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节 武贵文轻[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长安,人声鼎沸。
      一年一度的考举在即,成千上万的士子,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帝都,追寻自己与家族的梦想和抱负。
      但,今年考举出现了意外情况。
      南方士子在数量上,呈现了压倒性优势。
      北方地区的士子来参考者寥寥无几。
      特别是广大的燕赵代北地区,所有报名的士子加起来,居然不足五十之数。
      诸子百家,纷纷侧目、震惊。
      要知道,燕赵代北,自元德考举以来,就一直是考举士子来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与齐鲁、梁周,并列三甲之中。
      但现在,燕赵代北的年轻人,在整个长安都难觅踪影。
      那些曾经酷爱对酒当歌,慷慨激昂,佩剑执弓的英武大丈夫,全都消失了。
      连太学里也找不到几人。
      “文风乱丧至斯,实乃我辈之耻……”有儒生垂头叹息着,却又悄悄的心里羡慕不已。
      任谁都知道,这些消失了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答案是军队!
      自从匈奴入寇后,大批大批的年轻人,将手里的诗书一丢,拿起刀剑,骑跨战马,就跑回家入伍去了。
      更有公羊派的学生,在长安街头振臂一呼,曰:“今夷狄被寇,桑梓有急,诸君还有心思读书?”
      立刻从者如云,短短半天内,这个家伙就拉起了一支三百人的骑兵,然后回家乡‘抵御外侮去了。
      至于考举???
      谁不知道,当今天子喜武夫。
      是故,万般皆下品,唯有武勋高!
      民间有童谣传唱: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天下闻名的大诗赋家兼当今天子的头号鼓吹手司马相如,也恬不知耻的写诗称赞从军的年轻文人,说什么‘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山,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这种全新的诗歌体裁,让许多人破口大骂,说他败坏文风,其心可诛。
      但实则,却是恨透了司马相如鼓吹的这种武贵文轻,将文人置于武人之下的心态。
      什么一万年来谁著史?
      这岂非就是在用文字告诉天下人——书写历史的,从来都是武人,文人什么的,最多是个记录者!
      而那三千里外觅封侯之语,更是赤裸裸的引诱和蛊惑年轻人都去参军!
      但偏偏,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士大夫官僚阶级,对于现在的局面,都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国家的现实就是——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全部是武臣!
      当朝三公九卿之中,除了晁错和廷尉卿以及少府卿,几乎人人都有从军经历!
      而控制和执行政策的人,也泰半是武臣。
      不管是中上层的官僚,还是基层的亭长、里正、游徼,退伍军人和军官多如牛麻。
      自天子当年以退伍伤残士卒优先录为亭长、里正以来,汉家基层的村亭行政力量,几乎全部被军队控制了。
      而随后,根据这个政策,补充推出的军官退伍政策,更是让军队的力量,牢牢的扎根到了地方基层。
      如今的天下,官僚阶级的构成,已经正在转向由考举士子和退伍军人为主。
      旧有的士大夫阶级和地方豪强的力量,正在消退。
      而在这个局面下,曾经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无奈和无力。
      尤其是那些纯粹靠读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更是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
      年轻人,更喜欢参军!
      入伍是汉室最优秀的人才的第一选择,其次才是读书当官。
      这一次燕赵代北的年轻士子,干脆就用脚投票,告诉了老辈的文人士大夫——假如有选择,我们肯定当兵啊!
      当兵多好!
      与考举一样,同样是靠本事挣地位和权势以及财富。
      而且与考举不同的是,军队里的竞争要少的多!
      因为,穷文富武。
      如今,哪怕是一个泥腿子,佃农,甚至是奴仆,只要他有毅力和恒心以及机缘,就可以拜得名师。
      历次考举也经常出现几个从最底层爬出来的典型。
      而军队就不一样了。
      你想入伍?
      身体素质要过关。
      身高要求最低七尺三寸,体重不得少于两百二十五汉斤,臂展不得低于七尺,然后,还要考校射术和各种兵器的使用技术。
      仅此一条,就可以刷掉很多竞争者。
      然后就是家世和背景了。
      投军入伍,自然是满足了条件,人人都可以。
      但问题是,当大头兵,显然是没前途的,唯有军官,才能出人头地。
      而且,至少得从队率做起。
      而一个泥腿子是不可能一入伍就当队率的。
    &n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节 武贵文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