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七十七节 安排[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武帝时期,俘虏的匈奴战俘,数都不数不清楚。
      甚至,不乏有将整个匈奴部族一起打包的例子。
      后来的汉家名臣金日磾,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
      起初,金日磾只是一个被俘的战俘而已。
      若说身份地位?
      因为他是企图反抗归义汉室的匈奴休屠王之子,所以,汉室为了羞辱他,将他安置在了黄门署,与侏儒为伍。
      但金日磾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来到汉室后,汉化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史载,金日磾侍母极孝,甚至比许多汉家士大夫还要孝顺。
      而且,金日磾政治立场正确,忠心耿耿。
      为此,他甚至格杀了自己的长子。
      仅仅是因为他的长子,在他面前调戏宫女。
      若仅仅只是一个孤例,可能不算。
      但事实是,武帝朝,前后数十年,所有被俘或者归义的匈奴部族,几乎没有主动叛变的。
      即使是著名的二五仔赵信,那也是在被匈奴俘虏后归顺和臣服的匈奴人。
      这就很值得推敲了。
      也必须要有所借鉴甚至抄袭了。
      其实,武帝玩的政策,也没什么太新奇的地方。
      无非就是厚赏,拉拢上层,严苛对待下层。
      许多匈奴战俘,甚至进了少府,就要终生面对沉重的劳役和各种摊派。
      为了生存,他们只能选择自我汉化,做个中国人。
      不然,倘若他们依旧维持在草原上的生活习惯和着妆打扮,就会被所有人歧视和鄙视。
      无非融入中国。
      这意味着不仅仅他们要累死,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得安宁。
      于是,有人开始汉化。
      然后得到了奖赏。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汉化。
      就如同金日磾。这些汉化的匈奴人,有着远比原本真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传统的认可和执着。
      金日磾侍母极孝,严于律己,更严于对待他的家人。
      所以金氏家族七世忠臣,甚至。最后王莽篡汉。刘氏宗室一言不发,那些自诩刘家忠臣的臣子,也一言不发,唯有金氏为刘氏流血。
      为什么会如此?
      这既可以用新附军总比鞑子更凶恶的理论来解释。
      也能用哥斯达尔摩综合征解释。
      反正,这些匈奴俘虏,为了证明他们自己确实是个中国人了,爆发出了远比真正的中国士大夫还强烈的诸夏民族主义。
      霍去病大军之中。一半以上骑兵。来自收编的匈奴战俘和投奔的游牧部族。
      皋兰山之战,首先冲锋的霍去病骑兵,基本是被俘的匈奴骑兵。
      他们就像疯狗一样,悍不畏死的在皋兰山上,以疯狂的攻击频率,撕碎了匈奴帝国赖以为骄傲的折兰与卢候部族的骑兵。
      另外,乌恒人,这只霍去病养的狗。甚至跟着霍去病南征北战,比哈士奇还乖。
      他们甚至掘了匈奴的龙城祖坟。将冒顿、老上和军臣的棺椁扒出来鞭尸。
      这是汉军都没有做的疯狂行为。
      可惜,霍去病死的早。
      不然,以他对游牧民族的调教和功底。
      说不定,很可能连匈奴的挛鞮氏也可能会被他调教成功。
      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就已经有主意了。
      既然,历史证明,匈奴人需要皮鞭与主人。
      那刘彻当然不会介意做他们的主子,赐给他们皮鞭。
      汉室,现在也确实急需一大批善于放牧和管理牲畜的廉价工作人员。
      至于之后,看一步走一步了。
      先用大棒和皮鞭,让这些战俘给自己养马放牧。
      “卿去安排一下,明日,朕在石渠阁召见楼烦王……”刘彻看着不远处的石渠阁说道:“另外,朕得到奏报,鲜卑王臣服陈嬌,献上玉龙、玉龟,自称伏羲氏之后……”
      刘彻眯着眼睛说道:“爱卿代朕去仔细查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伏羲氏,向来隐匿于神话与传说之中。
      但他对诸夏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轩辕氏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则是文明之源。
      当今天下,诸子百家,都有一个源头——易经。
      而易经,与伏羲氏密切相关。
      毫不夸张的说,若能寻到伏羲氏的象征:河图洛书,那么,对于刘彻,对于整个汉室的意义,都是无比重大的。
      但怕就怕,找的是个假货。
      然后刘彻还拿着他大咧咧的当成宝。
      那就要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这河图洛书,可不比九鼎。
      九鼎因为所有见过它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间,而且,刘彻找到的那个鼎,确实很难辨明真伪——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界定。
      但河图洛书不同。
      史书上,对它有着明确的记载和形容。
      其实,所谓的河图洛书,指的并非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事物。
      当年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

第八百七十七节 安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