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节 经济(2)[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汲黯将这郁夷历年来的数据念完后,也是心里一惊,然后震怖的看着手里的档案。
      “连郁夷今日,都已经是如此兴旺了……”汲黯在心里想着:“难怪关中百姓皆曰:天子尧舜也!”
      便是刘彻,其实也有些吃惊。
      他知道郁夷这六年来发展的不错,因为,包括郁夷在内的周围数县所共同组成的所谓岐山原地区,就是墨家的大本营。
      当地,县乡亭里,墨社林立。
      可以说是如今汉室基层组织力量最强,行动力最强的地方。
      但,居然发展的如此好,这也实在让刘彻有些咋舌。
      “想不到墨家之中,实干者如此之多……”刘彻在心里感慨着:“如今,看来,朕当年的担心是白费了!”
      当初,刘彻觉得,墨家的士子,理想主义色彩太浓厚,恐怕无法成事。
      但为了拉拢墨家给他卖命,所以他丢出了岐山原这个关中最穷最偏的地区给墨家去捣鼓,本意是想让墨家知难而退,老老实实的搞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研究。
      但,当初的刘彻,怎么也想不到不过数年,墨家居然能交出一分如此完美的答卷!
      假如数据没有水分的话,那么,在过去六年中,仅仅是郁夷一县,户口就增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总户口从五千三百二十一户,直接暴增到了接近七千户。
      六年时间,户数净增加一千六百户!
      相当于每年净增殖户口百分之十二以上!
      这可比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增殖速度还要恐怖,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税赋来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面,就更可怕了。
      过去六年,郁夷的土地,虽然总额只增加了不过数千亩。
      但是,土地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数量,几乎翻了五倍,从过去的七千余亩,暴增到现在的接近三万亩,而中田的面积,也大大增加了,从过去的五万余亩,增加到现在的接近七万亩,自然,下田的数字,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只有不过两万亩了。
      这个数据的变化,表明了,郁夷当地的农业经济和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此地肯定将成为汉家粮仓。
      年产粟麦数十万石。
      不仅仅可以养活郁夷百姓和郁夷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岁转输国库数千石田税,甚至还可以售卖数万石粮食给少府!
      而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六年前,郁夷的财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没有余财修缮水利,只能用着那些老旧但已经不堪重负的水利设施。
      当地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山地也多,粮食产出,越来越少,以至于亩产超过两石的上田,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亩。
      这么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人!
      刘彻的思贤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过三成是郁夷人。
      但在现在,不过六年时间,郁夷的面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别说大臣们,就是刘彻都感觉惊讶无比。
      要知道,其实今天的汉室,很多郡县,都是无法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的。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地方的百姓,特别是下层的贫民,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
      所以,此时的天下百姓,才会没有吃午餐的习惯。
      因为,他们必须省下宝贵的粮食,来填饱家人的肚子。
      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很多百姓,都选择摘野菜充饥。
      营养不良,一直就是汉室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但现在,郁夷百姓,依靠自己和墨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很清楚!
      这意味着郁夷模式,可以被推广,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模范。
      天下郡县这么多,不说全部都可以如同郁夷一般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反哺国家。
      哪怕只是降低贫民数量,增加中产阶级的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节 经济(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