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龙遗册中,关于水中铺路之法,载有好几手,比如深湖之中,可以把全湖的鱼聚起来,都在水面上拼命的露脊背,一平米下数百条鱼拼命地要往上浮,就能托住一个人勉强上岸。但聚这些鱼有专门的水道聚鱼药,这些药需要配,且药饵极难寻觅,配置方法也相当复杂,陆晨并没有准备。
只能在现场用聚鱼珠凑合凑合,陆晨明白水中聚鱼道的原理,就能拿棒当抢使。
陆晨用聚鱼珠引着巨大的蟹王,往?针之地而来,蟹王后面,密密麻麻爬上来很多螃蟹,源源不断的往外冒,陆晨在前面提着包裹聚鱼珠的海螺壳,诱着大蟹王往前走,花帘月等三人走在陆晨一侧,倒退着看着巨型蟹王。
所谓的蟹王,就是这片海域中最大的蟹,蟹之为物,古称无肠公子,号曰无腹翁,凡常膳者流,猪无筋,鱼无气,鸡无髓,蟹无腹,皆物之禀气不足者,不可多食。凡禀气不足者,都喜欢扎堆儿抱群,猪成群,鸡也成群,鱼更是要成群,蟹固然也成群,成群之物,就有王,蟹是无肠之虫,吞沙之介,正因为无肠,所以水沙入其腹,它最知冷暖,因此蟹又叫作水主。
之所以能称之为水主,是说,每片水域中,最大的那只蟹,是水势盈亏表,水性的细微改变,它都能知道,并敏感的做出反应,古时的兵书战册对蟹兆多有记载,如《军?——灾篇》有云,地忽生蟹,当迁砦栅,不迁,将士亡。为什么将士亡呢,因为地忽然生山蟹,可知此地水性急变,不迁砦栅必淹死将士。蟹最大者早觉水性,故称水主。
聚鱼珠在水中能聚鱼,放在海螺里能聚蟹,不是聚鱼珠的味道独特,而是聚鱼珠能改水性,凡是有鳞之鱼,只要感知水在急流,就会逆流而上,这是天性,长河撒网的渔老,没有顺着一河漫漫大水,东抡一网,西抡一网的,因为水面广阔,打不到几条鱼,他们会找流口,也就是河面最窄之处,水流最急的几米水道,照水道撒网,鱼获才能多。
另外就是会看倒头水,按照豢龙遗册的分法,所有河水都叫千里水,千里水拐弯的地方,形成回水激流,鱼儿涉水千里冲湖撞海来到千里水拐弯之处,多喜欢在这种水流缓和的地方休息,这就叫倒头水,这种地方下网,多有鱼获。
再就是秋风起处,天凉之时,水面上有浮草或者浮木,堆积成片,其下多鱼。
聚鱼珠内蕴振频之物,能让一定水域的水族误以为水在激流,便纷纷向聚鱼珠聚拢而来,将其放在海螺之内,则能让蟹类误以为水性有变,纷纷上岸寻珠而来。
聚鱼珠出水,依然能让蟹类感觉水性有变,让它们跟着聚鱼珠走。
陆晨提着聚鱼珠,一路把蟹王引到?针骨沙地旁边,后面螃蟹非常多,多到众人想起虾山之险。陆晨用手掂着包裹着聚鱼珠的海螺,往?针骨沙地里的大鱼头处照了照,瞄准大鱼嘴,嗖的一下把聚鱼珠扔了过去。
海螺壳叽里咕噜滚进了大鱼嘴里,因为那鱼嘴实在太大了,就跟大门一样,只要稍微一瞄就能扔进。
蟹王第一个
第208章 鱼骨墟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