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四百五十节 为民做主(2)[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带着司马相如,刘彻在北阙出了宫门,自司马门进入戚里,然后从御道出武库,就进入了喧哗热闹的新长安。
      迎面而来的,首先就是数不清的人流。
      在这次改造之后,长安城正式形成了八街九陌的格局。
      既整个城市,有八条主干道纵横相连,又有九条通向城外各地的交通大道
      最著名的,自然是尚冠里大街。
      尚冠里大街,起自武库,向东延伸,直通便门桥大道和灞桥大道,与渭桥相连。
      这条大街,是长安八街之中最宽广的大街。
      足有三广,可以并行十二辆标准重载马车,差不多能与后世的八车道相媲美。
      但在此时,即使是这条以宽敞著称的大街,也是拥挤不堪。
      甚至就连御道上也挤满了人群。
      而在道路两侧和人群中,那些穿着赤服或者戴着红袖章的城管工作人员则尽职尽责的忙着梳理道路、清理各种垃圾。
      当初,城管司刚刚建立的时候,其实不过是一个敲竹杠的衙门。
      那个时候,穷的根本不需要节操的刘彻授意剧孟,成立的这个机构,本质上就是为了敲商贾的竹杠而存在的。
      是以,最初整个城管司的人,全部是长安城中的刺头和游侠,满脸横肉,一看就是恶人的那种。
      但谁都想不到,不过七八年时间,这个当初只是敲竹杠,顺便干点正事的衙门,已经成为了整个长安城最大、人员最多、职责最多的衙门。
      其名下雇员、临时工、官吏加起来几近万人。
      单单是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就已经超过了三千人!
      真是可怖!
      但没办法,长安城太大,人口太多,每天百万长安民众吃喝拉撒,留下的生活垃圾,假如不能及时清理。
      那么,长安城大抵就会变成中世纪的巴黎了。
      多亏了城管衙门的工作,如今的长安,才会这样的整洁干净。
      哪怕是过去半年的大规模拆除、建设,留下的数以十万石的垃圾,也是靠着城管和隧营才能及时拉去城外掩埋。
      “去章台街……”刘彻在马车上沉吟片刻,就下了命令。
      章台街,是长安八街之一,也是仅次于尚冠里大街的繁华大街。
      其北有刚刚落成的廷尉官衙和家属宅院群,东北是新建的柳市,其他地方则为民居区。
      这次重建,有七个过去的贫民闾里被迁移到章台街一带,此外,原本在当代还有着三个商人聚集闾里以及另外十几个平民闾里。
      在这条大街上,曾经发生过许多的典故和故事。
      最著名的莫过于后世‘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这个典故就是发生在此。
      张敞同志的家宅,便是在这章台街。
      但在此时,章台街的地位,却并没有武帝后那么重要。
      这从过去,章台街一般都是商贾的居住区就可知道。
      这里,在过去曾是长安城的游侠和地痞无赖的地盘,基本上,所有关中的英雄好汉和绿林豪杰,都曾经混迹于此。
      长安城经过改造后,这些人被赶出了他们所霸占的闾里地盘,京辅都尉刀间拿着棍棒将这些英雄好汉打的哭爹喊娘,顺便将数百个逃犯抓起来,送去了长城修地球。
      但,惯性的力量依然巨大。
      此地,依然存留着大量的盗匪、游侠、地痞力量。
      刀间在过去三个月,曾经十次向刘彻弹劾了一些贵族官员,充当此地游侠、地痞保护伞,使他难以治理的事情。
      但每一次,刘彻都是留中。
      为的就是留在今天,自己以天子之尊,来亲自处理这些事情。
      形象的说,就是刘彻故意要留一批小怪来给自己刷经验。
      长安的八街九陌经过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后,已经可以互相连通。
      从尚冠里大街去章台街,道路也并不远。
      最多不过十余里,但是,这十余里却走了两个时辰——没办法,长安城的人流实在太多了!
      更何况,如今又马上要到考举之时。
      每年这个时节,都会催生出一个奇特的考举经济。
      就像后世的双十一,无论是不是考举士子,是不是士大夫,整个关中的地主豪强商贾子弟,都会汇聚长安,附庸风雅,赏花弄月,顺便嗨皮嗨皮。
      发展到现在,连雒阳、睢阳、荥阳、晋阳的豪强子弟,也会如约而来。
      其中大半,压根就不打算参加考举。
      他们都是有志于武苑的优秀精英。
      现在,汉室的阶层分化已经重新洗牌了。
      一等人,是武苑的学生,是野战军的高级军官。
      他们享有超然的政治地位和百姓的崇拜、家族最多的资源以及最好的教育。
      只有那些歪瓜裂枣,才会来参加考举。
      毕竟,士大夫贵族是很傲娇的。
      他们在本能上排斥自己的精英与泥腿子寒门士子同台竞技。
      而且,大多数人年轻俊才都是很骄傲的。
      由于目前考举制度,对于贵族、两千石士大夫或者官宦之家、学阀有着优待,可以加分。
      所以,这些家族的真正精英,反而对考举敬而远之。
      他们觉得——哥需要加分?你这是羞辱哥!
      正好,天下尚武成风,家家以有武夫为荣,就是民间乡下的土财主,也以家里出了一个军官——哪怕是什长为荣。
      所以呢,北地士大夫、贵族纷纷调转腔调,转而投入武事。
      最精英,最好的子弟的目标,从来都是武苑!
      至不济也要入太学。
      考举什么的,那是次品、纨绔子去混一个头衔的地方。
      这就给了大量寒门子弟出人头地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毕竟,假如士大夫家族和贵族们的精英们也加入考举盛宴,那么这个时代的寒门和中下层子弟的出头机会就太少了!
      寒门和下层人民的子弟,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对方十万八千里。
      这是单靠努力,很难填补的鸿沟。
      譬如汲黯、颜异这样的精英,二十来岁就已经手握大权,有着方方面面的人脉,他们即使不靠刘彻,在仕途上也可以一日千里。
      一般人拿什么来竞争?
      你还在基层摸爬打滚,人家就已经端坐高堂,口称本府了!
      普通人一辈子拼搏,也不过与这些人入仕的起点相差无几。
     

第一千四百五十节 为民做主(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