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八十四节 乌孙的忧虑[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当第一批乌孙人从新化被护送到长安的时候。
      关中的考举,已经落下帷幕了。
      今年的参考士子,再次破记录。
      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万七千人!
      几乎涵盖了当前天下所有郡国,甚至,还首次出现了朝鲜、韩国和真番的士子参考。
      韩国和真番来参考的士子,总数大抵在百人左右。
      基本都是其国内的贵族子弟。
      甚至,还有两位王子赫然在列。
      显然,他们也不是想要来当官的,而是来镀金的。
      然而,这些士子却在长安惨遭滑铁卢,将近百人参考,能通过最后一轮的,只有一个人……
      然而,真番与韩国的士子依然为此非常兴奋。
      零的突破啊!
      自己国家里,居然能出一个在汉朝也属于精英才能考中的考举第三轮的人物!
      真是值得庆贺!
      所以,真番王子刘世忠跟韩国王子萁宋,在放榜后,干脆就将长安的花街给整个包了下来。
      一出手就是千金的大手笔!
      让长安百姓看了,真是惊叹无比。
      “真番人跟韩国人,好像以前是出了名穷光蛋吧?”有熟悉情况的人在得知了这些事情,一脸不可思议。
      “人家以前是穷啊……”
      “但现在可不穷!”
      “怀化那边都有金沙河了,这真番与韩国人境内,岂能没有金矿?”
      很快就有其他街坊插嘴,各自脑补起了情况。
      经过几轮宣传后,关中人,基本上不分老幼妇孺,都知道了。怀化那地方,真正的属于人在家里坐,天上掉馅饼,只要张嘴就能吃饱的福地。
      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人家没得吃了。往家门口的小溪里一伸手。就能捞回几十斤鱼。
      想吃肉了,在山脚下设个陷阱,第二天早上,就能拖回几只傻兔子。
      甚至,守株待兔的成语,在怀化那边,已经不是笑话。而是事实了。
      虽然。大家在心里面,对这些传言,都有所疑惑。
      但事实,却一次次的打脸。
      旁的不说,单单是每隔七天,怀化郡就必然会向长安,送来数千石的各种物资。
      晒干的鱼干,整车整车的。码的满当当的,一送就是十几辆大车。
      硝制好的各种皮毛。也是满载车厢。
      更有许多沉甸甸的金块,压在了车厢之内。
      现在,这每隔七天,就去城门口围观怀化输送长安的物资,都成了长安某些八卦党的日常了。
      错非,大家真是舍不得这长安的户口本。
      早就跑去怀化,发财去了。
      即使如此,也有许多年轻人,毅然下定了决心,踏上了前往怀化的道路。
      于是,在长安人的思维里,怀化既然这么富饶,那么,真番跟韩国,应该大抵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于是,这两国王子,一掷千金,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只有一些官吏和少数商人,才知道,其实真番跟韩国,依旧是哪个穷光蛋。
      但两国的王室和贵族,却已经发达致富了。
      皮毛、奴工和人参。
      一同构成了真番与韩国对怀化的三大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这两国的王室和贵族,将自己国内的奴隶,在保留了部分维持耕作的人员后,几乎全部组织起来,到了朝鲜和怀化,承包工程。
      堂邑候世子跟朝鲜君刘明,就是他们的头号客户。
      仅仅是劳动力输出一项,在过去半年,真番和韩国两国的贵族和王室,就起码入账数千金!
      此外,皮毛、粮食以及人参的出口,也为两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再加上这两国国内,本来也有一些金矿在开采。
      虽然产量比较小,但一年也有个几百金。
      两国王子在长安斗富算什么?
      现在,他们在安东都护府内的斗富和炫富,才叫夸张呢!
      真番王刘忠汉这边要投资五千金,兴建小长安。
      隔壁的韩王萁准,就喊出了以万金筑城的口号!
      沧海君金信,则更加夸张。
      人家干脆在新化城外的山陵之间,仿照中国的诸侯王,给自己凿山起陵。
      规格和豪华程度,直接能跟梁王的陵邑相媲美。
      这三个当今天子的狗腿子跟脑残粉,现在,已经是钱多的都快发烧了!
      不过,他们发财,前去做买卖的商人,就赚得更多了。
      譬如被强制迁到茂陵的师家,就是靠着垄断轨道马车的运输生意,还有从真番、韩国和朝鲜进口皮毛和人参,出口铜器和铁器,重新发达了起来。
      师家现在的财富,已经恢复到了过去在雒阳时的巅峰状况!
      以至于,师家甚至食髓知味,提出了‘愿献钱一万万,以五年之功,修函谷雒阳之轨道!。
      连师家,都能张口就是一万万钱。
      那安东之地的买卖的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些熙熙攘攘中,第一批乌孙人,带着无限的好奇心,进入了汉家的神京。
      “姨母,这长安真是大啊……”年仅五岁的乌孙昆莫肥靡,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长安城的街坊闾里。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城市,也从未见过,如此多人口聚集的地区。
      不止是他,其他两百多个乌孙人,也是如此。
      一个个就跟个好奇宝宝一般,到处打量,到处张望,不时发出一声声的赞叹。
      “是啊!”阿扎娜感叹道:“这汉朝果然不愧是唯一一个能与匈奴单于庭分庭抗礼的强大国家!”
      一路走来,乌孙人已经看过了太多的中国城市。
      如同要塞一般的燕都蓟城,仿佛人间仙境的赵都邯郸,宛如梦境中的天堂一样的雒阳。
      但,与眼前这座雄城相比。
      蓟城也好,邯郸也罢,都跟乡下的村庄一样。
      哪怕是雒阳城。在这汉家的神京,帝都之前,也是相形见绌。
      从新化到长安,每一个乌孙人,都用眼睛。亲眼看到了这个东方霸主的强大。
      尤其是进入关中后。他们就好像是地球人一下子来到外星球。
      关中河岸两畔,林立的巨大水车,不断的在运转,将水从河中汲上高地,灌溉土地。
第七百八十四节 乌孙的忧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