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八十八节 商贾的兴起[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长安,清凉殿。
      刘彻低着头,看着摆在他面前的一纸奏疏。
      这是丞相府刚刚发来的报告。
      “楼烦军有九千余骑……”
      “忠勇军,一万三千余骑……”
      “乌丸军,八千余骑……”
      他的脑海里,一个个数字闪烁起来。
      这就是足足三万骑的兵力了!
      这些军队,汉胡比例,一般是一比一点几。
      其中,中低层军官,基本都是汉人。
      这就保证了,这些军队的可靠和忠诚。
      况且,最近汉家的洗脑和宣传功力大增。
      连刚刚归顺和臣服的鲜卑与乌恒,看起来似乎也顺服和恭顺了汉家。
      至于匈奴的战俘们?
      看看他们自己选择的这个军队的名称吧!
      忠勇军!
      要知道,最开始,刘彻可是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第一是期门军,第二是昆明军,第三才是这个忠勇军。
      但最后,他们全部都要求使用忠勇军的名号。
      刘彻虽然没有亲自去看过那个场景,但他派了宦官去看了。
      那宦官回来禀报说:全军上下,皆振臂曰:为陛下效死,奴婢本份,愿以忠勇之心,洗刷罪孽!
      而楼烦军那边,刘彻就更放心了。
      灌何别看名声不璋,但这手段,用的可真是顺溜。
      轻描淡写的,就以类似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让楼烦和乌孙的贵族,统统滚去上谷,钻进了故纸堆里。
      想想看,后世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怎么个别扭和困难法。
      把后世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再增加十倍,别扭度提高几十倍,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四夷学习汉文化的难度了。
      即使只是学会常用文字的读写,也够那帮家伙在上谷城里蹲上个十年八年了。
      也就是乌恒人和鲜卑人,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不过没关系。
      当中原王朝强盛时,没有它不能同化和影响的异族。
      汉文化和汉文明,也有着足够强大的魅力和实力,让这些异族心甘情愿的成为汉人,以汉人自居,为汉人的骄傲与荣誉而战。
      而诸夏民族和汉室,也有着足够的自信与魄力,相信和确信自己的确可以同化掉一切异族。
      连土鸡都能玩马克木留,让希腊人去打罗马人。
      没道理,比土鸡先进和文明了无数倍的中国,反而没有这个自信心和魄力。
      将这个事情暂时放到一边。
      刘彻将视线挪到另外一份奏疏上面。
      然后,就痛苦的抱住了头。
      事实上,比起匈奴,在汉家君臣眼里,现在士子们才是最难缠的问题!
      根据少府、内史以及执金吾衙门报告,今年的考举士子,极有可能第一次突破两万人的大关!
      虽然这其中,大概有至少七千人,是回锅肉。
      这些回锅肉里,有过去落榜,但依然执着于此的年轻人。
      也有是过去考的不理想,结果被丢去了基层,在基层吃不了苦,挂印而去,然后又重新来参加考举的。
      这种事情,早在前两年,就出现了。
      汉家制度,法无禁止则不纠。
      他们的做法,并未违法。
      所以,有关部门,也就无从制止。
      而立法者,包括刘彻在内的汉室高层,却又投鼠忌器,不敢轻易立法禁止士子弃官再考。
      原因很简单。
      朝臣们爱惜羽毛,而刘彻这个皇帝则顾忌舆论。
      毕竟,人家年轻人在做了一段时间官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深感不足以代君牧民,于是回去潜心读书,积累知识和见闻,然后再来报效君父。
      作为皇帝,作为肉食者的朝臣两千石们,怎么可以责备他们的向学之心和自我检讨?
      当然,人家挂印而去不过半年,甚至三五个月,就又屁颠屁颠的来到长安参加考举。
      这是人家的自由。
      考举场上,难道不是靠学问和学识说话的地方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英雄不问出生。
      君王应当唯才是举!
      这个事情,就这么拖着。
      而后果就是,每年的考举规模越来越大。
      当然,其实相较于回锅肉们,新兴士子的数量,才是占据多数的。
      近些年来,刘彻和他的大臣们,虽然隔三差五就要喊一声:商人是个坏蛋!
      但,身体却很老实的,主动松开了许多束缚在商人身上的枷锁。
      特别是三年前,税律制定后。
      依照最新的税律,纳税达到十万钱的商贾,其弛贾锢。
      意思就是,可以准许不必在官府指定的区域居住,可以自由选择住所。
      而税律之中,类似针对商贾的条款还有不少。
      这使得天下商业经济,越发繁荣起来。
      大量的小商人,中产阶级,开始富裕起来。
      特别是安东都护府的淘金潮以及随之而来的机会,带动了数万商贾的兴起。
      这些商人,有的雇员数百,驱赶着十几辆大车,数艘船舶,南来北方,也有的,就是一个人,一条扁担,一个肩膀,挑着货物,跋涉数千里。
      他们将中国产的铁器、工具、奢侈品,运去安东各地,然后换回当地的熊皮、鹿茸、黄金、人参等特产。
      一趟下来,利润以倍之。
      而最近,刘彻就听说了,有数以为百计的大商贾,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老丈人,临邛的程郑氏与卓氏,都派了家族的重要成员,前往朝鲜的仁川港坐镇。
      他们,是为了一项极为特殊的海洋产品而去。
      陈嬌的捕鲸事业,在去年夏天开始,到今年已经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里,陈嬌干的风生水起。
      一边抓倭奴,一边探索霓虹列岛的地貌。
      但,他最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海洋的鲸鱼身上。
      在去年秋天,陈嬌的捕鲸队,首次猎杀了一头怪异的巨鲸。
      这头巨鲸体长六七丈,重达五万石!
      脂肪含量非常高,能提炼鲸鱼油脂数千石,此外,它所生长的鲸须,柔软而富有弹性。
      当然,以上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陈嬌的捕鲸队发现,这种怪异的喜欢将脊背露出水面的巨兽,游速非常慢,哪怕是舢板都能赶上它的速度!
      而且,在猎杀了几次后,陈嬌发现,这种巨兽,不仅仅体型大,游速慢,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海洋中数一数二的巨兽在被杀死后,会自动浮在水面。
      而不是跟

第九百八十八节 商贾的兴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