此,苏长歌已经在各郡张贴告示。
      招揽各行业能工巧匠。
      他准备趁着这次以工代赈的机会,尝试下能否推动手工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
      若是能的话,那些无田可耕的百姓,也算是有个好去处,不用再为温饱而担心,更不用沦为寄人篱下的佃户仆役。
      然而。
      就在告示张贴出去后不到一天。
      苏长歌坐在府衙内。
      只见一名小吏急匆匆的跑过来说道。
      “国公,外面来了群身穿短褐,草鞋的工匠,说是想要见您一面。”
      声音响起。
      苏长歌稍稍有些惊讶。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过来应聘。
      而且还是一大群。
      要知道他招的可是能工巧匠,放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稀罕物。
      若这群人不是想浑水摸鱼过来骗他。
      而是真有本事。
      那他们的来头恐怕不简单。
      难道是墨家?
      可能是因为最近接触到杨朱学派。
      苏长歌开始下意识的往诸子百家的方向去想。

第一百二十七章:以工代赈,世袭公候!墨家来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