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九章 羊肉泡馍的传说[2/2页]

相师异录文 20顶呱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过去是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
      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与西安的羊肉泡馍是大不相同的。兰州的羊肉泡馍是将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丝,蒜苗、香菜,浇上羊汤,即可食用,原汁原味。
      还有馍,西安是死面(没有发酵的面)饼,而兰州的是当地一种发面饼,保持了面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时都很可口。
      做法也不一样,西安泡馍需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而兰州泡馍只管做好汤、放好肉,然后给你一个大饼,你就可以自便了。
      你可以一股脑将饼揪开丢进汤里,
      享受羊汤泡馍的滋味。或一口汤一块一口饼,再夹大块的羊肉慢慢咀嚼,吸溜两口粉丝,大口的馍,大块的肉,那感觉没得说。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
      西周时曾将牛羊肉奠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神州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鸽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
      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
      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
      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食肆都擅长制羹汤。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
      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
      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场。
      西安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
      这些都为牛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安羊肉泡馍的出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
      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为干硬无法下咽。
      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
      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
      十年后,也就是公元九百六十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
      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

第三百零九章 羊肉泡馍的传说[2/2页]