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太子问策,摊丁入亩[2/2页]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帅帅辛普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但传到太子的耳中,却好似滚滚天雷,让他直接怔在原地。
      见状,苏长歌以为太子不理解。
      于是解释道。
      “国库收入全靠税收,”
      “其中又以丁税为大头,按人头向天下百姓收取。”
      “但考上秀才可以豁免自己。”
      “举人以上则是豁免家人以及奴仆的所有赋税。”
      “如此一来,就有人将田产身家挂在举人名下,甘愿为奴也要逃过赋税。”
      “朝廷从他们身上收不到半分钱。”
      “丁税反而是由更穷者承担,以至于富者恒富,贫者恒贫。”
      “而若实行摊丁入亩,丈量天下土地,废除丁税,将其折算入田税当中,这样既可以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也能够杜绝地方官府任意增加丁税。”
      苏长歌开口。
      将摊丁入亩解释的一清二楚。
      对于丁税。
      苏长歌没什么好感。
      按人头收税,以至于百姓都不敢生育,或者是将孩子弃养、送人。
      毕竟家里本来就没钱,全靠几亩田地凑合过日子,多生孩子就要多纳税,可田地产量却不变,这谁扛得住?
      不仅如此。
      民间重男轻女也是由此而来。
      同样是一个孩子。
      男的比女的力气大,干农活快,交的丁税也一样。
      百姓又不傻,这笔账还是算的来。
      肯定是生男的更划算。
      而苏长歌也没想过,凭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的观念。
      摊丁入亩只是刚开始。
      他先从微末之处着手,尽力做自己能做的,让大晋一点点的变好,未做完的交给后代去做,一代人一代人的变好。
      与此同时。
      太子听完苏长歌的话。
      内心无比震撼。
      摊丁入亩的好处不用苏长歌解释,他处理朝政多年自然明白。
      他所震撼的是,苏长歌不过才二十出头,从未到地方处理过政事,竟然就能想出如此治国良策,堪称千古奇才!
      虽然还有些稚嫩。
      比如说全部改为田税的话,天下大半的田地全在豪强乡绅手上。
      他们同样不用交税。
      朝廷收上来的钱实际跟以前差不多。
      但这确实缓解了地方官对百姓的欺凌压榨,能想出这法子已是不易。
      “此人日后必为我大晋肱股!”
      太子盯着苏长歌,眼中冒出炙热的光芒,心中兴奋的想着。
      如今大晋千疮百孔。
      等到他登基后,正需要这样的能臣来助他治国。
      大晋中兴之主。
      太子脑海中不禁冒出这么个念头。
      本来他的想法只是勤勉执政。
      收拾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一个个问题,当个守成之主和缝补匠。
      守住江山社稷,评个仁宗、宣宗的谥号,这样一来既不辜负老皇帝将皇位传给自己,也不惹后世子孙谩骂。
      可现在。
      太子在苏长歌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成为中兴之主的可能。
      此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能。
      性格又直。
      等到历练几年后能力必定更为出众。
      自己得他辅佐。
      大晋江山未必不能中兴!
      心念至此、
      太子俨然忘了之前还给苏长歌打上直臣清流的标签。
      想要挫挫他的傲气,让他认清楚现实。
      而现在自己到反被折服。
      随即,太子再次看向苏长歌,用力的拍了拍他肩膀。
      “摊丁入亩...”
      “长歌,你真乃治国良才也。”
      太子开口,面色没有他内心那么激动,只是露出欣喜赞许之意
      虽然还只是储君,但帝心如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可让手下臣子揣摩自身意图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殿下过奖了。”
      苏长歌自谦一句。
      摊丁入亩无法彻底解决税收问题,让国库充盈起来。
      他是知道的。
      不过彻底解决的办法他也有。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废除勋贵、官员、读书人免税的特权,配上摊丁入亩,税收直接起飞。
      但政策不是凭一张嘴就能施行。
      摊丁入亩还好。
      顶多让地方官员不能再肆意增加丁税,减少了贪污的可能。
      可是官绅一体纳粮,就等于砸了天下官员和读书人的饭碗,侵害了他们的利益,人家豁出了命也要弄死你。
      而苏长歌不是不敢去碰他们。
      只是他还不知道,面前这位太子有没有变法和保自己的决心。
      否则到时候皇帝怕惹众怒。
      甩手不干。
      把他推出来送给那群暴怒的官员和读书人,那咋办?
      要知道他前世历史上可不乏这种人。
      商鞅、晁错、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等等数不胜数。
      变法成功了倒也罢了,偏偏失败的还不少。
      苏长歌不是纯臣,他想让大晋百姓的生活变好,但不代表他就要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皇帝的态度。
      在他的想法中。
      要干这事。
      枪杆子得硬,非常硬,硬到可以让所有人都闭嘴,或者只敢哔哔。

第四十一章:太子问策,摊丁入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