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节 刘荣之死(2)[2/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现在,他终于醒悟了过来,他曾经诅咒和怨恨的那个男人,才是一直在无形之中庇护他、保护他的人。
      但这个醒悟来的太迟了。
      坐在御座上的刘彻面带沉重的道:“朕获先帝遗命以保宗庙,七年以来,夙兴夜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德,羞先帝遗德也……”
      “今淮南王乱法坏政,此朕德薄,不能感化之故……”
      “且夫淮南王,朕之同产长兄,先帝长子也,朕实不忍致法于王!”刘彻挥手道:“其与卿等再议之……”
      这也是游戏规则之一。
      坏蛋大臣们来扮演,而皇帝则只能扮演一个仁慈宽厚的家长。
      刘荣听到这里,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刘德确实不敢杀他。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心,就听到廷尉赵禹拜道:“臣廷尉禹昧死奏皇帝陛下:陛下以为淮南王先帝长子,陛下同产长兄,不忍致法于王……然,臣以为不然,陛下乃天下主,百姓民父母也,今法淮南王当作法族,倘陛下以为淮南王陛下同产兄,先帝长子而不忍致法于王,岂非坏先帝法,故臣昧死谏曰:陛下当以天下为重,致法于王,此法如是足也!”
      紧随赵禹之后,是一大片的列侯贵族。
      这也是今日法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以赵禹等司法官和刑名官为首的执法者们,在吸纳了黄老派的法学思想后,渐渐向着保守派演化。
      在他们眼里,所谓壹刑者,法也,七尺之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刑。
      而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神圣性,就是他们的职责。
      所以,淮南王刘荣在他们眼里,必须被严正法典。
      不然,就是对法律和他们的信仰的亵渎。
      这会让他们恶心无比,比死还难受。
      但,刘彻却不能苟同他们。
      因为,刘彻很清楚,这一个法家派系的主张和论点,至少在现在来说,是不现实的。
      中国社会,至少在现在,还是人治社会。
      未来至少两百年,也会是如此。
      既然是人治,那就要讲温情,讲人情。
      出于维护统治稳定的需要,刘彻不能直接处死刘荣。
      但刘荣却被这一批气势汹汹,对他喊打喊杀的法家大臣们,吓得失禁了。
      他恐惧无比的看向了他曾经痛恨的那个男人,他的弟弟。
      “卿等勿复言……”刘彻对着赵禹道:“朕非圣人,不能大义灭亲,还望卿等原谅朕的这一点私心……”
      这一句话,让刘荣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刘彻看着他,在心里摇摇头。
      到现在,刘荣才知道悔恨和害怕,早干什么去了?
      刘彻是不会去当那个傻兮兮的农夫的。
      更重要的是,刘彻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假如刘荣不死,那么汉律就将成为一纸空文。
      至少,对于刘彻的那些弟弟们来说,将成为一纸空文。
      从此以后,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就会毫无顾忌。
      想想也能明白:连刘荣犯下如此多的罪,都可以免死,那他们自然不需要顾忌了。
      当然了,刘彻也知道,他不能直接处死,甚至不能公开的对刘荣过于苛责。
      这看起来很矛盾,似乎连逻辑都有些乱。
      但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逻辑也很连贯。
      在中国多数情况下,杀人的,其实不是刑罚,而是人心。
      像岳飞,死于莫须有,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无论是谁,都无法将他从中国人民内心之中抹去。
      他始终是,也永远是民族英雄。
      至于秦桧赵高,他们活着,但却早已经死去。
      对于刘荣怎么处置,刘彻早有定计了。
      他要将刘荣做成一个典型,一个所有刘氏诸侯王一看就瑟瑟发抖,不敢再触犯法律的典型!
      那什么样的处置,才能让诸侯王们害怕呢?
      杀头吗?
      未必,刘彻登基以来,宰掉的诸侯王,都快可以组成一个加强班了。
      但违法乱纪,目无国法甚至强取豪夺,横征暴敛者依然数之不尽。
      譬如那现在的衡山王刘赐、那已经死了的燕王刘定国,还有刘彻的两个亲爱的弟弟淮阳王刘余和现在虽然还没有显露本性,但迟早将成为一代大种马的刘胜。
      对于这些人来说,法律和制度,在他们眼里,如同无物。
      他们甚至聪明的知道,哪怕自己犯法,但只要不过分,皇帝就不可能惩罚他们。
      这些渣渣,刘彻已经失去了耐心了。
      也不想再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的想办法来对付他们。
      这太难了!
      也太浪费时间了。
      就拿刘荣来说吧,为了对付刘荣,刘彻布局数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和精力,才一步步的将他带到沟里。
      若今后,再为了这种事情去耗费时间,消耗脑细胞。
      刘彻实在有些担心,自己的精力是否足够?
      他也不愿意再将精力和资源浪费在怎么惩治和处罚弟弟们上面了。
      索性借着这个机会,一劳永逸。
      于是,他图穷匕见,对着赵禹等人道:“当然,卿等所言,也不无道理!”
      “法,先帝之所立,天下之所公认,臣不愿坏先帝法……”他走下台阶,对丞相周亚夫道:“丞相,三代之中,可有类似故事?”
      对中国人来说,假如遇到问题,现在的法律和制度无法解决,那么向祖先寻求帮助和智慧,就是理所当然的。
      丞相周亚夫闻言,拜道:“臣孤陋寡闻,未闻三代有此先例……”
      而这个答案正是刘彻需要的。
      其实,从一开始到现在,这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现在,刘荣的形象,已经从桀纣,上升到了比桀纣还可怕的昏王地步了。
      想想看,连三代之中,都找不到一个类似的先例。
      这刘荣得多么可怕?
      桀纣之属,拍马都不及!
      太恐怖了!
      “既如此……”刘彻沉吟片刻,道:“那便请丞相与诸卿商议,论及淮南之事,然后再上奏给朕……”
      虽然刘彻早已经有了方案,但,游戏规则如此,还是得让大臣们先商讨一下。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节 刘荣之死(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