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七十一节 汉匈摩擦[2/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种子。
      刘彻就不由得有些想着:“也不知道匈奴人现在到那里了?”
      刘彻最后一次得到有关匈奴人内部的确切情报,还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当时,在长城脚下与汉朝偷偷摸摸交易的伊稚斜,传递了一个消息过来:匈奴西进,督西域十余国兵,兵临大宛。
      意思谁都能看出来。
      这伊稚斜,是指望刘彻发现了匈奴主力西进后,汉军北上,击垮布置在长城附近的匈奴部族。
      伊稚斜当然不是什么国际友人,亲汉亲到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精分。
      他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给军臣拖后腿,甚至让军臣的西进计划失败,甚至遭受惨败。
      军臣不败,伊稚斜那里来的机会?
      至于会不会因此导致匈奴衰落,失去草原和东亚的霸主地位?
      这与伊稚斜何干?
      就算要考虑这个问题,恐怕也得他坐上匈奴大单于的宝座之后。
      但刘彻又不傻。
      现在出塞就去跟匈奴人刚正面,或许初期能胜利。
      但随后,回过神来的匈奴,可就不好对付了。
      匈奴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与其他在历史上与汉人争锋的游牧民族相比,匈奴人还有西域这个血袋可以补血,在消耗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汉室一波推出去,要是没推掉匈奴人关键的几个资源点,打断它的脊梁骨。
      缓过神来的匈奴人,可有的是气力跟汉朝对耗。
      换句话说,只要汉军一天不能打通西域的通道,切断匈奴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有西域诸国补血的匈奴人,局面再恶劣,大不了跟历史上一样,缩进漠北不出来,汉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所以,匈奴人只要不挑衅,不主动入侵,刘彻傻了,才会撕毁和平条约,主动开战。
      但,对于匈奴人的动向,刘彻还是很关心的。
      自从去年,刘彻故意让人将那张地图传到匈奴,同时顺藤摸瓜,干掉了匈奴人布置在汉室境内的许多眼线和情报人员后,刘彻就对匈奴人的西进进展,即关心又担心。
      不关心不担心是不成的!
      万一,要是匈奴人真的打通了前往印度的道路,并且开始向印度殖民。
      那就悲剧了!
      有着三哥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做依托,说不定,匈奴人真能攀升到游牧民族进化的。
      至于三哥能否抵挡住匈奴人?
      这个问题,刘彻从来都不怀疑。
      三哥的历史上,就没有一次抗击外来入侵成功的记录……
      就连西藏的佛爷们,也曾经从喜马拉雅山上走下去,开化和教育三哥群众,好好念经,天天向上。
      “希望大宛人能给力点吧……”刘彻心里念叨着:“别给你们的祖宗丢脸啊!”
      二三十年后,张骞出使西域,曾抵达大宛,亲眼目睹了大宛的繁华与鼎盛。
      张骞自述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
      张骞没有撒谎。
      后来贰师将军李广利就在大宛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勉强才得了一场惨胜归国。
      这还是小猪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支援李广利的结果仅仅是预备役,小猪就动员了六万人,还有十万头牛,马三万匹,其他牲畜无数,另外,在酒泉、张掖,负责后勤保障和支援工作的汉军,多达十八万,为了给李广利输送军粮,发天下七科嫡,运粮补给,补给队伍车人相连,形成一条长龙,从敦煌直至酒泉、张掖。
      刘彻觉得,不管怎么说,大宛人也能在匈奴人面前撑个三五年吧?
      不然,亚历山大不从坟墓里爬出来找这些家伙算账才怪!
      另一方面,刘彻觉得,乌孙人肯定会发挥他们在历史上的万年搅屎棍的长处。
      要是不暗中给匈奴人下绊子,甚至拉后腿,那乌孙还叫乌孙吗?
      然而,就当刘彻期待着看一场好戏的时候。
      一个消息,从云中郡传来:匈奴骑兵袭击了一个在长城脚下的汉人村庄,杀死和掳走了大部分的村民。
      云中郡郡守魏尚急报长安。
      刘彻接到这个奏报后,立刻就感觉被人在脸上扇了两个火辣辣的耳光。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刘彻暗骂几句。
      他很清楚,对于这个挑衅,汉军必须做出坚决彻底的回应。
      不然,今天匈奴骑兵能入侵、杀死和掳走汉人百姓。
      明天,匈奴人就敢破开长城,直接袭扰汉地的大城市了。
      对侵略者,不用讲什么道理,也不需要研究什么对策。
      人家既然把刀枪都拿到你家里来了,还杀了你家的家人。
      你难道还要先打个电话报警,然后坐下来跟人家讲道理?
      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先砍了再说!
      刘彻立刻回复云中郡郡守魏尚: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虏杀朕子民一人,汝取虏首级一级!
      简单的来说,就是要魏尚对等报复。
      你杀我一个百姓,我杀你一个牧民。
      不止如此,刘彻还下令,立刻取消与匈奴在长城脚下的所有互市行为,包括与伊稚斜等人走私贸易。
      摆出来的架势,是很明显的:匈奴若是不给朕一个交代,朕就给你匈奴一个交代!
      若在以前,刘彻这样的决定,无疑要遇到重重阻力。
      反战派和绥靖派的力量,在朝野都是相当强大的。
      连太宗孝文皇帝,都在这些人面前妥协过。
      但如今,却是没有人敢有任何异议。
      在被证实了,确实是有天命在身的天子面前。
      一切官僚权贵,统统都是渣渣。
      也就只有东宫两位太后,派人把刘彻叫过去,劝了些忍耐和息怒的话语。
      但最终,两位太后,都被刘彻说服了。
      刘彻说服她们的理由很简单:朕受命于天,天命朕保中国家邦,若受命不从,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在这样强大的理由下,反战派和绥靖派,都只能哑口无言。
      谁也不敢承担让天子获罪于天的罪名。
      当然了,最终,刘彻还是保证,只要匈奴不扩大战争的规模,那刘彻也不会扩大战争。
      只要匈奴人能给刘彻一个交代,刘彻也愿意与匈奴重修旧好。
      至于魏尚那边的行动。
      刘彻用了一句话回答两位太后的质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节 汉匈摩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