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零九节 宅地法案(还债3.0)[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酒过三巡,歌舞也停歇了下来。
      程郑婴笑眯眯的举着酒樽,对张汤和夏义致意,然后再对众多的宾客微微颔首。
      此刻,程郑家的管家,也带着下人和奴仆,恭身退出。
      偌大的大厅,就剩下了与会的众人。
      “单于……”程郑婴先对夏义恭身一拜,又对张汤作揖拜道:“张明府……”
      “今日幸甚,能得两位明公不吝光临,更有诸公不弃,某真是幸甚至哉……”程郑婴缓缓的说道:“今日,诸公皆在列,而某与贵平君,恰好有一个事情,想与诸公会商,共同商议,共同发财……”
      发财这两字一出,顿时,整个大厅的众人都是呼吸急促,面色潮红,难以自抑,纷纷道:“既是奉仁君与贵平君之计,某等安敢不从?愿听两位明公高计,为公等门下牛马走……”
      看到这个情况,张汤的眉毛也是一挑。
      他知道,今天这场宴会,恐怕其他与会者,事先都已经知道了大概内容,唯有他被蒙在鼓里。
      哦……
      张汤的目光在同样看上似乎是一脸懵逼的归义单于身上扫了一眼。
      或许,这位单于同样也被蒙在鼓里。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天子要在事先瞒着他与夏义,却肯告诉商人们?
      张汤的嘴角露出了丝丝微笑,他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
      当今天子,打从潜邸之时,就不肯脏了自己的手。
      任何脏事,都会让别人去做,而他自己隐藏在幕后,甚至,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某事他曾经掺和,甚至是他的指使。
      而这些事情,一直都是不合当世道德,不合仁义的。
      讲道理,其实张汤还挺喜欢当今的这个性子的。
      因为……
      唯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却听程郑婴微微笑着,低声说道:“不瞒诸君,某与贵平君,已经通过一些渠道,得到了一些内幕……”
      “如今王师,已克上谷,北虏伪右谷蠡王授首,车骑大军正日以继夜的北上,力求与渔阳、燕蓟、右北平、辽东、辽西及安东诸军,围歼匈奴主力于渔阳、右北平之地……”程郑婴缓缓的说道。
      这也是当今天下最受瞩目的一个事件。
      哪怕是即将来临的考举,在这样的重大事件之前,也黯然无光。
      这一战,将决定匈奴命运,是苟延残喘,还是彻底崩灭。
      哪怕是商人们,对这个事件也是高度关注。
      因为,现在,商贾们已经尝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
      马邑之战,高阙之战,都养活了无数商人,给汉室的工商业注入了无穷活力。
      至少在场的诸多大贾的财富,有大半都是靠着战争挣来的。
      战争,带来了大量订单,也带来了空前财富。
      哪怕是战后,重建家园和安置俘虏,也同样是一笔大买卖。
      在平律颁布之初,天下商贾都是哀鸿遍野,怨声载道,无数人跳着脚痛骂。
      但现在,没有任何商人,再痛恨那部限定了他们的责任、义务和将要承担的纳税额度的法律。
      因为,人们发现,这部律法在约束和束缚了他们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
      不然,若是以前,大战之时,国家直接将商人的财产和商品,随便丢下几个钱就征用了,商贾们也只能干瞪眼。
      但现在,有着平律的存在和规定,哪怕是战争时期,军队直接征用了商人的物资。
      但战后也是要给钱的。
      而且,得按照平律规定的律令,由擅权们来裁定物价,依照裁定的物价给与补偿。
      所以在今天,汉室的商人,大到如卓王孙。程郑婴这样的巨贾,小到那些在集市上摆摊吆喝的小商人,都受益这部律法。
      天下商业与工商业,这些年来更是空前繁荣。
      至于像程郑婴和卓王孙以及今天在坐的这些巨贾们,他们现在,唯一需要去担心的事情,只有自己工人的数量和生产的效率了。
      只要有足够人手,就可以生产出商品。
      而生产出来的商品,无论是什么,市场都会快速消化。
      特别是在这样的战争时期,所有商品,都供不应求。
      譬如,程郑婴和卓王孙的矿山里,山下,就有着轨道,直通作坊,铁矿石在经过冶炼后,即使只是生铁,而且是杂质很多的生铁,也立刻被少府收购走了。
      几乎没有人会为自己的商品销路发愁,大家只发愁一件事情——人手不够!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许多人的发财之路。
      但想要解决,却是千难万难。
      毕竟,现在的商贾

第一千三百零九节 宅地法案(还债3.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