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七十七节 汉匈必有一战![1/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五月的长安,有些闷热。
      长期居住在草原上的且居且雕难对长安的夏天很不适应。
      他想尽快离开这跟火炉一样的汉朝,回到北方凉爽的草原上。
      但与汉朝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汉朝人固执的要求匈奴人至少要交出带队攻击汉朝村庄的那个左骨都侯,否则边境上的互市贸易,就要断绝。
      但这是匈奴完全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只是,断绝互市,对匈奴来说,也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匈奴的金属冶炼水平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
      别的什么东西,还可以无所谓。
      像箭镞和弓,匈奴人可以用动物的筋骨来制作。
      有没有金属,无所谓。
      但是……
      祭祀天地神明所需要的祭器。
      全世界,也就只有汉朝能生产和供应。
      而匈奴每年的祭祀活动非常多。
      除了王庭组织的龙城大会以及碲林大会外,其他部族,也有着各自的祭祀活动。
      像休屠部族,每年都要向天神与祖先供奉十尊青铜的金人。
      庞大的需求,导致了匈奴各部族,实际上都非常依赖从汉朝获取的各种金属。
      在从前,匈奴人是用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
      五年前,右贤王入侵汉朝,就抢掠回了数万斤的各种青铜制品。
      而当汉朝强盛起来后,靠抢,已经无法达到目的了。
      在二十年前开始,每抢一次汉朝,匈奴人都要付出上千乃至于数千位勇士的生命。
      而匈奴的人口太少了。
      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消耗。
      所以,才会转向去西边。
      且居且雕难这半个月在长安,光是跟汉朝的大臣扯皮,就已经扯了七八次了。
      扯得他都有些筋疲力尽,苦不堪言了。
      若不是身负单于的使命,要是完不成任务。回去下场就要无比凄惨,这会,他已经拂袖而去了。
      这让且居且雕难有些怀念中行说。
      最起码,中行说在单于庭的时候。与汉朝打交道,从来不需要这样费劲。
      熟悉和了解汉朝人行为和思维方式的中行说总能想到办法,让汉朝乖乖妥协。
      “好在,也不是没有好事……”且居且雕难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略有些得意。
      此番出使。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大匈奴嫁给汉朝皇帝的阏氏,目前已经怀孕。
      这无疑是本次出使最大的成果。
      王庭的贵族们,早就盼望着阏氏怀孕了。
      别的不说,未来的汉朝皇帝,有可能是有匈奴血统的人,仅仅是这个事实,就足够让整个王庭弹冠相庆。
      只是,阏氏怀孕后,立刻就受到了汉朝的严密保护。
      别说联络了。
      且居且雕难在汉朝这么久。也就只是在呈递国书的当日,远远的拜见了一次,已经是汉朝皇妃的北海阏氏。
      虽然说,没法子联系上北海阏氏,但是,且居且雕难,还是迅速的将这个喜讯,通过使团的渠道,传递回王庭。
      回到匈奴后,且居且雕难觉得。自己肯定能因此获得单于的嘉奖。
      想着此事,且居且雕难就有些眉飞色舞,心情也好了起来。
      “听说汉人,今年又要搞考举?”且居且雕难问着使团中随行的几位前汉朝人。
      “是的……”这些使团里的前汉人。此刻的脸色,都有些尴尬。
      现在,在匈奴的汉人,主要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在过去六十年的历次战争中,被匈奴俘虏或者投降甚至是主动投降的汉人士族和贵族。
      另外一部分,则是一些在中国郁郁不得志。或者犯法,走逃无路,索性投了匈奴的士族和官员。
      这些人中,有些是双面间谍,甚至是三面间谍,脚踩n条船,两边甚至三边押注的聪明人。
      但大多数的人,就没有这么好命了。
      对他们来说,逃亡匈奴后,就等于从此要给匈奴人卖命。
      根本没有回归的选项。
      死忠派倒是没什么,但那些墙头草,现在就尴尬了。
      尤其是那些因为觉得自己满腹才华,但朝廷就是不给自己机会的家伙。
      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
      考举兴起后,代表汉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只要你有才华,就一定能出人头地。
      虽然现在,考举出来的士子,只能做个两百石或者四百石的小吏。
      但可以预见,未来汉室的重臣和封疆,考举士子将要挑大梁了。
      不知道多少匈奴的逃亡汉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这次使团的成员,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家伙。
      “你们去长安城里,走一走,看一看,回来后,将所见所闻报告给我!”且居且雕难发布命令。
      汉朝的变革,是现在匈奴高层中,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就连单于,也会不时询问。
      这是国际关系中,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就像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一变法,周围国家立刻就察觉了。
      等看到变法的好处后,纷纷效仿。
      甚至就是号称万年顽固的楚国,都是立刻跟进。
      匈奴人虽然敏锐度不如战国诸雄,也没有什么学习和效仿汉朝的念头。
      但是,邻居家的大块头开始研究新玩具了,再怎么愚钝的家伙,都会有靠过去,看看这个大块头在干嘛的意识。
      在古代,虽然通讯不便,信息的传递速度很慢。
      然而,国家层面的任何变动,却都依然能对周边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匈奴人对汉朝的变化,有所警觉和警惕,非常正常。
      要是他们无动于衷,那才叫见了鬼了。
      尤其是,且居且雕难是在今年成功的挤掉了以前的出使汉朝的专业户须卜雕难。成功上位的。
      当然希望,在任上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比前任强上n倍了。
      “另外,再将汉朝人的铁锅。送回单于庭,请单于批示,到底该怎么回复汉朝皇帝!”且居且雕难又对人吩咐着。
      想着这个叫铁锅的东西,且居且雕难,也是叹了口气。
      比起汉朝。匈奴除了骑兵多外,其他的简直是处处都比不上。
      旁的不说,汉人工匠的技术和创造力,就让且居且雕难,抚掌赞叹。
      那个新出现的铁锅,就是最好的证明!
      汉人的工匠,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创造性的发明了能随身携带,而且可以无视地点烹饪的铁锅,可能汉人会觉得没什么。
      但作为一个匈奴贵族。且居且雕难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匈奴大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大大增强。
      哪怕是远征数千里,匈奴的士兵,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更别说,那个铁锅,买回去后,只要融化了。就能铸造成武器。
      而铁,现在全世界,只有汉人会冶炼生产和制造。
      只是……
      汉人对那个铁锅开出来的价码,让且居且雕难知道。自己是根本做不了主的。
      汉人的少府,将铁锅向他展示后,就提出来了。
      假如匈奴人想要获得铁锅。
      那就必须用东西来换。
      一匹马或者一个成年

第五百七十七节 汉匈必有一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