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九十一节 君权与臣权[2/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故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法、利而导民!俗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前乘之王、万家之候、百室之君,尚犹患贫,何况匹夫编户之民?朕欲上参尧舜,而下配三王,兴天下之大利,用四海之大德,使民不益赋,而国富民强!”
      “欲行此,非用商贾之财不可!”刘彻掏心窝子的对着周亚夫感慨着。
      这确实是他的心里话。
      周亚夫也被说的有所意动。
      眉毛悄悄低下,脸色也变得平和起来。
      这让刘彻知道,是时候,趁热打铁了。
      于是,他接着道:“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昔者,朕蒙先帝教训,也曰:国之政,不过财货而已!”
      说到这里,刘彻抬眼,瞧了瞧晁错,然后扭头问道:“御史大夫曾经上疏太宗皇帝曰《贵粟疏》其中有曰:今农夫五口之家……”
      刘彻将晁错的那段名言背完,叹道:“百姓民生之艰难以至于此,朕为百姓民父母,安能再重其赋敛?”
      周亚夫和晁错,相视一眼,不得不跪下来拜道:“陛下嘉大惠,臣等为天下贺!”
      晁错则更是欢欣不已。
      作为大臣,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自己的话,皇帝记住了。
      而现在,他的话,皇帝不仅仅记住了,还倒背如流,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简在帝心啊!
      这如何不乐?
      当然,高兴归高兴。
      这商贾子弟抱团,还是不可以的!
      鬼知道那些渣渣抱团会发生什么?
      他们已经足够有钱了,再有权,这天下还不得乱套??
      更何况,这主爵都尉,是天子亲自监管。
      未来还要交于储君作为领政和为政实验之地的。
      一堆商贾子弟天天跟储君呆在一起,万一教坏了未来大汉帝国的君王,这个锅,谁背?
      反正,周亚夫和晁错不愿意背!
      所以,晁错抬头,说道:“陛下,臣等也知,民生之难,然,贾人贱籍也,陛下以仁德之心,行圣王之事,不罪彼辈,已是皇恩浩荡!”
      “以臣之微见,陛下欲足天下之用,不得已与贾人谋之,使彼辈能参知政事,此治标不治本!”他抬起头,杀气腾腾的说道:“不若陛下委臣以节,授臣以权,臣持节出长安,清查天下贾人,抄其家而没其财,取其宅而收其田,臣愿以性命担保,不出一载,必可国库充盈,而用度充足!”
      刘彻一摸额头,顿时也有些哭笑不得了。
      确实,晁错的招数,是中国王朝最常用的招数。
      商人是什么?
      不就是猪吗?
      养肥了,正好可以宰了,充实国库。
      反正,这些家伙一则违法乱纪,勾结贪官,无恶不作。
      二则声名狼藉,还没有力量和权柄、影响。
      三则,民怨极大,杀了他们,百姓只会拍手称快。
      以至于连满清都学会这一招,有事情,宰商人。
      不管是盐商还是十三行。
      一刀下去,总能宰出点什么。
      更不用担心官逼民反,动摇统治。
      又安全又可靠,以至于人人效仿。
      而可笑的是,商人们宰了一次又一次,割了一茬又一茬。
      却始终都是砧板上的肉,没有人去反思,也没有人去思考到底为何如此。
      统治者割完一茬,接着冒起来的商贾,继续勾结官府,鱼肉百姓,无恶不作。
      然后,等养肥了,又被宰了。
      如此反复,如此循环。
      哪怕到了两千年后的,已经慢慢发育起来的资本,也依旧没有学到教训。
      首富,除了二三少数之外,余者,都免不了去监狱蹲一蹲。
      只能说,太祖评价的没有错。
      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先天畸形。
      以至于连刘彻,现在也不知道,他使劲和拼命的孵化出来的那个资本主义,未来会是个什么模样?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中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必然与西方的那些同行,完全不同。
      因为两者的社会环境和人文传统,是完全不同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自然,结出来的果子,就是两个品种了。
      对于晁错的提议,刘彻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
      这么简单的事情,他若想做。
      只需要勾勾手,自然会有无数的投机者,纷至沓来,抢着帮他干脏活。
      不需要牺牲一个御史大夫!
      而晁错,当然也清楚这一点!
      在实际上而言,晁错那么说,只是想逼着刘彻退步。
      这几乎差不多就是回敬了刘彻最初的要挟和耍无赖。
      皇帝耍无赖了,怎么办?
      汉家大臣用了几十年的摸索和试探。
      在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跟他一样耍无赖。
      陛下,您若要这样,那请答应臣这样。
      倘若陛下不答应臣这样,那就请恕臣不能奉诏。
      这样一来,哪怕是最后,跟皇帝闹疆了,也不会影响君臣感情,更不会沾染上‘强凌君父的名声。
      这等于是将本来可能升级的矛盾,重新降到政见向左。
      更可以告诉皇帝:陛下,不是臣不听命,实在是陛下的要求,强人所难。
      臣只是为了坚持原则而已。
      刘彻也是在想了一会后,才明白了这一点。
      他抬眼看了看晁错,发现对方没有任何的其他表情。
      不由得在心里面摇了摇头。
      但,刘彻深知,这一天迟早会来。
      皇帝要是靠着耍无赖,就能吊打群臣。
      而大臣们被皇帝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戏耍,却没有改进和应对。
      那就太糟糕了!
      因为,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整个统治阶级已经腐朽到了必须开刀的地步!
      想想看,他们被皇帝用同一个办法吊着打了n次,还没有吸取到教训,找出应对之策。
      这除了说明他们都是一堆蠢货和五蠹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性。
      事实上,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王朝,君权和臣权,始终都是在不断博弈和不断平衡,并保持着斗而不破。
      只有这样的王朝,才会有着健康的躯体和强健的灵魂,来应对一切挑战与未知的变化。
      毕竟,三个臭皮匠,都能赛过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智慧再强,也比不过一群人。
      人类是社会动物,人类的成功,来自于群体的群策群力。
      一个人就想吊打世界的,除了是疯子,就是白痴。(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一节 君权与臣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