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节 以夷制夷[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数日后,石渠阁之中,刀间埋首在无尽的档案之中,仔细翻查着资料。
      这些资料里,有古代的记载。
      最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也有近代的记录,包括了过去数十年,汉使出使匈奴的报告以及汉军占据合黎山后,合黎山驻军发回来的报告,还有归义候和投降的匈奴贵族的所言所语。
      “还真是有些难缠呢……”刀间合上一本书册,自语的叹道。
      在看过了数十万字的资料、档案和情报后,刀间就明白了。
      羌人的问题,要比濊人复杂无数倍。
      与濊人相比,羌人自古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领袖。
      也从来没有人能统一羌人各部。
      因而,羌人的问题,已不是拉拢几个高层就可以解决的了的。
      仅仅是目前,汉家所掌握的,规模较大的羌人部族,就有着谷羌、渠羌、氐羌、屋兰羌、姑臧羌、合黎羌等。
      更麻烦的是——这些各自不同的羌人部族,不仅仅互不统属,就连习性、习惯、语言甚至信仰,也都各不相同。
      而且,这些羌人部族,都是以深山、峡谷和森林为家。
      他们居住在高耸险峻的群山之中,隐匿于茂密的森林深处。
      在这些其他人,难以行走的地方,羌人如履平地,健步如飞。
      而汉军目前,是一个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野战军队。
      天赋几乎全部点到了在开阔平原和无垠草原的战争之中去了,山地作战的经验极其匮乏。
      当然,也不是没有善于山地作战的军队。
      譬如梅候的合浦军,长沙国的郡兵,就都有着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
      但,从合浦关或者长沙国调兵,辗转去往合黎山。
      这要跨越一万多里的地域,最起码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等这些合浦兵和长沙兵赶到合黎山,黄花菜都凉了!
      更别提,万里转运大军,需要耗费的钱粮与资源,本身就是一个无底洞。
      即使,他刀间说服朝堂和剧孟,准许抽调长沙兵或者合浦兵。
      但是,劳师远征,经过了一万多里跋涉后的军队,是否还能有战斗力?
      这些生活在南方卑湿之地的士兵,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水土?
      这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总之,刀间现在遇到了一点麻烦。
      他得先找到一个可以适应,并且善于山地作战的可靠军队。
      一念及此,刀间便站起身来,走出石渠阁。
      两位一直守候在门口的官吏立刻上前,为他将门关上,同时上锁。
      这是石渠阁的规定,所有一切档案,都属于机密。
      哪怕是刀间这样级别的官员,想要查阅石渠阁之中的档案,也需要向太史令衙门提出申请,经过核准之后,方才许可查阅。
      且查阅过程之中,原则上不许带离,不许抄录。
      据说唯有九卿级别的高官,方有可能抄录某些内容。
      而在查阅过程之中,更是会有专人监视和监督。
      “刀都尉,太史令让下官转告:若都尉下次再来查阅,可以不需申请,直接来此就可……”一个官员轻声说着。
      “替吾多谢太史公……”刀间连忙回礼。
      太史令衙门,近几年来,地位渐渐提高,从原先的皇室家臣,转变成为了一个专门掌管和保管汉室档案、公文以及各种机密文件的部门。
      其逼格,更是直逼两千石!
      而由太史令本人直接监管的茂陵图书馆,在如今更是已然成为了天下士人心中的圣地。
      出了石渠阁,刀间乘上马车,径直前往位于戚里的贵平君府邸。
      这几日,刀间与这位帝国的国丈之间的沟通,频繁而密切。
      而事实上,刀间与卓王孙、程郑婴以及长安城内的大贾们,熟悉的很。
      因为京辅都尉衙门本身,就是直面长安商贾和贵族们的。
      刀间的到来,立刻就惊动了卓王孙。
      这位帝国的国丈兼贵平君,如今已经是一位大腹便便,养尊处优至极的富家翁了。
      他甚至连生意也不怎么关注,一直常住长安,学习贵族和公卿的生活方式。
      下一代的卓氏,很可能由商转官。
      而卓氏庞大的产业,则可能由少府接管。
      当然,这都是坊间传言,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没有人知晓。
      但有一点,很显然——这位贵平君,近些年来一直在处心积虑的为汉军的对外扩张提供种种支持。
      “都尉今日前来,可是已经有了主意?”一入府,卓王孙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嗯……”刀间点点头,对卓王孙笑道:“这几日,在下查阅石渠阁之中的档案与记录,已经有所心得了……”
      卓王孙闻言,立刻就笑的脸都挤成一团了。他对刀间道:“倘若明府有需要某家的地方,尽管直言……”
      于卓王孙而言,他已经明确无误的从未央宫之中得到了准确的信息——天子对于他用财富和资源协助汉军在幕南的行动非常赞赏。
      以至于爱屋及乌,天子临幸卓妃和程郑氏的次数都比往常要多了。
      这很关键!
      卓王孙现在每天都在给泰一祈祷,向灌口二郎上香,请求两位神明保佑自己的女儿一定生下一位皇子!
      一旦女儿诞下皇子,那么,卓氏的皇亲国戚身份就稳了。
      卓氏未来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而女儿想要生下一位皇子殿下,天子的临幸次数就非常关键了!
      更何况,他做这些事情,并非无利可图。
      至少,在幕南之事上,他赚了不少。
      这种既能赚钱,又可以拍马的事情,卓王孙自然是拼死也要做的。
      如今,这合黎山之事,就了不得了。
      以卓王孙得知的消息来说,此地,不仅仅关乎着汉家国策,更干系着数不清的羌人!
      此外,合黎山之大,方圆千里,资源丰富。
      其中蕴含的泥炭、铁矿和铜矿,不知凡几。
      于公于私,卓王孙都没办法拒绝刀间的请求。
      “在下此来,为两件事情……”刀间在卓王孙的陪同下,走进贵平君府的客厅,一边走一边道:“其一,阁下前日的许诺是否有效?”
      卓王孙将刀间请上上座,命下人上点心、茶水,然后笑着道:“当然有效……”
     &nbs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节 以夷制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