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五章:明悟圣道,善恶真谛,顾锦年成圣!大道同庆![1/2页]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稷下学宫。
      没有人会想到,苏文景会成为圣人。
      他本就是半圣,成为圣人并不是什么惊讶的事情,但超越顾锦年一步成为圣人,这就让人感到惊讶。
      只不过,最令人震惊的还是顾锦年为何没有成圣,反而遭遇雷劫?
      这个事情,引来了诸多争议。
      有人认为,江宁府的事情,与顾锦年有关系,顾家极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但这样的言论,被立刻反驳。
      也有人认为,顾锦年的心学,并非是他的思想,所以被天地感应到了,从而给予惩罚。
      这种说法有,只是不被广泛认可,毕竟顾锦年的才华,有目共睹,再者心学这种无上新学,若不是顾锦年的,还会是谁的?
      最有可能的便是苏文景,只是这可能性更小,苏文景知道这种东西不能给予别人,不然的话,就不是在帮人,而是在害人。
      以上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认可。
      但还有一种说法传出,被诸多人认可。
      “顾锦年的圣道太简单了,他才不过两年时间,就无限接近圣人,甚至完成了圣人三不朽,理论上是可以成圣的。”
      “可两年时间,太短暂了,这是上苍对他的考验,并非是真的在打压顾锦年。”
      “给予他磨练,让他真正成为圣人,拥有一颗圣人之心,这样的话,往后在天命争斗之中,便可以一路高歌。”
      这是一位大儒之言,他自稷下学宫离开,思考许久,做出的回答。
      甚至,在他说完之后,直接得到了无数读书人的认可,尤其是大夏王朝内,几乎九成读书人,都相信这个说法。
      故而,越来越多的大儒站出来,认可这个说法,也力挺顾锦年,希望众人不要猜忌。
      这很有道理,顾锦年的确只花费了两年时间,就要成为圣人。
      倘若没有天命降临,这还好说。
      第七境就是最高战力。
      可随着天命降临,就意味着有第八境的存在,一境一重天,更何况第七境与第八境?
      所以,磨练的可能性很大。
      但不管怎么说。
      此时此刻。
      顾锦年早已经回到了顾家。
      族人都回来了,除了镇国公老爷子,还有镇守边境的几位叔叔,其他的人,都回来了。
      他们也听闻了这件事情,充满着担忧。
      只不过,顾锦年没有去解释什么,面对家人时,顾锦年一直都是笑容温和,一如既往。
      这段时间内。
      顾锦年很放松,他没有去挣扎什么,也没有去做什么,每日就是陪伴在自己母亲身旁,偶尔跟几个叔叔聊些事情,既有国家大事,也有一些民间趣闻。
      而夜深人静时,顾锦年则在书房当中,将大夏不夜城,以及大夏王朝未来政策写好来。
      他不知道三个月后,自己到底能不能突破境界。
      也不清楚,未来的命运如何。
      所以他做好一切准备,好的坏的,都去考虑一下,至少不会太过于突然,没有任何准备。
      如此。
      一连十天。
      顾锦年都待在国公府内,放下了一切的戒备,这十天可以说是他最轻松的时候。
      不去担忧这个。
      也不去思考那个。
      安安心心当好这个世子,过的也算是逍遥自在。
      只是,顾锦年知道,自己的确需要离开了,去走完最后一段路。
      没有目的。
      只是知道,自己要离开了。
      是夜。
      天穹如墨。
      书房内。
      顾锦年简单的准备了一些东西。
      而就在此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
      “锦年。”
      “是我,六叔。”
      随着声音响起,顾锦年当下从思绪中醒来。
      他来到门前,将房门打开。
      便看见顾宁涯抱着一坛酒出现在自己面前,呲牙笑着。
      “六叔,你怎么大半夜来了啊?”
      看着顾宁涯出现,顾锦年有些好奇。
      “没什么,就是想跟大侄子你喝上几杯。”
      “锦年,不会连这点面子都不给你六叔吧?”
      顾宁涯笑呵呵道。
      听到这话,顾锦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房门关上,直接拿出酒壶酒杯。
      “这是陈年老酒,封存了七十年的,大侄子,你可有福了。”
      顾宁涯笑着出声,而后将酒倒入酒壶之中。
      随后,二人斟酒一杯。
      酒过三巡后,顾宁涯便开始谈论一些其他事情,不是政事,就是单纯谈论小时候的事情。
      顾锦年没怎么说话,一直听着顾宁涯出声,偶尔附和几句。
      倒不是别的,只是他明白,自己这个六叔应当是看出自己有些古怪,从而来找自己喝酒解闷。
      一直到了深夜。
      酒坛内的酒也快喝光了,最终顾宁涯出声。
      “锦年。”
      “六叔不知道你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外面的传闻,六叔也听到了。”
      “很多事情,六叔不好说什么,你现在有这样的成就,也不需要咱们家里人提醒你。”
      “只不过,你毕竟是咱们顾家的世子,六叔还是要跟你说几句。”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顾家永远在你身后,不管如何,六叔也好,你爹也罢,咱们顾家上上下下是一条心的,六叔相信你,顾家也相信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被我们牵制住了。”
      是夜。
      书房当中,顾宁涯语气平静,他其实是不想说这么多的,但最终还是忍不住来找顾锦年,希望能纾解一下顾锦年的内心。
      “六叔,你放心,我明白的。”
      顾锦年微微一笑。
      “行了,时辰不早了,你明日就要启程,叔就不打扰你什么了。”
      顾宁涯开口,起身离开。
      “六叔,慢走。”
      顾锦年出声。
      过了没多久,夜色正浓,顾宁涯已经走了一会,顾锦年看着天色沉默了许久。
      随后,他起身打算离开了。
      时辰的确不早了。
      不过,顾锦年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来到自己娘亲住处,他没有去惊扰自己母亲休息,而是让家丁离开,紧接着跪在门外,磕了三个响头。
      而后,他起身离开,朝着外面走去。
      离开了顾家。
      这一次离开,顾锦年乘着夜色。
      只是片刻后,晨鼓阵阵响起,随着京都大门开启后,顾锦年顺着人群离开。
      转眼之间。
      又是十天。
      整个东荒境发生了两件事情。
      其一,同盟会即将成立,一共有七十二国参加,包括仙门与佛门,其中为首的便是匈奴国,扶罗王朝,以及大金王朝。
      其二,大金王朝龙米宝钞第一批已经正式发行,在匈奴国,扶罗王朝,还有东荒各国,皆然设立大金钱庄,目前反响不错,至少比之前各国发行的宝钞要好一些。
      针对这两件事情,大夏礼部再度出面,只不过这一次不仅仅是给予强烈的警告,更主要的是,边境也在调兵,有开启战争的意图。
      同盟会明显就是在针对大夏王朝,这一点全天下人都知道,而大夏王朝不可能一点措施都没有。
      只不过,大夏王朝调兵,扶罗王朝以及大金王朝也在调兵。
      所有人都知道,大夏王朝是要针对匈奴国,也是要针对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
      在这种情况下,东荒内战可能一触即发,一时之间,东荒内部暗流涌动。
      对于百姓而言,自然是想要开战,如今大夏王朝国力鼎盛,粮食充足,自然也不畏惧战争,但对于其他王朝的百姓而言,同盟会成立,
      各国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不怕大夏王朝主动发起战争。
      所以战争的势头已经出现,有人欢喜有人忧。
      大夏王朝。
      江中郡。
      柳平府。
      汜水县。
      顾锦年的身影,缓缓出现在此。
      他来到一座坟前。
      是王巍的坟。
      当初江中郡之难,自己陷入僵局,王巍为大夏百姓,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今,顾锦年打算在行走之时,再来一趟王巍坟前,一来是看看王巍妻儿如何,二来是看看江中郡如何。
      再度出现,王巍的坟前,有各类祭品。
      大夏天灾后,顾锦年已经为王巍平反,柳平府以及江中郡府都,已经设立了他的凋像,百姓也知道王巍所作所为,为他塑像祭拜。
      坟前。
      顾锦年没有多语,他祭拜三下,为王巍插上三炷香后。
      沉默了许久。
      旋即。
      顾锦年离开此地,他化凡,容貌更变,在江中郡各地巡视。
      江中郡各地良田充满着生机,稻谷茂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而江中郡各府各县,家家户户都在修建房屋,有了银子,自然希望自己能过点好日子,把以前的老房子,翻修一下,亦或者直接重建。
      大部分百姓都很快乐,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些关于自己的言语。
      “乡亲们,要记住咱们老百姓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靠的都是天命侯,没有侯爷,咱们现在还苦巴巴的过日子。”
      洪亮的声音响起,让路过的顾锦年莫名感到欣慰。
      只是,顾锦年没有逗留。
      他去看了一眼王巍家人。
      汜水县一处宅子内,顾锦年站在外面,大门紧闭,宅子像是被翻新过一般,顾锦年没有去打扰,打算看几眼便离开。
      可就在此时,突兀之间,大门开启,一位妇人出现在顾锦年面前。
      四目相对,顾锦年稍稍作礼。
      中年妇人也朝着顾锦年作礼,而后开口。
      “先生有何贵干?”
      顾锦年的容貌已经更改,看起来就是一个中年儒生一般,气质温和,所以让人下意识会放松戒备之心。
      “在下乃王公好友,听闻王公事迹,自千里而来,想要吊唁一下故友。”
      顾锦年开口道,语气温和。
      “兄长快请入,千里而来,当真辛苦,妾身立刻为兄长做顿家宴,还望兄长不要嫌弃。”
      《诸界第一因》
      对方开口,如此说道。
      听闻顾锦年是自己丈夫的好友,而且不辞千里而来,这让她十分感动。
      “嫂夫人客气。”
      “无须大费周章,随意即可。”
      顾锦年开口。
      王氏没有多说,而是请顾锦年入内,大堂内摆放着王巍的灵牌,顾锦年上前祭拜。
      “兄长待会可去我夫君书房稍稍歇息,我去去就回。”
      王氏说完此话,带着篮子离开,留下顾锦年待在这里。
      家徒四壁,也不担心有贼。
      随着王氏走后,顾锦年不由感慨一声,紧接着走出大堂,来到左边的书房。
      王巍的书房不大,入内后便发现有满是书籍,虽然杂乱,但看得出来,王巍是真正读书之人。
      有些人家中书籍堆积如山,摆放整齐,但往往就是这种人,从来不会看书。
      真正喜欢看书之人,大部分是将书籍随意放置,不过当需要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到。
      顾锦年来到书桌面前,他观阅一二。
      但很快,顾锦年看到了书桌右上角刻下的两行小字。
      【民忧而我忧】
      【民悦而我悦】
      简简单单十个字,却让顾锦年变得更加沉默。
      “王公大义。”
      片刻后,顾锦年深吸一口气,随后朝书桌一拜,虽然人已不在,可这样的精神,让顾锦年深深敬佩。
      没过多久。
      王氏回来,买了一些菜,忙前忙后,正在做饭。
      顾锦年并非不愿帮忙,而是对方身份问题,这是古代,若自己出手帮忙,反而会惹来一些闲话。
      故而,顾锦年只能让王氏不要太忙,随意即可。
      只不过,家中来客人,自然不会怠慢。
      如此半个时辰后,一盘盘的菜肴端上了大堂饭桌上,顾锦年也趁此机会询问了些事。
      大致就是关于吃住问题,包括一些善后的问题,江中郡郡守有没有好好处理她们孤儿寡母。
      毕竟这家徒四壁的样子,与顾锦年想象中不一样,虽不说一定要金碧辉煌,但至少不应该这样。
      对于顾锦年的问题,王氏摇了摇头道。
      “官府给了不少帮助,县里百姓也挺照顾我们的,只是妾身夫君曾经交代过,无功不受禄,如今家中良田交给一些百姓,他们没有收我们的银子,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
      “官府也给我儿办了入学,一切都好。”
      王氏出声,道出了原因,也让顾锦年更加敬佩王巍,同样也敬佩王氏。
      也就在此时。
      一名孩童走了进来。
      差不多十三四岁,身上满是灰尘,脸上也有一些伤痕,似乎在外与人争斗过。
      看到此景,王氏立刻起身,语气稍带责怪,但还是第一时间擦拭他的伤痕,以及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很快,王氏带着王巍之子,走了进来。
      “云儿,快点见过叔叔。”
      王氏开口,让王云见过顾锦年。
      只是孩童略显顽劣,只是看了一眼顾锦年,随便喊了一句,便上桌吃饭,也不管这么多。
      看到此景,王氏有些尴尬,忍不住出声道。
      “兄长,我夫君平日里忙于公事,难以照料顽儿,有些不知礼数,还请兄长见谅。”
      王氏开口,虽然不满自己儿子的行为举止,可眼下她也只有这个儿子了,打心底还是疼爱的。
      看到这一幕。
      顾锦年心中不由叹了口气,随后出声道。
      “嫂夫人,我与大夏天命侯顾锦年有些关系,若是嫂夫人相信,过些日子我与顾锦年谈论一下,看看要不要把王公之子,送去京都,让天命侯照料一二?或者送去大夏书院,好好潜修。”
      他开口,如此说道。
      对于王巍,顾锦年是有些亏欠,如今剩下孤儿寡母的,自然想出手帮一下。
      听到这话,王氏有些惊讶。
      “这”
      若是其他帮助,王氏只怕第一时间会拒绝,可听到可以跟在顾锦年身边学习,亦或者前往大夏书院,身为母亲,自然不想拒绝,这可是大夏最好的学府。
      谁不希望自己儿子有出息?
      “请嫂夫人放心,我与顾锦年关系甚好,说上两句,无论如何都能让令子前往大夏书院,好好学习。”
      顾锦年开口。
      而饭桌上的王云,却有些反感。
      “我不去。”
      “娘,我哪里都不去。”
      很显然,王云有些叛逆期。
      “不可乱语。”
      王氏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可对方没有理会,直接放下碗,回到自己房间。
      看到这一幕,王氏有些无奈,但心思还是在大夏书院当中。
      “若兄长当真能让云儿去大夏书院,妾身在此谢过。”
      衡量一二,王氏几乎没有太大犹豫,直接答应下来了。
      “好。”
      “那嫂夫人先忙,在下会处理好,等些日子,朝廷会派人来的。”
      顾锦年出声。
      “多谢兄长了。”
      “兄长大恩大德,妾身没齿难忘,我夫君有您这样的好友,当真是福分。”
      王氏有些激动,甚至要给顾锦年下跪。
      但被顾锦年拦下来了。
      随后,顾锦年简单吃了几口,再祭拜一番王巍,便离开了此地。
      他去了江中郡府都军营。
      见一见自己的爷爷。
      再次与老爷子相见,顾锦年表现如往常一般。
      老爷子也如平时一般,见到顾锦年大喜过望,然后带着顾锦年在军中参观。
      “锦年。”
      “同盟会要成立了。”
      “这次打还是不打?”
      顾老爷子开口,询问顾锦年这个问题。
      “打。”
      “如今礼部已经警告了三次。”
      “该给的警告也给完了,一意孤行,自讨苦吃。”
      顾锦年开口,语气平静,但态度很坚决。
      “好。”
      “不愧是咱们顾家的种,锦年,那爷爷拜托你一件事。”
      “回头写份奏折,力荐爷爷我出战,知道吗?”
      顾老爷子开口道。
      “好。”
      顾锦年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爷爷一直想要再度征战,这件事情他会处理好的。
      得到这个答复,顾老爷子顿时喜悦无比。
      拉着顾锦年在军中住了一天,爷孙两个畅谈了一整天。
      翌日。
      顾锦年启程离开。
      老爷子没有相送。
      只是等顾锦年走后,军中大营内,这位大夏的铁血战神,却早已泣不成声。
      身为顾锦年的爷爷,他岂能察觉不到顾锦年的异样?昨日接触顾锦年时,他便感应到顾锦年遇到了什么问题。
      可他没有说,只因顾锦年没有告诉他,就是不希望家里人担心。
      而今,等到顾锦年离开,顾老爷子这才绷不住情绪,在大营内独自落泪。
      这人世间,最难受的不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只不过,顾老爷子相信。
      他相信,顾锦年一定能渡过难关。
      如此。
      转眼之间。
      又是十日。
      自天命降世之后,整个神洲大陆,一切显得十分平静,除了仙门在广收门徒之外,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只不过,这一日,一则消息自中洲文宫传了出去,再一次提起稷下学宫的事情。
      顾锦年为何遭遇天罚。
      中洲文宫给予了一个全面解答,那就是立德出了问题。
      文章洋洋洒洒万字,剖析着顾锦年为何无法成圣,又为何遭遇天罚。
      只因,顾锦年没有德行,江宁郡之难,顾锦年并不是因为百姓,而是因为自身功绩,为了稳固顾家的地位。
      白鹭府之事,亦是同样道理。
      至于匈奴国和亲之事,更是大肆抨击,以朝廷局势来分析,武将地位不断衰弱,顾锦年身为顾家世子,所以必然要选择战争,让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关系恶化下去。
      这样一来,武将地位就不会太过于衰败。
      还有孔家之事,更是抨击顾锦年没有德行,所做的一切,是为己,亦或者出于某种目的。
      这篇文章发布之后,再一次将顾锦年推到风口浪尖上。
      如果是别人这样乱说,不会引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可毕竟这是中洲文宫传出来的文章,自然让人不得不去关注。
      面对这样的质疑,苏文景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抨击回去,同样写了一篇万字文章,阐述顾锦年所作所为,皆为天下苍生。
      圣人出面,自然与众不同,但不得不说的是,争议已经起来了。
      至于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匈奴国,东荒诸国却推崇中洲文宫的文章,虽然没有反驳苏文景的文章,可他们更偏向中洲。
      毕竟各国成立同盟会,摆明了就是跟大夏王朝撕破脸了,如此一来的话,出于政治目的也好,亦或者是出于心中的嫉妒也罢,自然而然不会选择去支持顾锦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事情是对是错,无法去辩解。
      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苏文景说的没错,中洲文宫说的,也没有错。
      眼下,想要证明很简单,那就是顾锦年成圣,只要顾锦年成圣了,这些谣言都将烟消云散。
      只是。
      面对这些事情,顾锦年根本没有去理会。
      对于他而言,潜心悟道,才是关键。
      这一日。
      他来到了江宁郡。
      江宁郡,早已平静,自洪灾结束后,举国之力,为江宁郡百姓重建家园。
      江宁郡内,各府,各县,各地皆然塑了顾锦年的石像。
      在江宁郡内,顾锦年的威望,远胜大夏京都任何一个人,甚至超越圣贤。
      而且江宁郡内,最火的戏曲,全部都与顾锦年有关。
      基本上都是改编自顾锦年所作所为。
      可以说,在江宁郡内,有人大骂朝廷,最多就是被关个几天,若是有人辱骂陛下,三十大板,囚禁三月。
      而要是有人敢骂顾锦年一声,官府先囚禁,这不算什么痛苦,等放出来以后,所有百姓都会给予针对,轻则谩骂,重则孤立,让其根本无法立足。
      此时。
      江宁郡,天平府,朝临县。
      顾锦年行走在街道当中,他面色平静。
      但或许是衣衫老旧,外加上一路长途跋涉,顾锦年看起来无比沧桑。
      突兀之间。
      一名女童走来,拉着顾锦年的衣角道。
      “叔叔,俺爹让您去吃饭。”
      女童稚嫩,但也不怕生,拉着顾锦年如此说道。
      听到这话,顾锦年有些惊讶,他顺着女童所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处宅院内,里面有不少人,似乎是在设宴。
      宅院门口,一些人端着碗,蹲在地上吃。
      也有人站在门口,招呼着顾锦年。
      这很惊讶。
      顾锦年上前,简单聊了几句便知道,是有人喜结良缘,所以设下婚宴,街坊邻居都过来庆祝。
      婚宴主人见到顾锦年风尘仆仆,所以主动邀请,乐善好施。
      得知前因后果,顾锦年欣然赴约。
      不少人见到顾锦年,纷纷作礼,毕竟顾锦年看起来就像读书人,百姓对读书人还是有发自内心的尊重。
      顾锦年赴约参加,与百姓同乐。
      不过没有带礼,顾锦年亲自写下一首短诗,算作是礼物。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落笔后,未有异象,但众人却连连喝彩,婚宴主人更是如获珍宝一般。
      他们都是穷苦百姓,对于这种东西自然格外看重。
      婚宴之中。
      顾锦年没有任何端着身架,饮酒作乐,吃饭喝彩,融入其中,心情舒畅无比。
      一直到夜晚,到了新人入洞房时。
      酒宴结束,有人取来一个木像,这上面赫然是自己。
      新郎夫妇朝着木像磕头膜拜,才能入洞房。
      这让顾锦年有些无奈与好奇。
      询问一番才得知,这是江宁郡的规矩,只要操办大事,除了白事之外,任何事情,酒宴结束,都必须要向木像磕头。
      表达对顾锦年的尊重,以及感谢顾锦年拯救江宁郡的恩情。
      这个规矩,不止是这个县有,整个江宁郡都有,只不过穷人家用木像,有钱人家用石铸,甚至更有人用金子打造。
      “夫子,你可能不知道。”
      “去年咱们郡的洪灾有多惨烈。”
      “郡内不知多少人死在洪灾之中,活下来的老百姓,但还不如不活下来,没有吃的,就吃树,树没了就吃土,还有人互相把儿子卖了,吃别人家的儿子。”
      “我的妻子,就是在逃荒路上饿死的。”
      “我还看到一家人全部饿死在路上。”
      “苦的不行。”
      “如果没有顾公,我活不下来,我的儿子,我的女儿,都活不下来。”
      “大家伙也难活。”
      “是顾公救了咱们江宁郡的百姓,咱们老百姓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咱们江宁郡的百姓知道,谁是咱们的恩人。”
      “这恩情,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咱们都要记着。”
      有人开口,说到动情之处,更是落泪不止。
      看着这一幕,顾锦年有些沉默。
      他有些触动。
      莫名的触动。
      而随着新人拜完,众人也起身一拜。
      面对木像,顾锦年有些沉默,他是外来客,可以不拜。
      尤其是,这就是自己。
      但,顾锦年还是起身,朝着木像深深一拜。
      这一拜。
      拜那个时候的自己。
      无有任何想法。
      他也感谢当初的自己,选择挺身而出,选择为生民请命。
      而后,新人入洞房,顾锦年也离开此地。
      他独自而行。
      夜深人静。
      一座孤山上。
      顾锦年立在月下。
      少许清风吹来,将他鬓发吹乱。
      无人与我同望月。
      我与清风述万古。
      大世寂静。
      当热闹离去,寂静来袭之时,顾锦年显得格外宁静。
      他这段时间内,没有去思考圣道。
      只是回头看一些事情。
      看一看,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而今,他很满意。
      无论如何,结果是好的,自己没有愧对天下苍生,也没有愧对自己。
      只是,他还是不解。
      什么是圣道。
      自己完成三不朽,为何没有成圣?
      若是因为心学并非是自己的东西,那为何之前诗词文章,天地却给予赏赐呢?
      这也是一个让顾锦年好奇的地方。
      他有些想不明白。
      也想不出之所以然。
      良久。
      当天色明亮。
      顾锦年再次踏上路程。
      如此。
      第一个月就这样结束。
      随着一个月结束,顾锦年体内的天地圣印,释放出雷霆之力。
      顾锦年感觉得到,自己有些衰败,得到了反噬。
      而与此同时。
      大夏王朝。
      一道龙吟之声响起。
      是大夏国运金龙。
      五千丈的国运金龙浮现,令无数人惊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后,便看到这条国运金龙,在一瞬间缩小身躯,似乎受到了影响。
      人们不解,国运金龙为何好端端衰败了。
      很快。
      各种消息出现。
      真真假假。
      只不过,中洲文宫的文章,又一次出现,因为大夏国运的原因,这篇文章一时之间,得到了不少支持。
      之前还有些摇摆不定的人,随着大夏国运衰败,更加认可这文章的真实性。
      虽然苏文景再一次出声,哪怕他为圣人,可解释不清楚这件事情,终究得不到更多的支持。
      只是,还没过两天。
      两件事情,一时之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第一件事情,东海发生海啸,千丈巨浪,还有龙吸水现象,死了很多渔民,更主要的是,出海的渔船,无论是大夏王朝还是扶罗王朝,以及大金王朝。
      竟毫无收获,平日里就算出海不利,可至少有点鱼虾,但最近四五天,根本捕不到什么鱼。
      这件事情,各大王朝都派人去调查。
      疑似海底火山喷发导致,因为周围沿海地区感觉到了地动,好在的是,地动不算特别严重,只能说有震感。
      第二件事情。
      扶罗王朝的普元山,发生巨大变化,一道天命自山体喷涌而出,凝聚七彩光芒,笼罩山体。
      世人得知,天命产生了变化,孕育出宝物。
      有人在普元山外,看到一棵古树,上面生长一颗颗七彩果实。
      各种传闻谣言都有,说吞服这七彩果实,能得道成仙。
      扶罗王朝第一时间派大军镇守。
      而各大仙门直接出手。
      只不过,普元山内有莫名法阵,阻挡着世人前进。
      这两件事情,惹来了巨大的风波,以至于顾锦年的事情,无人关心。
      毕竟是真是假,本身就存在争议,而这两件事情不一样,海洋发生了变化,牵扯很多人的利益,普元山的惊变,更是代表着大世降临。
      如此。
      转眼之间,半个月过去。
      这半个月的时间,接二连三发生更多的事情。
      扶罗王朝的普元山传来一道戾声,不知道是什么生物,但七彩光芒当中,的的确确看到了一只带翅膀的妖兽虚影。
      七彩古树也得到了证实,的确存在,药香味弥漫千里之地,吸引了很多目光。
      而大金王朝,盘山也发生了变化,古老的山体,弥漫雷霆,化作雷区一般,一道沉闷诡异的声音,惊动大金王朝。
      匈奴国也有一座山蜕变,名为天齐山,不同于前面两座山体的变化,天齐山内,黑白二色笼罩山体,蕴含大道气息,巨大的阴阳八卦图,也出现在山体上空,显得神妙。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世降临的征兆。
      每一座古山当中,都孕育着宝物。
      天下各大仙门蠢蠢欲动,就连中洲王朝都忍不住出手,派出高手,与其争锋。
      普元山,盘山,天齐山。
      成为了世人最关心的事情。
      同样,这半个月来,海上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半个月的时间,渔民都没有捕到但任何鱼虾,这很不寻常,而且四海当中,一直处于极端天气,雷暴,龙吸水,惊天海浪,甚至到最后还出现了海穴。
      这些事情,都预兆着大世降临。
      有祥瑞的,亦有诡异的,令人恐惧。
      有人认为,海中也藏有异宝,如今海上发生的诡异事件,其实也在孕育着宝物,即将要出世。
      这个消息,得到广泛的认可。
      只不过,无论是普元山,还是盘山,天齐山,亦或者是海洋。
      除了这些怪异的事情发生,其余没有半点动静,三座古山有天地阵法,阻挡着人们入内。
      一开始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可等了半个月之久,一点动静都没有,热度也降低了不少。
      可随着过了数十日,一则消息,彻底引来天下人的关注。
      那就是顾锦年的事情。
      大夏王朝,国运金龙,衰败至真龙,虽有万丈之躯,但已经不是五爪金龙。
      国运至少衰败了三分之一。
      这个事情,成为了天下人当前最关注的事情。
      之前衰败了一次,已经引来了争议,而今衰败太过于恐怖了,从金龙跌到真龙。
      这件事情,让大夏王朝集体有些恐慌了。
      突然变成这样,肯定是与朝政无关,因为朝廷最近这段时间什么事都没做。
      所以众人知道,国运衰败与顾锦年有很大关系,毕竟顾锦年与大夏王朝捆绑国运。
      但真正令人沸腾的不是这个,而是一则消息传出,没人知道是谁传出来的,但的的确确得到了各方认可。
      那就是顾锦年命不久矣。
      这消息传出后,大金王朝监天司第一时间同意了这个观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大夏国运不可能衰败的如此可怕。
      随着大金王朝监天司的认可,中洲文宫再度传来声音。
      告知世人,顾锦年的圣罚并没有结束,苏文景也没有为顾锦年逆天改命,只不过是拖延了时间。
      之所以撤销雷罚,是因为苏文景成圣,天地给予的一点面子。
      而今,顾锦年在未来不久,可能数个月后,便会陨落。
      这也可以解释大夏王朝的国运,会衰败的原因。
      当然,这是中州文宫的猜测。
      故而,所有目光聚集在苏文景身上,希望能得到一个答复。
      面对这件事情,苏文景没有给予任何回答。
      但无形当中更加确定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顾锦年马上要死了。
      这事情,可比天地大变还要惊人啊。
      毕竟这两年来,整个神洲大陆,名气最大的人,就是顾锦年。
      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天命降临,大世之争,几乎七成人都看好顾锦年,认为顾锦年极有可能是这次天命之争的最终赢家。
      可没有想到,大世之争才刚刚开始,顾锦年就要死了?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内,世人不再关注其他事情,全心全意关注着顾锦年。
      只不过,没有人知道顾锦年身在何处,虽然有些传闻,可大多数都无法考究。
      但有一点可以察觉到。
      那就是大夏王朝的国运,的的确确,每日都在衰败。
      这就预兆着,顾锦年的确出了大事。
      而苏文景无法去解释。
      让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真实,从而出现诸多谣言。
      但最开心的还是匈奴国。
      他们最痛恨的人,即将陨落,这岂能不是一件好事?
      仙门与佛门,更是长松一口气,只不过他们没有多语什么,而是全心全意应对普元山的大变。
      抢占大世先机。
      而此时此刻。
      大夏边境。
      顾锦年的身影,出现在群山之中。
      的确。
      他得到了天地圣印的反噬。
      生命在衰败。
      两个月的时间,顾锦年做到了放下一切。
      他来到大夏王朝诸多地方。
      而今,他选择来到边境,看一看大夏山河。
      “困境,便是最好的磨砺。”
      群山内。
      顾锦年盘腿坐着。
      他思索着心学第一境。
      如今的自己,便处于困境,他以困境为磨砺。
      而自身的心境,也达到了天人合一,没有畏惧死亡,也没有恐惧未来。
      这是第二境,顺逆好坏,取决于心境。
      沿路而行,江中郡,江宁郡,白鹭府,他一个又一个走去,立下正心,也行走正道。
      两个月的感悟,让顾锦年隐约抓住规律,自然的规律。
      生存与灭亡,一切都是自然之道,没有人可以永恒不朽,但永远有人活着。
      学问的根本,便是传承之道。
      儒道的根本,也是传承。
      顾锦年站在群山上,眺望远方,他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蜕变。
      回顾这两年,自己所作所为,顾锦年认为自己活出了自己,没有因权力而低头,没有因为利益而屈服。
      直指问题,以求解决。
      眼下就是第七境,守干净心,做干净事。
      摆在顾锦年面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个。
      那就是天道不认可。
      虽然顾锦年不敢完全确定,天道就是因为自己一切学问来自他人,但目前给予的信息,就是这一条。
      可仔细回想,一开始天地异象,就证明天地是认可自己的,一直等到自己快要成圣时,给予一道阻碍。
      这就很古怪。
      要是不承认,一开始就应该不承认,何必等到这个时候?
      当时没有时间去思考,所以认为是天地在针对自己。
      可现在仔细想想,顾锦年隐约觉得,这是一场考验,当然这也只是自己现在的想法,自我安慰。
      “无论如何。”
      “想要真正明悟圣人之道。”
      “眼下只能依靠这个办法了。”
      顾锦年开口,说话之间,他取出大道成圣图。
      这是当初大夏天灾时,天地赐予自己的神物。
      半圣境界,可以借助这大道成圣图,明悟圣人之道。
      之前与文景先生提过这个大道成圣图,根据文景先生之言,这大道成圣图,极有可能记载了圣人成圣之路,自己可以去感悟,从而更加清晰的明白,什么是圣道。
      换句话来说,这大道成圣图,会让自己重新经历圣人之路。
      想到这里。
      顾锦年将自己的浩然正气注入其中,之前抵达过半圣境,所以可以激活这大道成圣图。
      有没有危险,顾锦年也不管了,最起码眼下自己是没有半点机会。
      随着浩然正气注入其中。
      刹那间,大道成圣图散发奇异光芒,随后顾锦年的身影消失,被古图吸入其中。
      昏暗。
      无光。
      沉重。
      无神。
      顾锦年的意识,一点一点消散。
      他感觉自己溺水了。
      这种感觉很难受。
      意识被压制,仿佛做梦一般,有一定的意识,但并不多。
      记忆也在逐渐消散。
      就在顾锦年意识快彻底磨灭之时。
      突兀之间。
      一团火光出现在眼中。
      而后,伴随着炽热。
      难以言说的炽热。
      睁开眸子。
    &n

第二百二十五章:明悟圣道,善恶真谛,顾锦年成圣!大道同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