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初宁也不拐弯抹角,重复问了一遍刚问过周嬷嬷的问题。
这次连邵掌柜内心都有些吃惊了,他一个做了快五六年掌柜的市井商人也就罢了,这岳小姐不过是个富贵人家的姑娘,平日里除了出门花钱也就在家学点女子才艺,难不成岳家家主也对女儿传授经营之道?这小姐看生意之道的眼神倒是毒辣得很啊。
“回小姐的话,其实这茶馆真正赚钱的部分便是来源于有钱的公子小姐们点的茶和点心,但这些公子小姐虽说乐意花这些钱,但是时常来光顾的并不多,大部分的熟客也是七天半个月才来一回,来了便点贵的好茶。”
“而来得较多的,反倒是些学子文儒。他们喝不起太贵的茶,一般都点了些粗茶或者中等价格的茶叶,也不叫点心。多是喝茶作诗写文章,一坐就是大半日。茶叶都反复泡了好些回,实在没味道了,才舍得叫一壶新的。而大部分还是茶叶复泡无味便直接走了,明日再来。”
邵掌柜说到这,也是有些汗颜,毕竟叫不起好茶并不是穷人学子的错,他曾经也想当个文儒,但是拖家带口后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了。
说到这个程度,岳初宁也大概是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花不起钱的人太多,而花得起钱的人来的频率又太低了。
这茶馆虽说是买下来的不用租金,但是掌柜、小二和点心师傅的月钱倒是不能少的。而按照杨清音这只要不亏就是赚的性子……多半是哪怕茶叶成本和工人月钱太高也不会考虑开源节流的,典型的得过且过。
可以考虑这从这个茶馆开始初试牛刀,毕竟黄金地段,免租金,人群定位分类暂时看来也十分清晰。
等她岳初宁回去仔细翻翻进货来源和每月经营状况,再来看看怎么打造出一个好的茶馆品牌。
打定主意的岳初宁也不打算多逗留了,起身便说该走了。然后便让惟妙跟着邵掌柜到讫台取回来这两年的账本,让惟肖去叫上车夫,准备离开。
在门口等待车夫驾车过来的期间,岳初宁在门口又细细打量了下来往人流量和店铺里的各色客人。就在这时,她神色一凝,有个不一样的客人!
从进店开始她便看过一圈一楼的布置和在座的客人们。本来只有七桌客人,桌上的茶客也并未改变。这其中四桌是坐了了靠河一边的四张桌子,余下三桌多是靠近店内或店中间的位置。多是两三人结伴而坐,谈笑风生。
但现在多了一桌,是个坐在靠近店门口的孤身一人的茶客。这人身上的褐色外衫都起褶子了,看颜色也是半新不旧,桌上只点了一壶茶并没有叫点心。
让岳初宁起疑的是,这人显然不是刚到的。
因为茶壶已经没有冒热气了,证明这壶茶明显是上了一些时间了,但这人茶杯里的茶却是莹润的碧绿色,证明这杯茶是刚泡出来便倒在杯子里的第一第二杯最为清香的初茶。
衣着成色看起来并不是个能来消磨时间的有钱人,衣着款式更是短打上衣外衫证明多半是个仆人一类干活计的。
一个仆人,来了一家或是文人雅客或是富贵人家才来的茶馆,叫了茶也不喝,证明并不是口渴没得选择进来的。也不叫点心打发时间,证明也不是百无聊赖在等朋友相见的。
这么细细一看,倒确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和怪异了。
第11章 奇怪的茶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