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节 为政绩论(2)[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伍被说的事情,许九能够理解。 更新最快
      特别是当他得知,安东居然在田税上所得寥寥无几后,他不得不去思考怎么弄钱。
      钱这个东西,没有人能离得开。
      尤其是对于他这个新上任的都护府都督而言,怎么想办法弄一大笔钱,在他得知自己将出任安东都护府都督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想了。
      因为他需要钱来刷政绩。
      修道路要钱,凿渠道要钱,就连安顿百姓,组织开荒也需要钱。
      更不提,新官上任,必须要给下面的人发福利。
      南阳郡郡守张汤,为什么在南阳能立得住?
      拳打土豪,脚踢官僚,几乎将南阳经营成了法家的大本营和老巢?
      除了他背后站着天子,拥有对全郡上下生杀予夺大权之外,最重要的是他能给下面的人发各种各样的福利。
      今天的南阳官员,生病享受官府医疗;休沐之时,享受国家公款休假、疗养,甚至每年可以申请一次长达一个月的探亲假!
      甚至就连子女的教育问题,郡守衙门也全包了。
      所有官吏的子女,全部可以免费入读由郡守衙门开设的私塾,接受教育。
      且所有私塾,都是由法家学者出任蒙师。
      官员子女,只要表现的稍微好一些,就可能被推荐,入读法家的各大学苑。
      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多福利和优待,南阳官员,才能忍受张汤的种种高压政策和严苛的政绩指标。
      不然,没有好处,没有优待,谁会给张汤卖命?
      而张汤能发这么多福利,靠的就是南阳的财税收入冠绝天下。
      过去五年,南阳郡的财税收入不断飙升。
      去年,南阳郡报告朝廷,仅仅是盐铁一项,其岁入就高达两万万!
      张汤的经,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了天下官员想升官,想发财,没有钱,你就不要做那个升官的梦了!
      天下无数人纷纷学习南阳模式。
      河东郡郡守袁恢是第一个跟进的,袁恢在担任河东郡郡守时,大力发展河内郡的泥炭和冶铁。
      甚至以郡守之尊,亲自下场,多次鼓励和提倡‘贤大夫及良绅,作泥炭之业。
      果然大获成功,河东郡从元德四年开始,泥炭开采与冶铁业大暴。
      河东上下,都吃的满嘴流油。
      袁恢连续三年,考绩为殿,几乎预定了下一界的河南郡郡守,甚至可能被调入长安,出任某部主官。
      虽然,许九隐约听说了,河东郡被袁恢这么搞,财税是提上来了。
      但是,每年都有上千民众,葬身于矿洞之内。
      数千个家庭,因此妻离子散。
      但谁在乎呢?
      河东郡起来了,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政绩与嘉奖。
      就连列侯们,也因为封国之中的泥炭资源与冶铁业而发财。
      几个泥腿子的叫唤和非议,自然被淹没在了一片歌功颂德的逢迎之声中。
      就连最保守的儒家,也不得不给袁恢的政绩点赞,都说他是‘治世之能臣。
      与之相反,故尚书令丞颜异,外放会稽郡郡守。
      上任之后,这位儒家的大才,面对会稽郡上下的复杂问题。
      他既不愿意挥起屠刀,斩断一切问题,也不敢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寻找财源。
      但长安方面,却又催压很急。
      丞相和御史大夫衙门,甚至直接给会稽郡定了任务指标,规定一年要毁尽多少座淫祀,抓多少神棍巫婆,栽种多少株夹竹桃,清理多少亩水田。
      颜异没办法,只能将压力往下面传递。
      但问题是,会稽郡的财税收入少的可怜。
      没有钱,他别说收买官员给他买命了,就连基本的栽种夹竹桃的命令,都难以推行。
      毕竟,你连好处都不给下面的人,就想让下面的人去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种种事情,这可能吗?
      许九离京前,已经听到风声,颜异很可能会被调离会稽了。
      接任他的,将是一位法家的后起之秀或者干脆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将军。
      颜异的未来,本是光辉的。
      但如今,却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就连儒家,也不敢再吹颜异的贤明和道德了。
      公羊派甚至直接开始给公孙弘造势和宣传了。
      袁恢与颜异,两者最初的地位相差巨大,一个不过是出生于河南的士绅子弟,袁恢的祖父,不过官至雒阳尉而已。
      而颜异,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世家之子。
      他的祖先,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之中数一数二的大贤颜回。
      他自幼饱读诗书,年纪稍长,就在齐鲁一带颇有名声,不过十八岁就已经成为了储君的左膀右臂。
      二十岁出任尚书令丞,二十二岁成为郡守。
      但,在今天,袁恢却依靠政绩,逆袭上位,而颜异则可能遭遇他人生最大的挫折。
      许九看着这样的结局,自然不免唏嘘。
      而唏嘘之余,则是无比警示。
      在这个政绩为王的年代,他必须刷政绩。
      不管用什么办法!
      哪怕是如同袁恢那样,政绩带血,也得刷!
      而要刷政绩,就得有钱。
      很多很多钱!
      没有钱,就不可能大兴土木,没有钱,就更不可能给下面的人发福利,让他们跟着自己走,没有钱,他甚至可能令不出都护府衙署。
      但怎么搞钱呢?
      许九就不得而知了。
      他在出任都护府都督之前,从未有过基层的履。
      他甚至不知道,都护府的整个体系时如何运转的!
      他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伍被,希望伍被能给自己一个答案。
      …………
      伍被此来,本就是来给许九送政绩的。
      自己人嘛,不给他铺好路,那杂家还怎么继续在这安东独霸?
      要知道,从去年开始,法家、儒家甚至是墨家,都开始了打算在安东找个山头,树块招牌了。
      法家巨头张恢和楚诗派的巨头申公,甚至都有意派遣自己门下最得意的学生来安东经营。
      伍被笑着道:“兄长可以去找安东各地的列侯子侄谈一谈这种植园的税赋嘛……”
      今日安东,除了捕鲸和捕鱼业以及淘金业外,最大的产业,莫过于列侯封君们的种植园产业了。
      这些列侯子弟,手里有着大量土地,种植了大批大批的棉花、大豆。
      尤其是安东出产的大豆,因为质量高,出油率高,广受好评。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节 为政绩论(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